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9890发布日期:2019-06-05 22:08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数控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经常需要对一些零部件进行打磨,现有打磨设备种类繁多,功能不一,打磨精度虽然较高,但大多结构较为复杂,且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数控打磨机均是采用砂轮等刚性磨具来打磨,适应性不强,对于一些表面形状特征复杂的零部件,难以较好地打磨到位,且由于砂轮本身是刚性,在与工件打磨接触时虽然可以快速削去表面的凸起、渣滓等,但是容易损失工件,造成因接触摩擦力过大而导致工件表面缺失,尤其对于硬度稍小的工件,其打磨效果十分不好,且砂轮由于其刚性接触的原因还导致其打磨时接触面积小,打磨效率低,另一方面同一方向旋转打磨时本身打磨效果也有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数控打磨机,该数控打磨机结构简单、打磨效率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控打磨机,包括焊接机架、安装板、横向滑台、纵向滑台以及回转部件,安装板、横向滑台、纵向滑台以及回转部件均安装在所述焊接机架上,其中,横向滑台与焊接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打磨装置且固定在焊接机架上,回转部件用于安装待打磨工件;

所述纵向滑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横向滑台上且可沿横向滑台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在纵向滑台上还与之垂直的托板,所述托板可滑动沿纵向滑台长度方向滑动,且托板伸出纵向滑台的自由端上表面安装有所述回转部件,并使得托板在滑动时回转部件上的工件可与所述安装板上的打磨装置的打磨工具接触;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架、上打磨部件、下打磨部件,所述下打磨部件包括轴承座箱和安装在轴承座箱内的打磨轴,打磨轴的输出端朝其端部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第二带轮,上打磨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箱上表面的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主轴上朝其端部依次固定有第一带轮、主动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箱上的所述打磨架呈倒置的L型,打磨架的悬臂梁靠其自由端处依次安装有两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配合的两从动带轮,以使得两根打磨皮带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带轮组上,并且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而使得两根打磨皮带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直径之比以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所叠加产生的传动效果使得下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运动速度快于上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大小一致,且所述主动齿轮齿数多于从动齿轮的齿数。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台依靠拖链进行带动。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机架的四个脚的底端均设有地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带轮与打磨轴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使得第二带轮在打磨皮带传递的预定摩擦力下发生打滑。

进一步地,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两对间隔布置在打磨轴上的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拧在打磨轴上的调节螺母、套在打磨轴上的压紧弹簧和摩擦垫片,两摩擦组件的两摩擦垫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带轮且两调节螺母拧紧后使得两摩擦垫片与第二带轮的两端面紧密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焊接机架上设置横向、纵向滑台来实现装夹工件的回转部件的移动,且纵向滑台是滑动安装在横向滑台上,可沿横向滑台滑动,使得纵向滑台沿横向移动的距离进一步扩大,而拖板又是滑动安装在纵向滑台上并可沿纵向滑台长度方向滑动,使得回转部件可以灵活地纵向移动,从而使得装夹工件的回转部件具有一个较大的移动范围,同时,为了提升打磨效果和使用的灵活性,特设计了专门的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与一般的磨床等数控加工设备不同,是采用的带式打磨,利用摩擦皮带来打磨工件表面,使得打磨更加充分,能打磨到很多刚性砂轮所不能打磨到的地方,并且不会出现强制打磨,因为打磨皮带本身具有柔性可以自适应地覆盖在工件一些特殊表面,实现更好更安全的打磨;并且,该打磨装置使用的是双向打磨,其打磨效果更好,不易卡滞,尤其对于表面较为粗糙的工件来说,双向打磨的打磨效率较高,辅以皮带的柔性特质,可以较为完美地打磨出一些异型工件,由此可见,该数控打磨机结构简单、打磨效率高、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一些硬度稍软的异形工件表面打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打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带轮与过载保护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轴承座箱1、打磨轴2、从动齿轮3、地脚4、焊接机架5、安装板6、横向滑台7、纵向滑台8、回转部件9、第二带轮10、打磨电机11、主轴12、托板13、第一带轮14、打磨皮带15、主动齿轮16、打磨架17、工件18、调节螺母19、拖链20、压紧弹簧21、摩擦垫片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数控打磨机,包括焊接机架5、安装板6、横向滑台7、纵向滑台8以及回转部件9,安装板6、横向滑台7、纵向滑台8以及回转部件9均安装在所述焊接机架5上,其中,横向滑台7与焊接机架5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6用于安装打磨装置且固定在焊接机架5上,回转部件9用于安装待打磨工件18。

所述纵向滑台8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横向滑台7上且可沿横向滑台7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在纵向滑台8上还与之垂直的托板13,所述托板13可滑动沿纵向滑台8长度方向滑动,且托板13伸出纵向滑台8的自由端上表面安装有所述回转部件9,并使得托板13在滑动时回转部件9上的工件18可与所述安装板6上的打磨装置的打磨工具接触。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架17、上打磨部件、下打磨部件,所述下打磨部件包括轴承座箱1和安装在轴承座箱1内的打磨轴2,打磨轴2的输出端朝其端部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3、第二带轮10,上打磨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箱1上表面的打磨电机11,所述打磨电机11的主轴12上朝其端部依次固定有第一带轮14、主动齿轮16,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箱1上的所述打磨架17呈倒置的L型,打磨架17的悬臂梁靠其自由端处依次安装有两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14、第二带轮10配合的两从动带轮,以使得两根打磨皮带15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带轮组上,并且所述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3啮合传动而使得两根打磨皮带15运动方向相反。

在使用本数控打磨机时,焊接机架5上设置的横向、纵向滑台8来实现装夹工件18的回转部件9移动,且纵向滑台8是滑动安装在横向滑台7上,可沿横向滑台7滑动,使得纵向滑台8沿横向移动的距离进一步扩大,而拖板又是滑动安装在纵向滑台8上并可沿纵向滑台8长度方向滑动,使得回转部件9可以灵活地纵向移动,从而使得装夹工件18的回转部件9具有一个较大的移动范围,同时,为了提升打磨效果和使用的灵活性,特设计了专门的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与一般的磨床等数控加工设备不同,是采用的带式打磨,利用摩擦皮带来打磨工件18表面,使得打磨更加充分,能打磨到很多刚性砂轮所不能打磨到的地方,并且不会出现强制打磨,因为打磨皮带15本身具有柔性可以自适应地覆盖在工件18一些特殊表面,实现更好更安全的打磨;并且,该打磨装置使用的是双向打磨,其打磨效果更好,不易卡滞,尤其对于表面较为粗糙的工件18来说,双向打磨的打磨效率较高,辅以皮带的柔性特质,可以较为完美地打磨出一些异型工件18,由此可见,该数控打磨机结构简单、打磨效率高、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一些硬度稍软的异形工件18表面打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14和第二带轮10的直径之比以及所述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3之间的传动比所叠加产生的传动效果使得下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15运动速度快于上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15的运动速度。这设计主要是因为下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15先与工件18接触进行一次打磨,所需的打磨速度当稍快一些,更好地匹配双向差速打磨的绝佳效果,充分保证打磨质量和打磨效率,同时可更好地防止卡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14和第二带轮10的大小一致,且所述主动齿轮16齿数多于从动齿轮3的齿数,以更简单更直接有效地实现下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15运动速度快于上打磨部件的打磨皮带15的运动速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台7依靠拖链20进行带动,以从市场直接购得拖链20,简化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机架5的四个脚的底端均设有地脚4,确保安装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带轮10与打磨轴2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使得第二带轮10在打磨皮带15传递的预定摩擦力下发生打滑,以避免当下打磨部件卡死时,影响上打磨部件的正常工作,且使得不会因为下打磨部件卡死而导致整个打磨功能停止,因为下打磨部件的打磨时摩擦力更大更容易卡死,不能因为下打磨部件的卡死而影响上打磨部件的卡死,从而使得至少有一个打磨部件正常工作,该结构设计十分巧妙,结构简单,但是大大提升了数控打磨机整体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两对间隔布置在打磨轴2上的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拧在打磨轴2上的调节螺母19、套在打磨轴2上的压紧弹簧21和摩擦垫片22,两摩擦组件的两摩擦垫片22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带轮10且两调节螺母19拧紧后使得两摩擦垫片22与第二带轮10的两端面紧密相接,使得第二带轮10通过两摩擦垫片22的夹紧作用固定在打磨轴2上,当打磨皮带15与工件18发生相对运动卡滞而产生巨大摩擦力时,第二带轮10相对于摩擦垫片22开始打滑,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该种结构使得过载保护装置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可靠。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