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3276发布日期:2019-09-24 21:2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的机械部件压铸完成后,将被送进抛光车间进行抛光处理,需要抛光的主要是外壳,外壳的抛光处理由外表清理、打磨灯重要工艺组成,抛光效果直接影响智能锁成品的美观效果和表面的耐用性,通常采用三道打磨工序,第一道粗砂150#,第二道细砂320#,第三道精细砂400#,这样打磨出来的部件才平整,光滑,才能电镀出更好的效果。现有的抛光处理三道打磨工序分开逐个处理,不仅占用设备资源,增加设备维护维修管理难度,而且效率较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包括加工台、设于所述加工台上的载料板及设于加工台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加工台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载料板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载料板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部设有多个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沿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移动,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两块载料板,所述载料板可在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做左右上下移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抛光轮;在对智能锁外壳做抛光处理时,将智能锁外壳放置在定位槽内,通过定位槽将智能锁外壳固定,将智能锁外壳固定在载料板上,以便对智能锁外壳做抛光处理,固定块与定位槽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提升外壳在载料板上的固定效果,防止外壳在抛光时移动,提升对外壳的抛光效果;通过设置多组定位槽和与定位槽相对应抛光轮,可分别在不同的抛光轮上装上不同规格的砂纸,使外壳的三次打磨连续进行,提升对外壳的打磨效率;通过将不同规格的砂纸分别装在多个抛光轮上,使外壳的多次打磨在同一个设备内即可进行,无需对外壳进行搬运,降低设备维修管理难度;通过两块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移动,使两块载料板交替移动至安装板下方,以便连续的对外壳做抛光处理,极大的提升外壳的抛光效率;通过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上下移动,使载料板在相对移动时处于不同平面,避免两块载料板在移动时产生碰撞,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加工台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移动的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作用下将第一活动槽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第一支撑板为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提供支撑力,使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正常移动,将第一活动槽内的两块载料板分隔开,避免两块载料板移动时产生碰撞;当载料板上的壳体抛光完后,第一气缸驱动载料板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支撑板从载料板底部脱开,载料板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第一活动槽底部,当一块载料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底部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伸出,将两块载料板分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挡板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活动腔另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固连于所述挡板侧壁上;当载料板上的壳体抛光完成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使载料板带动抛光完成后的外壳运动至第一活动槽底部,随后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支撑板从第二活动槽内伸出,挡板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沿着第一活动槽内壁移动,载料板在移动时置于其上的外壳与挡板相接触,在挡板作用下将载料板上加工好的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以便对加工后的外壳进行收集。

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还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一侧内壁上设有两组第三活动槽,所述两组第三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上方和和下方,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上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轮通过一传动带相连;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侧壁相接触,在第一传动轮作用下带动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为载料板的移动提供动力,使两块载料板交替运动至安装板下方对对外壳做加工处理;在传动带作用下使安装槽内的所有第一传动轮同步转动,保证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的配合效果,使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稳定移动。

所述第三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活动块侧壁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推杆一端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设于所述第一气缸一端,所述第一气缸为双头气缸;当载料板上的外壳抛光完成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往第二活动槽内运动,第一气缸活塞杆往第一气缸另一端运动,使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推板往加工台一侧移动,第一推板带动推杆移动,使活动块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从而使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脱开接触,使载料板在自身重力下掉落,保证载料板运动的流畅性。

所述载料板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活动腔底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活动腔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固定块侧壁上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凸块上;将智能锁外壳放置在载料板上时,外壳盖在固定块上,第二气缸推动活塞杆往外伸出,第一连接板沿第二活动腔内壁往上运动,使推块推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在第一连接杆作用下推动固定块往第四活动槽两侧运动,使固定块与智能锁外壳内壁相接触,将外壳固定在定位槽内,避免外壳在抛光使产生移动,提升智能锁外壳的抛光效果。

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块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为倒l型结构,所述第四滑槽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在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相互配合下,对固定块起限位作用,使固定块只能在第四活动槽内做水平移动,避免固定块从第四活动槽内脱出,保证固定块与第四活动槽的配合效果;当载料板带动抛光完成后的外壳运动至第一活动槽底部时,第二气缸往下运动,使第一连接板沿第二活动腔往下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杆往下运动,第一连接杆拉动固定块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固定块移动至第二滑槽一端后进入到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凹槽为固定块提供收容空间,使固定块顶面进入到第四活动槽内,以便在挡板作用下直接将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避免固定块对外壳的移动造成阻碍。

所述载料板一端设有导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通槽,所述加工台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通槽下方,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斜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加工台底部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内;当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移动时,载料板上的外壳与挡板相接触,在挡板作用下将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在导槽作用下对外壳起引导作用,使外壳在导槽作用下直接掉落至通槽处,避免外壳在第一活动槽内堆积;掉落在通槽内的外壳直接掉落在连接块上的斜槽上,外壳沿着斜槽表面往下滑落,将外壳从加工台上排出,以便对抛光完成的外壳进行收集;当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移动至第二推板顶部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使第二推板推动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往上运动,将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重新推送至第一活动槽顶部,完成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上下运动,使两块载料板交替使用,提升对外壳的加工效率。

所述加工台侧壁上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立板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配合的第三滑块,所述加工台一侧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夹爪组件;在传送带作用下自动对外壳进行输送,提升外壳加工自动化程度,使外壳的打磨操作持续进行;在固定槽作用下对传送带上的外壳起固定作用,避免外壳在传送带上移动时发生移动;传送带将外壳输送至加工台一侧,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活动板移动至传送带上方,通过夹爪组件将传送带上的外壳抓取至载料板上,完成外壳的自动上料,进一步的提升智能锁外壳的打磨效率。

所述活动板底部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槽与所述第三活动腔相通,所述夹爪组件包括设于殴第五活动槽内的夹爪、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内的第二连接板及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顶部的第四气缸,所述夹爪侧壁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当传送带将外壳输送至加工台一侧后,第三滑块移动至第三滑槽一端,使活动板置于传送带上方,夹爪处于传送带上外壳的两侧,第四气缸驱动活塞杆往上运动,使第二连接板沿第三活动腔往上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二连接杆拉动夹爪往第五活动槽中部运动,使夹爪与外壳侧壁相接触,在夹爪作用下将外壳固定,以便使活动板移动时带动移动板一同移动,将传送带上的外壳搬运至载料板上,完成载料板的自动上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多组定位槽和与定位槽相对应抛光轮,可分别在不同的抛光轮上装上不同规格的砂纸,使外壳的三次打磨连续进行,提升对外壳的打磨效率;通过将不同规格的砂纸分别装在多个抛光轮上,使外壳的多次打磨在同一个设备内即可进行,无需对外壳进行搬运,降低设备维修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四。

图9为图8中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一种智能锁外壳抛光设备,包括加工台1、设于所述加工台1上的载料板2及设于加工台1上方的安装板3,所述加工台1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载料板2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21底部设有多个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可沿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移动,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两块载料板2,所述载料板2可在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做左右上下移动,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抛光轮31;以抛光轮和第四活动槽分别为三组为优,可直接在抛光设备上完成对外壳的三步抛光;在对智能锁外壳做抛光处理时,将智能锁外壳放置在定位槽内,通过定位槽将智能锁外壳固定,将智能锁外壳固定在载料板上,以便对智能锁外壳做抛光处理,固定块与定位槽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提升外壳在载料板上的固定效果,防止外壳在抛光时移动,提升对外壳的抛光效果;通过设置多组定位槽和与定位槽相对应抛光轮,可分别在不同的抛光轮上装上不同规格的砂纸,使外壳的三次打磨连续进行,提升对外壳的打磨效率;通过将不同规格的砂纸分别装在多个抛光轮上,使外壳的多次打磨在同一个设备内即可进行,无需对外壳进行搬运,降低设备维修管理难度;通过两块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移动,使两块载料板交替移动至安装板下方,以便连续的对外壳做抛光处理,极大的提升外壳的抛光效率;通过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上下移动,使载料板在相对移动时处于不同平面,避免两块载料板在移动时产生碰撞,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两块载料板的位置相对立,即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左端时,另一块载料板置于第一活动槽右端,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时,另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

加工台侧壁上设有支撑轴31,支撑轴固连于所述加工台侧壁上,支撑轴内设有液压缸311,所述安装板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撑板,液压缸活塞杆固连于第二支撑板底部;通过液压缸与第二支撑板的相互配合,对安装板的高度进行控制,使抛光轮根据需要做上下移动,以便对外壳做抛光处理。

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13,所述第二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加工台1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3在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移动的第一气缸15;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作用下将第一活动槽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第一支撑板为处于第一活动槽顶部的载料板提供支撑力,使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正常移动,将第一活动槽内的两块载料板分隔开,避免两块载料板移动时产生碰撞;当载料板上的壳体抛光完后,第一气缸驱动载料板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支撑板从载料板底部脱开,载料板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第一活动槽底部,当一块载料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底部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伸出,将两块载料板分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上设有第一活动腔131,所述第一活动腔131内设有挡板132,所述第一活动腔131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挡板13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滑块1321,所述第一活动腔131另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气缸15活塞杆固连于所述挡板132侧壁上;当载料板上的壳体抛光完成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使载料板带动抛光完成后的外壳运动至第一活动槽底部,随后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支撑板从第二活动槽内伸出,挡板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沿着第一活动槽内壁移动,载料板在移动时置于其上的外壳与挡板相接触,在挡板作用下将载料板上加工好的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以便对加工后的外壳进行收集。

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还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一侧内壁上设有两组第三活动槽,所述两组第三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上方和和下方,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14,所述活动块14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第一传动轮141,所述第一传动轮141上设有第二传动轮142,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轮142通过一传动带143相连;安装槽内设有用于驱动传动带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一活动槽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侧壁相接触,在第一传动轮作用下带动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为载料板的移动提供动力,使两块载料板交替运动至安装板下方对对外壳做加工处理;在传动带作用下使安装槽内的所有第一传动轮同步转动,保证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的配合效果,使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稳定移动。

所述第三活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活动块14侧壁上设有推杆144,所述推杆144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推杆144一端设有第一推板145,所述第一推板145设于所述第一气缸15一端,所述第一气缸15为双头气缸;当载料板上的外壳抛光完成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往第二活动槽内运动,第一气缸活塞杆往第一气缸另一端运动,使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推板往加工台一侧移动,第一推板带动推杆移动,使活动块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从而使第一传动轮与载料板脱开接触,使载料板在自身重力下掉落,保证载料板运动的流畅性。

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一连接板24,所述第二活动腔底部设有第二气缸25,所述第二活动腔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4上设有第一凸块241,所述第一凸块241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固定块22侧壁上铰接有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凸块241上;将智能锁外壳放置在载料板上时,外壳盖在固定块上,第二气缸推动活塞杆往外伸出,第一连接板沿第二活动腔内壁往上运动,使推块推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在第一连接杆作用下推动固定块往第四活动槽两侧运动,使固定块与智能锁外壳内壁相接触,将外壳固定在定位槽内,避免外壳在抛光使产生移动,提升智能锁外壳的抛光效果。

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块2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为倒l型结构,所述第四滑槽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块22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在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相互配合下,对固定块起限位作用,使固定块只能在第四活动槽内做水平移动,避免固定块从第四活动槽内脱出,保证固定块与第四活动槽的配合效果;当载料板带动抛光完成后的外壳运动至第一活动槽底部时,第二气缸往下运动,使第一连接板沿第二活动腔往下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杆往下运动,第一连接杆拉动固定块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固定块移动至第二滑槽一端后进入到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凹槽为固定块提供收容空间,使固定块顶面进入到第四活动槽内,以便在挡板作用下直接将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避免固定块对外壳的移动造成阻碍。

所述载料板5一端设有导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通槽,所述加工台1底部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设于所述通槽下方,所述连接块11上设有斜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推板121,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加工台1底部设有第三气缸12,所述第三气缸12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内;当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移动时,载料板上的外壳与挡板相接触,在挡板作用下将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在导槽作用下对外壳起引导作用,使外壳在导槽作用下直接掉落至通槽处,避免外壳在第一活动槽内堆积;掉落在通槽内的外壳直接掉落在连接块上的斜槽上,外壳沿着斜槽表面往下滑落,将外壳从加工台上排出,以便对抛光完成的外壳进行收集;当处于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移动至第二推板顶部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使第二推板推动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往上运动,将第一活动槽底部的载料板重新推送至第一活动槽顶部,完成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的上下运动,使两块载料板交替使用,提升对外壳的加工效率。

所述加工台1侧壁上设有立板4,所述立板4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立板4上设有活动板41,所述活动板4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配合的第三滑块,第三滑槽两端往下弯折,使活动板在第三滑槽两端可往下运动一端距离;第三滑块在第三滑槽内的移动原理与无杆气缸移动的原理相同;所述加工台1一侧设有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上设有多个固定槽51,所述活动板41上设有夹爪组件;所述固定槽三个一组,同一组内的相邻固定槽的距离与载料板上两个相邻的第四活动槽的距离相同;在传送带作用下自动对外壳进行输送,提升外壳加工自动化程度,使外壳的打磨操作持续进行;在固定槽作用下对传送带上的外壳起固定作用,避免外壳在传送带上移动时发生移动;传送带将外壳输送至加工台一侧,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活动板移动至传送带上方,通过夹爪组件将传送带上的外壳抓取至载料板上,完成外壳的自动上料,进一步的提升智能锁外壳的打磨效率。

所述活动板41底部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槽与所述第三活动腔相通,所述夹爪组件包括设于殴第五活动槽内的夹爪43、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内的第二连接板44及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顶部的第四气缸42,所述夹爪43侧壁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杆45,所述第二连接杆45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4上;当传送带将外壳输送至加工台一侧后,第三滑块移动至第三滑槽一端,使活动板置于传送带上方,夹爪处于传送带上外壳的两侧,第四气缸驱动活塞杆往上运动,使第二连接板沿第三活动腔往上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二连接杆拉动夹爪往第五活动槽中部运动,使夹爪与外壳侧壁相接触,在夹爪作用下将外壳固定,以便使活动板移动时带动移动板一同移动,将传送带上的外壳搬运至载料板上,完成载料板的自动上料。

在对外壳做抛光处理时,将外壳放置在传送带上的固定槽内,传送带带动外壳移动,使传送带将外壳输送至加工台一侧,活动板沿着第三活动槽移动至第三活动槽一端,活动板往下运动使夹爪处于外壳两侧,第四气缸驱动活塞杆往上运动,使夹爪将外壳夹紧,活动板沿第三滑槽移动至载料板上方,第四气缸驱动活塞杆往下运动,使夹爪往第五活动槽两端运动,外壳从夹爪上掉落,使外壳掉落在定位槽内,第二气缸推动第一连接板往上运动,使固定块与外壳内壁相接触,将外壳固定在载料板上,另一块载料板处于第一活动槽另一端底部,外壳在载料板上固定后,第一传动轮带动载料板移动,使两块载料板相对运动,装有外壳的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顶部移动,未装外壳的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底部移动,装有外壳的载料板一端移动至安装板下方后,液压缸驱动安装板下降,使抛光轮与外壳相接触,第一个抛光轮与载料板上的第一个外壳相接触,当第一抛光轮完成对第一个外壳的打磨处理后,安装板往上运动,第二外壳运动至第一个抛光轮下方,安装板往下运动,使第二个抛光轮对第一个壳体做抛光处理,第一个抛光轮对第二个可以做抛光处理,直至外壳经过三个抛光轮抛光后,装有外壳的载料板运动至第一活动槽一端,未装外壳的载料板运动至第一活动槽另一端,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和活动块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内,装有外壳的载料板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使第二推板推动未装外壳的载料板往上运动,当未装外壳的载料板运动至第一活动槽顶部时,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支撑板和活动块从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内伸出,第一支撑板为为装外壳的载料板提供支撑力,活动板将下一组的外壳装入到未装外壳的载料板上,使对外壳的抛光处理持续进行;装有外壳的载料板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外壳在移动时与挡板相接触,第二气缸驱动第一连接板往下运动,使固定块嵌入到第一凹槽内,在挡板作用下将外壳从载料板上推下,外壳掉落在连接块上沿着斜槽滚落,以便对抛光后的外壳进行收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