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0798发布日期:2019-07-06 10: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以负压形成吸力的砂料气力回收系统普遍使用,但是因为负压的气压是固定的,在管道拐弯处或者远离风机的地方风速较低,存在吸砂死角,长期使用会造成砂料的堆积,影响正常性能的发挥。

大多数吸砂装置底槽吸砂处间隙是固定,所以吸砂量也是固定,实际使用中砂量时多时少。多时,大量砂料直接涌入底槽,增大负压吸砂的阻力,影响砂料的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包括积砂壳体和与积砂壳体相连的趟砂底槽;所述积砂壳体和趟砂底槽之间设置有分砂结构,所述分砂结构包括通过螺钉(22)安装在积砂壳体或趟砂底槽上的分砂板,所述分砂板包括相连的底板、侧板和角度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通砂孔,所述角度板为开口朝向底板的折弯板、圆弧板或拼接板。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所述趟砂底槽通过吸砂管道连接有风力发生器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还包括与趟砂底槽相连的补风调节结构,所述补风调节结构位于风力发生器的另一侧。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所述补风调节结构包括与趟砂底槽相连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处设置有调节阀。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所述角度板为倒V型或者是圆弧形。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所述趟砂底槽底部为圆弧形。

所述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所述通砂孔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分砂结构上的可调整螺钉的高度,改变分砂板和积砂壳体或者趟砂底槽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底板上通砂孔的大小,即调节砂料下落的流量,从而避免趟砂底槽的砂料堆积;同时,通过补风调节结构解决了风力运砂过程中,风机进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积砂壳体,2、分砂结构,3、趟砂底槽,4、补风调节结构,5、吸砂管道,6、风力发生器,7、通砂孔,21、分砂板,22、调节螺钉, 41、连接管,42、调节阀,211、底板,212、角度板,213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力回收砂料结构,包括积砂壳体(1)和与积砂壳体(1)相连的趟砂底槽(3),所述积砂壳体(1)和趟砂底槽(3)之间设置有分砂结构(2),所述分砂结构(2)包括通过螺钉(22)安装在积砂壳体(1)或趟砂底槽(3)上的分砂板(21),所述分砂板(21)包括相连的底板(211)、侧板(213)和角度板(212),所述底板(211)两侧设置有通砂孔(7),所述角度板(212)为开口朝向底板(211)的折弯板、圆弧板或拼接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趟砂底槽(3)通过吸砂管道(5)连接有风力发生器(6);风力发生器(6)促进砂料的下落。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趟砂底槽(3)相连的补风调节结构(4),所述补风调节结构(4)位于风力发生器(6)的另一侧,用来增大或者减小趟砂底槽(3)远离风力发生器(6)一侧的风速,减少砂料的堆积。

具体地,所述补风调节结构(4)包括与趟砂底槽3相连的连接管(41),所述连接管(41)处设置有调节阀(42)。由于趟砂底槽(3)中靠近吸砂管道(5)一侧的风速大,而补风调节机构(4)一侧的风速小,故补风调节机构(4)处砂料容易堆积,通过减小调节阀(42)开口,在不增大风机功率的情况下,使补风调节结构(4)处的风速增大,可以使砂料快速无阻碍的通过趟砂底槽(3),而不至于因为风力过大,把砂料吸入风机,损坏风机内部结构,解决趟砂底槽(3)处砂堆积和风机进砂的难题。

更进一步地,所述角度板(212)为倒V型或者圆弧形,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同时,达到了所需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趟砂底槽(3)底部为圆弧形,既可以使趟砂底槽(3)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又可以保证砂料顺滑无阻碍的通过。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砂孔(7)为三角形,效果最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使用时,处理工件后散落的砂粒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积砂壳体(1)四周汇入底部,经分砂机构(2)上的分砂板(21)分拨至底板(211)两侧,通过调节螺钉(22),使得分砂板(21)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底板(211)两侧通砂孔(7)的大小,使得砂料均匀、有序的进入到趟砂底槽(3)内,避免了输送过程中砂料不稳定情况的发生;由于风力发生器(6)的作用,趟砂底槽(3)内存在一股由补风调节结构(4)至吸砂管道(5)方向的气流,均匀落下的砂粒伴随着这股气流,从抽砂口有序无堆积的进入到后续的管道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