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轴承制备领域,具体是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轴承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很多的设备中都会使用到轴承,并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轴承钢圈的硬化处理工作将变得极其重要,利用淬火,水冷等工序将对轴承钢圈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提高其表面硬度及其耐磨性,现有的技术一般都是靠人工手动去实现的,此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些许危险,此装置为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硬化处理的装置,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开口向前且左右延伸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下端相通设有前后延伸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右端设有与所述移动腔相通且前后延伸的水冷腔,所述移动腔上端设有左右延伸的滑腔,所述滑腔与所述移动腔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导滑槽,所述移动腔上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滑腔左端相通设有第二齿轮腔,所述第二齿轮腔左端设有第一齿轮腔,所述加热腔下端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左端设有第三齿轮腔,所述加热腔左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且前后延伸的喷嘴板,所述喷嘴板靠近对称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三排喷头,所述加热腔与所述活动腔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上端面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所述抵压块与所述加热腔底部内壁之间抵压有缠绕于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杆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形滑块,所述活动腔与所述第三齿轮腔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用以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梯形滑块,所述第一滑动杆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腔内左右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三齿轮腔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是第四转动轴前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合连接的第七直齿轮,是第四转动轴后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腔与所述转动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腔内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面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转动腔内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齿合连接有贯穿所述转动腔右端内壁且左右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右端末端设有点火装置,所述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内设有开口向下且左右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内壁贯穿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右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且左右对称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腔内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块下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且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销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下端端面固定连接有喷嘴板,所述喷嘴板中心贯穿设有前后延伸的挂杆,所述第三滑块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所述喷嘴板内设有点火腔,所述第一齿条向右延伸至所述点火腔内嵌设有上火石,所述点火腔在右端内壁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端端面嵌设有用以与所述上火石滑动配合连接且左右延伸的下火石。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其中是移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齿轮腔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内的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腔与所述第二齿轮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下端且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齿轮腔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内用以与所述第二直齿轮齿合连接的第六直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五直齿轮右端的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腔左端内壁转动并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内用以与所述第五直齿轮和所述第三直齿轮分别齿合连接的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腔顶部内壁贯穿设有左右延伸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铰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拨杆,所述拨杆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配合连接的圆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位于所述滑腔最左端位置,所述喷嘴板位于所述移动腔内,此时,所述连杆夹角处于最大,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两端位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六直齿轮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不齿合,所述上火石位于所述下火石左端,所述第二梯形滑块与所述第一梯形滑块相抵触且所述第一梯形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右下侧,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舒张状态,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第七直齿轮右侧且与之齿合连接,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进行工作时,将轴承钢圈悬挂于所述挂杆上,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转动,所述第四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中间靠近,继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喷嘴板下移,继而带动所述挂杆上悬挂的轴承钢圈下移,下移至所述加热腔内并低压所述抵压块,继而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杆带动所述第二梯形滑块下移,所述第二梯形滑块推动所述第一梯形滑块向左移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杆推动所述第二齿条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第七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七直齿轮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上火石沿所述下火石向左移动产生火花,继而在所述点火腔内产生火,继而从所述喷头内喷出对轴承钢圈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灭掉所述喷头内喷出的火,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向两侧移动,继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喷嘴板上移,直至所述挂杆位于所述移动腔内,从而拨动所述拨杆,所述拨杆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向左移动,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齿合,继而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五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右移动,将所述喷嘴板移动至所述水冷腔正上方,再次拨动所述拨杆,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再次齿合,从而通过联动带动所述喷嘴板进入所述水冷腔内进行冷却,便于完成轴承钢圈表面的硬化处理。
当完成工作需要收纳时,转动所述转盘使得所述喷嘴板上移至所述移动腔内,取下轴承钢圈,继而拨动所述拨杆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齿合,再次转动所述转盘使得所述第三滑块移动至所述滑腔最左端,将所述水冷腔内的冷却用水清理掉,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整个装置内设有传动机构和转动机构,使得装置的联动性较强,同时又设有弹簧机构,使得装置的稳定性更有保障,除此之外,设备中还添加了移动装置,有效的增强了装置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及其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发明的汽车转向器轴承的硬化处理装置,包括机体10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00内开口向前且左右延伸的移动腔109,所述移动腔109下端相通设有前后延伸的加热腔114,所述加热腔114右端设有与所述移动腔109相通且前后延伸的水冷腔128,所述移动腔109上端设有左右延伸的滑腔127,所述滑腔127与所述移动腔109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导滑槽126,所述移动腔109上端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二滑槽143,所述滑腔127左端相通设有第二齿轮腔139,所述第二齿轮腔139左端设有第一齿轮腔134,所述加热腔114下端设有活动腔101,所述活动腔101左端设有第三齿轮腔148,所述加热腔114左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且前后延伸的喷嘴板116,所述喷嘴板116靠近对称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三排喷头115,所述加热腔114与所述活动腔101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111,所述第二滑动杆111上端面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112,所述抵压块112与所述加热腔114底部内壁之间抵压有缠绕于所述第二滑动杆111的第二弹簧113,所述第二滑动杆111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形滑块110,所述活动腔101与所述第三齿轮腔148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杆104,所述第一滑动杆104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活动腔101内用以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110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梯形滑块102,所述第一滑动杆104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腔148内左右延伸的第二齿条153,所述第三齿轮腔148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固定板151,所述固定板151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第四转动轴152,是第四转动轴152前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齿条153齿合连接的第七直齿轮150,是第四转动轴152后端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9,所述第三齿轮腔148与所述转动腔108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105,所述第一转动轴105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腔148内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49齿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54,所述第一转动轴105上端面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转动腔108内的第一直齿轮106,所述第一直齿轮106齿合连接有贯穿所述转动腔108右端内壁且左右延伸的第一齿条107,所述第一齿条107右端末端设有点火装置,所述滑腔12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三滑块155,所述第三滑块155内设有开口向下且左右延伸的第一滑槽125,所述第一滑槽125左端内壁贯穿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124,所述第一螺纹杆124右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5滑动配合连接且左右对称的第一滑块123,所述第一螺纹杆124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腔139内的第二直齿轮122,所述第一滑块123下端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滑槽126滑动配合连接且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接体121,所述第二连接体121销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连杆120,所述连杆120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体119,所述第一连接体119下端端面固定连接有喷嘴板116,所述喷嘴板116中心贯穿设有前后延伸的挂杆118,所述第三滑块155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
有益地,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所述喷嘴板116内设有点火腔147,所述第一齿条107向右延伸至所述点火腔147内嵌设有上火石144,所述点火腔147在右端内壁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延伸的承载板146,所述承载板146上端端面嵌设有用以与所述上火石144滑动配合连接且左右延伸的下火石145,便于为装置点火。
有益地,其中是移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齿轮腔134与所述第二滑槽143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141,所述第二螺纹杆141右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43滑动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滑块155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142,所述第二滑块142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134内的第五直齿轮137,所述第一齿轮腔134与所述第二齿轮腔139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41下端且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138,所述第三齿轮腔148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138内用以与所述第二直齿轮122齿合连接的第六直齿轮140,所述第三转动轴138左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134内且位于所述第五直齿轮137右端的第三直齿轮129,所述第一齿轮腔134左端内壁转动并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132,所述第二转动轴132右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腔134内用以与所述第五直齿轮137和所述第三直齿轮129分别齿合连接的第四直齿轮130,所述第一齿轮腔134顶部内壁贯穿设有左右延伸的转动槽135,所述转动槽135内铰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拨杆136,所述拨杆136下端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轴132转动配合连接的圆环131,便于实现切换功能时的移动。
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155位于所述滑腔127最左端位置,所述喷嘴板116位于所述移动腔109内,此时,所述连杆120夹角处于最大,所述第一滑块123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25两端位置,所述第二直齿轮122与所述第六直齿轮140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130与所述第三直齿轮129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130与所述第五直齿轮137不齿合,所述上火石144位于所述下火石145左端,所述第二梯形滑块110与所述第一梯形滑块102相抵触且所述第一梯形滑块102位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110右下侧,所述第二弹簧113、所述第一弹簧103处于舒张状态,所述第二齿条153位于所述第七直齿轮150右侧且与之齿合连接,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进行工作时,将轴承钢圈悬挂于所述挂杆118上,转动所述转盘133,所述转盘133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32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130转动,所述第四直齿轮130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129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138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140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122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122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124带动所述第一滑块123向中间靠近,继而通过所述连杆120带动所述喷嘴板116下移,继而带动所述挂杆118上悬挂的轴承钢圈下移,下移至所述加热腔114内并低压所述抵压块112,继而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杆111带动所述第二梯形滑块110下移,所述第二梯形滑块110推动所述第一梯形滑块102向左移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杆104推动所述第二齿条153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齿条153带动所述第七直齿轮150转动,所述第七直齿轮150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152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49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54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105带动所述第一直齿轮106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106带动所述第一齿条107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上火石144沿所述下火石145向左移动产生火花,继而在所述点火腔147内产生火,继而从所述喷头115内喷出对轴承钢圈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灭掉所述喷头115内喷出的火,转动所述转盘133,所述转盘133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32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129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138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140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122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124带动所述第一滑块123沿所述第一滑槽125向两侧移动,继而通过所述连杆120带动所述喷嘴板116上移,直至所述挂杆118位于所述移动腔109内,从而拨动所述拨杆136,所述拨杆136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130向左移动,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130与所述第五直齿轮137齿合,继而转动所述转盘133,所述转盘133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32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130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五直齿轮137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141带动所述第二滑块142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155向右移动,将所述喷嘴板116移动至所述水冷腔128正上方,再次拨动所述拨杆136,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130与所述第三直齿轮129再次齿合,从而通过联动带动所述喷嘴板116进入所述水冷腔128内进行冷却,便于完成轴承钢圈表面的硬化处理。
当完成工作需要收纳时,转动所述转盘133使得所述喷嘴板116上移至所述移动腔109内,取下轴承钢圈,继而拨动所述拨杆136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130与所述第五直齿轮137齿合,再次转动所述转盘133使得所述第三滑块155移动至所述滑腔127最左端,将所述水冷腔128内的冷却用水清理掉,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三滑块位于所述滑腔最左端位置,所述喷嘴板位于所述移动腔内,此时,所述连杆夹角处于最大,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两端位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六直齿轮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齿合连接,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不齿合,所述上火石位于所述下火石左端,所述第二梯形滑块与所述第一梯形滑块相抵触且所述第一梯形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右下侧,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舒张状态,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第七直齿轮右侧且与之齿合连接,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进行工作时,将轴承钢圈悬挂于所述挂杆上,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转动,所述第四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中间靠近,继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喷嘴板下移,继而带动所述挂杆上悬挂的轴承钢圈下移,下移至所述加热腔内并低压所述抵压块,继而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杆带动所述第二梯形滑块下移,所述第二梯形滑块推动所述第一梯形滑块向左移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杆推动所述第二齿条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第七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七直齿轮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上火石沿所述下火石向左移动产生火花,继而在所述点火腔内产生火,继而从所述喷头内喷出对轴承钢圈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灭掉所述喷头内喷出的火,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三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六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二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向两侧移动,继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喷嘴板上移,直至所述挂杆位于所述移动腔内,从而拨动所述拨杆,所述拨杆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向左移动,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齿合,继而转动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四直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五直齿轮转动,继而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右移动,继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右移动,将所述喷嘴板移动至所述水冷腔正上方,再次拨动所述拨杆,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再次齿合,从而通过联动带动所述喷嘴板进入所述水冷腔内进行冷却,便于完成轴承钢圈表面的硬化处理。
当完成工作需要收纳时,转动所述转盘使得所述喷嘴板上移至所述移动腔内,取下轴承钢圈,继而拨动所述拨杆使得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五直齿轮齿合,再次转动所述转盘使得所述第三滑块移动至所述滑腔最左端,将所述水冷腔内的冷却用水清理掉,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整个装置内设有传动机构和转动机构,使得装置的联动性较强,同时又设有弹簧机构,使得装置的稳定性更有保障,除此之外,设备中还添加了移动装置,有效的增强了装置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及其市场潜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