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7705发布日期:2019-06-18 23:4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荧光灯管的端部的二根导线一般采用漆包线,在灯头安装到荧光灯管上之前,需要对荧光灯管端部的二根导线进行磨丝,以去掉漆包线表面的绝缘层,便于使导线与灯头的导电片焊接。现有灯管的磨丝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上的驱动电机和二个滚轴,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滚轴传动连接,二个滚轴上设有金属磨丝套,二个滚轴上的金属磨丝套相互接触。这样,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一个滚轴转动,由于二个滚轴上的金属磨丝套相互接触,也带动了另一个滚轴转动,将荧光灯管的端部的二根漆包线伸入二个滚轴上的金属磨丝套之间,可将漆包线表面的绝缘层去掉。上述灯管的磨丝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但是导线进入时,由于方向不一定,会造成导线内部的金属线的一侧磨损过度,所以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其结构简单,对导线进行移动方向的限制,避免了导线内部金属线的过度磨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包括支架、磨丝单元和灯管托举移动单元;支架包括左右分布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磨丝单元包括下转柱和上转柱;上转柱位于下转柱的正上方;下转柱固定在下转轴上;上转柱固定在上转轴上;下转轴和上转轴枢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上转柱和下转柱同步等速反向旋转;上转柱和下转柱上设置有金属磨丝套;一对金属磨丝套之间设置有间隙;灯管托举移动单元包括Z字形的前后平移块;右支撑板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前后移动导槽;前后平移块的左上侧水平部的左端前后滑行设置在前后移动导槽内;前后平移块的左上侧水平部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圆柱槽状的左插槽;左插槽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导向穿孔;导向穿孔正对一对金属磨丝套之间的间隙;前后平移块的右下侧的水平部上升降设置有灯管托举板;灯管托举板上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用于放置灯管的灯管安置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支撑板的内部成型有矩形状的驱动槽;下转轴的左端水平穿过并且枢接在驱动槽的左右侧壁上;左支撑板的左端面上端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主动带轮;下转轴的左端超出左支撑板的左端面并且固定有驱动从动带轮;驱动从动带轮和驱动主动带轮之间设置有驱动同步带;下转轴位于驱动槽内的部分固定有主动齿轮;上转轴水平穿过并且枢接在驱动槽的左右侧壁上;上转轴位于驱动槽内的部分固定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并且两者直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支撑板的右端面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辅助支撑板;一对辅助支撑板靠近的端面右端成型有圆柱状的前后导向柱、左端枢接有前后驱动螺纹杆;前侧的辅助支撑板上固定有前后驱动电机;前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前后驱动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前后平移块的右下侧的水平部套设在前后导向柱上并且螺接在前后驱动螺纹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后平移块的右下侧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升降气缸;灯管托举板固定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灯管安置块的上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半圆柱面槽状的安置槽;安置槽的圆柱槽侧壁上成型有柔性垫层;安置槽的中心轴与左插槽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且两者均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对导线进行移动方向的限制,避免了导线内部金属线的过度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左支撑板;110、驱动槽;12、右支撑板;120、前后移动导槽;121、辅助支撑板;122、前后导向柱;20、磨丝单元;21、驱动电机;22、驱动主动带轮;23、驱动同步带;24、下转柱;241、下转轴;242、驱动从动带轮;243、主动齿轮;25、上转柱;251、上转柱;252、从动齿轮;26、金属磨丝套;30、灯管托举移动单元;31、前后平移块;310、左插槽;311、导向穿孔;33、前后驱动螺纹杆;34、升降气缸;35、灯管托举板;351、灯管安置块;3510、安置槽;36、柔性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包括支架10、磨丝单元20和灯管托举移动单元30;支架10包括左右分布的左支撑板11和右支撑板12;磨丝单元20包括下转柱24和上转柱25;上转柱25位于下转柱24的正上方;下转柱24固定在下转轴241上;上转柱25固定在上转轴251上;下转轴241和上转轴251枢接在左支撑板11和右支撑板12之间;上转柱25和下转柱24同步等速反向旋转;上转柱25和下转柱24上设置有金属磨丝套26;一对金属磨丝套26之间设置有间隙;灯管托举移动单元30包括Z字形的前后平移块31;右支撑板12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前后移动导槽120;前后平移块31的左上侧水平部的左端前后滑行设置在前后移动导槽120内;前后平移块31的左上侧水平部的右端面上成型有圆柱槽状的左插槽310;左插槽310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导向穿孔311;导向穿孔311正对一对金属磨丝套26之间的间隙;前后平移块31的右下侧的水平部上升降设置有灯管托举板35;灯管托举板35上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用于放置灯管的灯管安置块351。

如图1所示,左支撑板11的内部成型有矩形状的驱动槽110;下转轴241的左端水平穿过并且枢接在驱动槽110的左右侧壁上;左支撑板11的左端面上端固定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主动带轮22;下转轴241的左端超出左支撑板11的左端面并且固定有驱动从动带轮242;驱动从动带轮242和驱动主动带轮22之间设置有驱动同步带23;下转轴241位于驱动槽110内的部分固定有主动齿轮243;上转轴251水平穿过并且枢接在驱动槽110的左右侧壁上;上转轴251位于驱动槽110内的部分固定有从动齿轮252;从动齿轮252与主动齿轮243啮合并且两者直径相同。

如图1所示,右支撑板12的右端面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辅助支撑板121;一对辅助支撑板121靠近的端面右端成型有圆柱状的前后导向柱122、左端枢接有前后驱动螺纹杆33;前侧的辅助支撑板121上固定有前后驱动电机;前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前后驱动螺纹杆33的前端固定连接;前后平移块31的右下侧的水平部套设在前后导向柱122上并且螺接在前后驱动螺纹杆33上。

如图1所示,前后平移块31的右下侧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升降气缸34;灯管托举板35固定在升降气缸34的活塞杆上端。

如图1所示,灯管安置块351的上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半圆柱面槽状的安置槽3510;安置槽3510的圆柱槽侧壁上成型有柔性垫层36;安置槽3510的中心轴与左插槽310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且两者均平行设置。

灯管托举适应式的磨丝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前后平移块31处于一对金属磨丝套26的前侧或者后侧,接着把根据灯管的直径升降灯管托举板35,然后灯管水平放置在若干灯管安置块351的安置槽3510内,然后向左推动使得灯管的左端插入左插槽310并且灯管一端的两根导线插设到导向穿孔311内,此时一对金属磨丝套26等速反向旋转,接着前后平移块31向后或者向前移动,这样灯管一端的两根导线先后依次穿过一对金属磨丝套26的间隙,这样两根导线的外部的绝缘层被磨掉,同时避免了导线内部金属线的过度磨损。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