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星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4991发布日期:2019-06-29 00:54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游星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及电子元件平面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游星轮。



背景技术:

游星轮是应用于电子、光学工件抛光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件。由于受工件、设计、应用领域限制,传统的游星轮多为以玻璃纤维为材料。但是,玻璃纤维板韧性小、脆性大、硬度低,采用此材料制成的游星轮在使用过程中轮齿损耗块、易变形,甚至会出现破裂的现象,因此,以玻璃纤维为材料制成的游星轮使用寿命较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游星轮,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该类高强度、高硬度的游星轮进行工件加工的过程中,其容易撞击工件,而对加工工件造成损伤。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65818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复合游星轮,其包括金属齿圈及支撑轮盘;支撑轮盘中为磨件支撑孔的开设区域,金属齿圈的内孔边缘形状与开设区域的边缘形状相应,支撑轮盘与金属齿圈的内孔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披露的复合游星轮解决了玻璃纤维板制游星轮在使用中,轮齿损耗快,易变性,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金属制游星轮易磕损工件的问题。但是,对于超薄工件,其需要采用超薄的游星轮夹持,而当厚度薄到一定程度时,其不能够实现稳固拼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游星轮,其适用于超薄工件的夹持,结合了金属游星轮及非金属游星轮的优点,强度高,同时不易磕损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星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游星轮,包括轮盘本体,所述轮盘本体圆周面为齿圈,所述轮盘本体圆平面开设有若干几何形状的型腔,所述轮盘本体为金属轮盘,所述型腔内孔涂覆有一圈非金属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盘本体选用金属轮盘,保证了游星轮的整体强度,降低了轮齿的损耗速度、不易变形不易破裂,同时在型腔内孔涂覆有一圈非金属层,防止在与工件发生磕碰时磕损工件,在加工工程中降级废品率,非金属层仅仅涂覆于型腔内孔,减小额外对轮盘本体增加的厚度,适用于超薄工件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轮盘本体为蓝钢轮盘或不锈钢轮盘。

蓝钢是通过经过化学水溶液冷却,皂化处理后的钢质材料,其金属强度较高,不锈钢基板制成的游星轮具有防锈蚀功能,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基板制成的游星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金属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聚四氟乙烯层又称特氟龙,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同时具有耐磨损性、耐腐蚀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防止磕损工件,同时能够提高游星轮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金属层的厚度为0.02mm-0.0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层的非金属层为涂覆于型腔内孔的保护层,由于采用涂覆的方式,因此其不会影响整体工件的厚度,同时也能够保证非金属层能够达到防磕及其他物理及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包括直边几何图形的型腔,且直边几何图形的型腔相邻两个直边的交角处开设与所述型腔连通的防磕槽。

在使用时,将工件镶嵌于游星轮的型腔内,从而对工件形成夹持作用,以将工件固定于研磨机的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进行研磨,对于相邻两边的交角为尖角的直边几何图形的工件,其在安装的过程中,以及在研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对其顶角造成磕碰或挤压,从而造成工件的损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两个直边的交角处开设防磕槽,从而对工件的顶角起到让位作用,使工件顶尖不与游星轮接触,继而防止损坏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磕槽的内壁为顺滑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防磕槽的内壁存在尖锐的转角,而导致在安装工件的过程中磕损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形状的所述型腔规则分布于所述轮盘本体圆平面,使所述轮盘本体重心与其中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平衡性,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齿圈为均匀分布的平齿或圆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本游星轮的适用性,即可根据研磨机的要求,选择适配的游星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金属轮盘作为轮盘本体,保证了游星轮的整体强度,降低了轮齿的损耗速度、不易变形不易破裂,同时在型腔内孔涂覆有一圈非金属层,防止在与工件发生磕碰时磕损工件;

2.非金属层仅仅涂覆于型腔内孔,减小额外对轮盘本体增加的厚度,适用于超薄工件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星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游星轮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轮盘本体;2、齿圈;3、型腔;31、防磕槽;4、非金属层;5、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游星轮,如图1所示,包括蓝钢或不锈钢制的轮盘本体1,轮盘本体1的材质根据使用需求选择,蓝钢是经过化学水溶液冷却,皂化处理后的钢质材料,其金属强度较高,不锈钢基板制成的游星轮具有防锈蚀功能,如图1所示,轮盘本体1圆周面为齿圈2,齿圈2为均匀分布的平齿或圆齿,轮盘本体1圆平面开设有若干几何形状的用于镶嵌工件的型腔3。使用时,将工件镶嵌于型腔3内,从而对工件形成夹持作用,以将工件固定于研磨机的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进行研磨。

如图1和图2所示,型腔3内孔涂覆有一圈非金属层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游星轮,其非金属层4为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层又称特氟龙,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同时具有耐磨损性、耐腐蚀性,因此,在型腔3内孔涂覆特氟龙不仅能够防止磕损工件,同时能够提高游星轮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另外,采用涂覆的方式能够减小额外对轮盘本体增加的厚度,适用于超薄工件的加工。为了保证非金属层4能够达到防磕效果的同时不会额外对轮盘本体增加的厚度,非金属层4的厚度为0.02mm-0.05mm。

如图1所示,型腔3为与工件形状适配的几何图形,为了使单个游星轮得到充分利用,单个游星轮上可开设不同几个形状的型腔3,且不同形状的型腔3规则分布于轮盘本体1圆平面,以使轮盘本体1重心与其中心重合。因此,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平衡性,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型腔3采用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包括两个方形的型腔3和两个圆形的型腔3,两个方形的型腔3以轮盘本体1中心对称,两个圆形的型腔3也以轮盘本体1中心对称,且两个方形的型腔3的对称轴与两个圆形的型腔3的对称轴相互垂直。另外,如图1所示,轮盘本体1圆平面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屑的工艺孔5,工艺孔5同样在轮盘本体1圆平面上规则分布,以保证轮盘本体1重心与其中心重合。

使用时,将工件镶嵌于复合游星轮的型腔3内,从而对工件形成夹持作用,以将工件固定于研磨机的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进行研磨,对于相邻两边的交角为尖角的直边几何图形的工件,其在安装的过程中,以及在研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对其顶角造成磕碰或挤压,从而造成工件的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1所示,在直边几何图形的型腔3(即本实用新型披露的复合游星轮的方形的型腔3)相邻两个直边的交角处开设与型腔3连通的防磕槽31,防磕槽31对工件的顶角起到让位作用,使工件顶尖不与游星轮接触,继而防止损坏工件。另外,为了防止在安装时对工件顶角磕碰造成工件损坏,防磕槽31的内壁为顺滑的弧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