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B/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7362发布日期:2019-10-08 22:3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Cu-B/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u-b/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u/c复合材料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摩擦材料、自润滑轴承、电接触材料和密封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材料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其具备良好的摩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目前,通常采用液相浸渍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cu/c复合材料,但是由于cu和c的润湿性差,以及热膨胀特性相差很大,导致两者间的结合性差,制得的cu/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另外,在制备cu/c复合材料的过程中,碳材料容易出现团聚现象,造成碳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分散不均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种可以提高cu/c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cu-b/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cu-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碳材料依次进行除油、粗化、敏化、活化;

(2)将步骤(1)活化后的碳材料加入cu-b镀液中,用碱液调节ph值,然后缓慢加入还原剂a,搅拌直至溶液澄清,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包覆碳材料;

(3)将步骤(2)后的cu-b包覆碳材料加入铜镀液中,用碱液调节ph值,然后缓慢加入还原剂b,搅拌直至溶液澄清,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c复合材料前驱体;

(4)将步骤(3)后的cu-b/c复合材料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cu-b/c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化学镀的方式在碳材料的表面镀覆均匀的cu/b复合镀层,利用b-cu体系固溶度极低(b在cu中极限固溶度为0.53wt%),以及硼元素具有类金属的特性,引入对cu/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极小的b元素,使b以间隙形式或置换方式存在于铜基体中,起到较为明显的合金净化及晶粒细化的作用。通过引入少量b至铜碳复合材料中,可明显提高其强度、硬度,改善其导电导热性、耐腐蚀磨损及耐冲蚀能力。在后续烧结过程中,引入的硼元素和碳元素相互间反应,能够形成一定量的b4c,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cu-b镀液中含有主盐、络合剂和稳定剂,主盐为cuso4·5h2o,络合剂为knac4h4o6·4h2o和edta的混合物,稳定剂为h3bo3;以cu-b镀液的体积计,主盐的浓度为10-30g/l,络合剂的浓度为30-36g/l,knac4h4o6·4h2o和edta的质量比为1:1-4:5,稳定剂的浓度为20-80g/l。

采用本发明的cu-b镀液配方,可以得到均匀、致密的cu-b合金镀层,保证镀覆量,同时镀覆过程稳定进行,镀覆效率高。主盐的浓度如果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将很难起镀,如果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将导致镀覆效率低;络合剂的浓度如果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将导致反应较慢,如果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则络合剂难以和主盐络合生成沉淀;稳定剂提供b元素,同时维持体系的ph值,控制沉积速率,防止因ph值异常发生镀液自分解。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还原剂a为nabh4,还原剂也可以提供合金镀层中部分b元素;为了避免生成cu粉同时保证镀覆效率,以cu-b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a的加入量为1-2g/l。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铜镀液中含有主盐、络合剂和稳定剂,主盐为cuso4·5h2o,络合剂为knac4h4o6·4h2o和edta的混合物,稳定剂为k4fe(cn)6·3h2o;以铜镀液的体积计,主盐的浓度为10-30g/l,络合剂的浓度为30-36g/l,knac4h4o6·4h2o和edta的质量比为1:1-4:5,稳定剂的浓度为1-1.5g/l。

采用本发明的铜镀液配方,可以保证镀覆得到均匀、致密的金属铜层,同时镀覆过程稳定进行,镀覆效率高。主盐的浓度如果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将很难起镀,如果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将导致镀覆效率低;络合剂的浓度如果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将导致反应较慢,如果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则络合剂难以和主盐络合生成沉淀。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还原剂b为c2h2o3、甲醛中的至少一种;为了避免生成铜粉同时保证镀覆效率,以铜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b的加入量为10-20ml/l。更优选的,所述还原剂b为c2h2o3,反应效率较高,同时对环境友好。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cu-b镀液的温度维持在55-60℃;所述步骤(3)中,将铜镀液的温度维持在55-60℃。步骤(2)和步骤(3)中,需将镀覆温度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如果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将导致生成铜粉而不镀覆在碳材料上,如果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则起镀较慢甚至不起镀,镀覆效率低。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碳材料为石墨、金刚石、碳纳米管、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碱液为naoh溶液,将ph值调至12-13。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控制真空度≤10-3pa,升温速率为100℃/min,烧结温度为850℃-900℃,烧结压力为30-35mpa,保温时间为10-20min,烧结完后以90-100℃/min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除油是将碳材料加入碱液中搅拌处理,碱液为naoh溶液,碱液的浓度为100-120g/l,搅拌时间为30-60min,搅拌温度为90℃以上;

粗化是将除油后的碳材料加入酸液中搅拌处理,使碳材料表面粗糙化,增加了碳材料表面与金属镀层的结合力;酸液为hno3溶液,酸液的浓度为10-15vol.%,搅拌时间为30-60min,搅拌温度为90℃以上;

敏化是将粗化后的碳材料加入敏化液中搅拌处理,在碳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还原性的液体薄膜;敏化液为sncl2溶液,敏化液的浓度为5-7g/l,ph值为1-1.5,搅拌时间为20-30min,搅拌温度为室温;

活化是将敏化后的碳材料加入活化液中搅拌处理,活化过程中二价锡离子将钯离子还原成金属钯(sn2++pd2+→sn4++pd),这些单质钯分布在碳材料表面,成为碳材料表面催化活性中心;活化液为pdcl2溶液,活化液的浓度为0.05-0.07g/l,活化的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10-30min。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cu-b/c复合材料,所述cu-b/c复合材料中b的质量含量为0.7%-1.5%。将b的质量含量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当b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时,不能达到改性目的;当b含量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时,由于硼在铜合金中的溶解度有限,将以硼化物夹杂形式析出,使复合材料塑性恶化,同时晶粒细化趋势减小,强度、硬度也不再增加;且硼化物在腐蚀过程中为阴极相会加速腐蚀,使耐蚀性能降低,损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碳材料表面预先化学镀cu-b合金镀层,再化学镀cu,制备了复合镀层包覆碳材料的复合粉末,复合镀层具有厚度可控、均匀、致密以及与碳材料结合性好的特点,然后在合金熔点以下采用sps的方法进行烧结,使金属相均匀紧密地包覆住碳材料,得到了具有连续、互通网络结构的cu/c复合材料,且碳材料分布均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导电导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耐磨性能,具有较高的户外服役性能。

(2)本发明利用b在cu中极限固溶度为0.53wt%,且硼具有高热值、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及中子吸收能力的特点,在铜合金中引入微量硼,硼以间隙形式或置换方式存在于铜基体中,能细化组织,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并保持其塑性。

(3)本发明烧结所得复合材料中含有b4c强化相,b4c具有密度低、强度大、高温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b扩散至c和cu中,界面处b4c的生成,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能力也得以增强,无需引入额外的中间过渡层便可达到改性的目的。

(4)本发明镀覆的cu/b复合镀层的硬度较高,应力较小,烧结过程中b扩散至c和cu中,在界面处生成b4c,使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得到显著增强,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此外,在腐蚀过程中硼能填充到晶界和空位处,阻碍晶界和空位cu的溶解通道,从而抑制铜的腐蚀,并且烧结过程中生成的硼化物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5)在未包覆铁镀层的铜碳复合材料中,铜与碳材料的界面结合不牢固,在摩擦过程中碳颗粒较容易被挤出,而且铜基体为纯铜,其抗塑性变形能力弱。本发明在碳材料表面镀覆cu-b镀层,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铜基体的抗塑性变形能力,降低了铜基体产生微裂纹的可能性,而且使得铜基体和碳材料的界面结合紧密,有助于碳材料在摩擦表面生成一层连续的固体润滑层,大大提升了摩擦性能。

(6)本发明的cu-b/c复合材料中,cu相形成均匀连续的三维网络,能为电子和声子的转移提供连续通道,充分发挥cu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烧结过程中形成的硼化物具有高强度、高电导和高导热性,且热稳定性好,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

(7)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在同等工艺下调整cu/b复合镀层的镀覆量与碳材料的比例,以适应不同需求,为滑动导电材料、封装材料等提供了良好的改性思路,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例1中cu-b包覆石墨粉末的sem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例2中cu-b/c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发明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一种本发明的cu-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0g粒径为17μm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100g/l的naoh溶液中,在93℃下搅拌处理60min,除油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2)将步骤(1)除油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10vol.%的hno3溶液中,在95℃下搅拌处理30min,粗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3)将步骤(2)粗化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5g/l、ph值为1的sncl2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处理20min,敏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4)将步骤(3)敏化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0.05g/l的pdcl2溶液中,在50℃下搅拌处理15min,活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5)在55℃下,将步骤(4)活化后的石墨粉加入配制的cu-b镀液中,以cu-b镀液的体积计,石墨粉的加入量为5g/l,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2,然后缓慢加入还原剂nabh4,以cu-b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nabh4的加入量为1g/l搅拌直至溶液澄清,搅拌过程中用naoh溶液对溶液ph值进行调节使ph值保持在12,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包覆石墨粉;以cu-b镀液的体积计,cu-b镀液中包含以下浓度的成分:edta20g/l、knac4h4o6·h2o16g/l、cuso4·5h2o10g/l、h3bo350g/l;该cu-b包覆石墨粉的sem照片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镀层呈类花状生长,连续均匀的包覆住石墨颗粒;

(6)在50℃下,将步骤(5)后的cu-b包覆石墨粉加入铜镀液中,以铜镀液的体积计,cu-b包覆石墨粉的加入量为5g/l,用naoh碱液调节ph值至13,然后缓慢加入浓度为13ml/l的乙醛酸,以铜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乙醛酸的加入量为19ml/l,直至溶液澄清,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c复合材料前驱体;以铜镀液的体积计,铜镀液中包含以下浓度的成分:edta20g/l、knac4h4o6·h2o16g/l、cuso4·5h2o10g/l、k4fe(cn)6·3h2o1g/l;

(7)将步骤(6)后的cu-b/c复合材料前驱体装入石墨模具中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控制真空度≤10-3pa,升温速率为100℃/min,烧结温度为850℃,烧结压力为35mpa,保温时间为10min,烧结完后以100℃/min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得到cu-b/c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制得的cu-b/c复合材料中b的质量含量为0.7wt%。该cu-b/c复合材料的sem照片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复合材料为均匀连续的空间三维网络结构,且石墨颗粒分布均匀。

实施例2:

一种本发明的cu-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0g粒径为17μm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120g/l的naoh溶液中,在95℃下搅拌处理60min,除油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2)将步骤(1)除油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30vol.%的hno3溶液中,在95℃下搅拌处理30min,粗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3)将步骤(2)粗化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10g/l、ph值为1.2的sncl2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处理20min,敏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4)将步骤(3)敏化后的石墨粉加入浓度为0.5g/l的pdcl2溶液中,在50℃下搅拌处理15min,活化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5)在55℃下,将步骤(4)活化后的石墨粉加入配制的cu-b镀液中,以cu-b镀液的体积计,石墨粉的加入量为5g/l,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2,然后缓慢加入还原剂nabh4,以cu-b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nabh4的加入量为2g/l搅拌直至溶液澄清,搅拌过程中用naoh溶液对溶液ph值进行调节使ph值保持在12,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包覆石墨粉;以cu-b镀液的体积计,cu-b镀液中包含以下浓度的成分:edta18g/l、knac4h4o6·h2o18g/l、cuso4·5h2o15g/l、h3bo360g/l;

(6)在50℃下,将步骤(5)后的cu-b包覆石墨粉加入铜镀液中,以铜镀液的体积计,cu-b包覆石墨粉的加入量为5g/l,用naoh碱液调节ph值至13,然后缓慢加入乙醛酸,以铜镀液的体积计,还原剂乙醛酸的加入量为19ml/l,直至溶液澄清,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干燥后得到cu-b/c复合材料前驱体;以铜镀液的体积计,铜镀液中包含以下浓度的成分:edta18g/l、knac4h4o6·h2o18g/l、cuso4·5h2o10g/l、k4fe(cn)6·3h2o1.5g/l;

(7)将步骤(6)后的cu-w/c复合材料前驱体装入石墨模具中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控制真空度≤10-3pa,升温速率为100℃/min,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35mpa,保温时间为10min,烧结完后以100℃/min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得到cu-b/c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制得的cu-b/c复合材料中b的质量含量为1.1wt%。该cu-b/c复合材料的sem照片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复合材料为均匀连续的空间三维网络结构,且石墨颗粒分布均匀。

测试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2中制得的cu-b/c复合材料的性能,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2中cu-b/c复合材料的性能

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cu-b/c复合材料具有致密度高、导电导热性能高、力学性能好以及耐腐蚀耐磨性能优异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户外服役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