航空绳的回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494发布日期:2019-06-06 00: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航空绳的回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航空绳的回火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绳,即航空钢丝绳的简称,专门应用于大型客机及运输机的操综和控制系统,主要用以控制飞机的方向舵、副翼、引擎、着陆齿轮、罗盘针矫正器等。由于航空钢丝绳的使用环境特殊所以比一般普通钢丝绳具有更高的性能要求,例如:抗拉强度要求达到1865MPa以上;要求在不同张力下进行疲劳试验后其磨损部位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即破断拉力不能低于该种钢丝绳规定的破断拉力的50%。由于其应用环境中具有强烈的腐蚀和污染,所以航空钢丝绳还必须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航空钢丝绳的品种有单股钢丝绳、有机物芯钢丝绳和金属芯钢丝绳等。

航空钢丝绳通常的所用原料是碳素结构钢的镀锌钢丝和不锈钢丝,镀锌钢丝的镀层应均匀连续、无裂纹和剥落现象。生产加工时原料按照工艺要求紧密而整齐地缠在工字轮上,装入捻股机上捻股,然后在合绳机上合绳,捻向(除单股绳是左捻外),均为右交互捻。航空绳的绳芯一般采用棉纱或麻制成,并在中性油中浸透,或采用金属芯。钢丝绳的捻距应是绳径的6至8倍,绳股和单股钢丝绳中钢丝捻距不超过股径的12倍,绳股的捻距和钢丝的捻距在其全长上均匀,且绳股的中心钢丝直径加粗。捻成的绳还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以消除钢丝绳的捻制应力及进一步清除电镀锌钢丝中的氢,提高航空钢丝绳的耐疲劳性能和破断拉力。

航空绳在回火处理时应用的回火装置一般为低温回火炉,包括循环风扇、电气控制装置、炉体、加热元件、进料口、出料口、炉门、传送装置和测温装置,其中炉体上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对应设置炉门,传送装置将物料在炉体内由进料口传送至出料口,加热元件对炉体内空气进行加热,测温装置对炉体内温度进行检测,通过电气控制装置对低温回火炉的工作进行控制。现有技术的低温回火炉中的热空气流动通路通常较为单一,炉体内部各处的温度往往并不均匀,航空绳在通过低温回火炉时容易发生局部受热不均匀,直接会影响回火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航空绳的回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包括循环风扇、电气控制装置、炉体、加热元件、进料口、出料口、炉门、传送装置和测温装置,其中炉体上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对应设置炉门,传送装置将物料在炉体内由进料口传送至出料口,加热元件对炉体内空气进行加热,测温装置对炉体内温度进行检测,通过电气控制装置对低温回火炉的工作进行控制,炉体中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第一循环风道设置在炉体内的上端,第一循环风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一循环风扇,第一循环风道通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对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第二循环风道设置在炉体内的下端,第二循环风道内设置第二加热元件和第二循环风扇,第二循环风道通过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对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相偏离,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的设置位置相偏离。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炉体内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传送装置的设置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且第一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

所述的炉体内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传送装置的设置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最大值小于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最小值,且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最小值大于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最大值;第一进风口处设置进风导板,第二出风口处设置出风导板,进风导板与出风导板的设置方向相反。

所述的进风导板朝向进料口方向倾斜,出风导板朝向出料口方向倾斜。

所述的第一循环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又包括多个开孔,距离第一加热元件间距离远的开孔的面积大于距离第一加热元件间距离近的开孔;第二循环风道的第二出风口又包括多个开孔,距离第二加热元件间距离远的开孔的面积大于距离第二加热元件间距离近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中,采用双循环风道的结构,将现有技术中炉体内空气的循环回路变为两个循环回路,且两个风道的空气循环回路相互促进而不干涉,提高了炉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速度和流动效率,从而提高了炉体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使航空绳在回火炉中的受热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整体运行能耗更低的加热元件和循环风扇,有效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中第一出风口的开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航空绳的回火装置,包括循环风扇、电气控制装置、炉体、加热元件、进料口12、出料口13、炉门14、传送装置15和测温装置,其中炉体上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对应设置炉门,传送装置将物料在炉体内由进料口传送至出料口,加热元件对炉体内空气进行加热,测温装置对炉体内温度进行检测,通过电气控制装置对低温回火炉的工作进行控制;炉体1中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循环风道2和第二循环风道3;第一循环风道设置在炉体内的上端,第一循环风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元件4和第一循环风扇5,第一循环风道通过第一进风口6和第一出风口7对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第二循环风道设置在炉体内的下端,第二循环风道内设置第二加热元件8和第二循环风扇9,第二循环风道通过第二进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11对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相偏离,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的设置位置相偏离。电气控制装置、传送装置和测温装置都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并未对该部分进行改变。

第一实施例中,炉体内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传送装置的设置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出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且第一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一循环风道的空气环路与第二循环风道的空气环路间相互促进,使炉体内的空气加热更加迅速。

第二实施例中,炉体内的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传送装置的设置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最大值小于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距离最小值,且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出料口间的距离最小值大于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进料口间的最大值,使第一循环风道的空气环路与第二循环风道的空气环路相互独立,从而加大了炉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速率;第一进风口处设置进风导板,第二出风口处设置出风导板,进风导板与出风导板的设置方向相反。

进风导板16朝向进料口方向倾斜,出风导板17朝向出料口方向倾斜,从而使第一循环风道的进风与第二循环风道的出风气流间互不干涉,提高了空气循环的有效性。

第一循环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又包括多个开孔18,距离第一加热元件间距离远的开孔的面积大于距离第一加热元件间距离近的开孔;第二循环风道的第二出风口又包括多个开孔,距离第二加热元件间距离远的开孔的面积大于距离第二加热元件间距离近的开孔。距离加热元件近的开孔流过的空气温度高但流量较小,而距离加热元件远的开孔流过的空气温度略低但流量大,从而将各处的空气温度和流速进行进一步平衡,从而增大热空气的热量交换速度,使温度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a,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