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Fe-Ni-Cr-N合金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1755发布日期:2019-12-03 23:3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Fe-Ni-Cr-N合金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强度、高温耐蚀性能优异的新型fe-ni-cr-n合金及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镍基高温合金由于在高于600℃的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热腐蚀性能、卓越的抗蠕变抗热疲劳性能以及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因此被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以及工业地面燃机的关键零部件中。近年来,随着对发动机燃烧效率以及推重比要求的不断提高,涡轮进口温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适配高推重比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的承温水平不断增加。因此,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合金的成分及生产工艺,才能促使发动机燃烧效率以及推重比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镍资源匮乏,需要大量的进口来维持需求,这就导致成本提高,成为镍基高温合金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即保证性能不变又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元素代替镍元素是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氮和镍一样,同样是强烈形成奥氏体并扩大相区的元素,且其能力远远大于镍。在双相不锈钢中,在高温下氮稳定奥氏体的能力也比镍大。因为氮的奥氏体形成能力与碳相当,是镍的30倍。除此之外,氮作为固溶强化元素提高镍基合金的强度,但并不显著损害钢的塑性和韧性,同时,氮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局部腐烛。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中含氮量的方法,为高氮钢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高硬度、耐蚀的ni-cr-fe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由昆明理工大学申请专利《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4862447b。

【专利文献2】由江苏飞跃机泵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专利《一种高硬度、耐蚀的ni-cr-fe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9778048a。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高氮钢制备方法,虽然采用添加n元素,但设计思想并未将其替代ni作为重点,且该专利文献是为解决高氮钢制备过程中出现气孔等问题,与本发明用于高温的合金设计思路不同。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高硬度、耐蚀的ni-cr-fe合金,虽然制备方法相似,但是具体配方和制备细节不同,且该专利文献中制备的合金与本发明采用n替代ni的设计思想不同,且并未提出满足高温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强度、高温耐蚀性能优异的新型fe-ni-cr-n合金,所制备的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具体地说,在600-700℃温度区间,该新型合金的高温性能好于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部分镍基高温合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fe-ni-cr-n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合金化学成分组成如下:c:0.02wt%以下、si:0.6wt%以下、mn:1.0~4.0wt%、cu:1.5wt%以下、ni:26~33wt%、cr:18~26wt%、mo:2~5wt%、nb:2~4wt%、n:0.4~0.8wt%、al:0.1~0.5wt%、ti:0.4~1.1wt%、ti/al:2.0~2.5且ti+al:1.2~1.8wt%、(ti+al)/n:1.8~5.0、v:0.06~0.10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新型fe-ni-cr-n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化学成分计算并称取合金元素原料,其中n元素是以mnn是n形式加入的;

(2)将除mnn以外的合金元素原料混合,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10pa后,开始送电化料;

(3)原料全部熔化后进行提温精炼,得合金液a;

(4)降温至合金液a表面结膜,停止抽真空,充入惰性气体;

(5)送电冲膜使膜熔融,然后加入mnn,得合成分均匀金液b;

(6)将合金液b冷却,得合金锭;

(7)将合金锭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冷却。

所述mnn为粉末,粒度为100目。

所述各合金元素原料均为粉末,粒度为100目。

上述步骤(3)中,精炼温度为1600-1650℃,精炼时间为2-4min。

上述步骤(4)中,所述表面结膜是指合金液表面开始凝固形成一层半固体膜,内部液体并未凝固的状态。

上述步骤(4)中,充入的惰性气体为96%ar+4%n2,至炉内真空度为0.08~0.10mpa。

上述步骤(5)中,加入的mnn用于提供合金中的全部n元素和部分mn元素。

上述步骤(7)中,固溶温度为1100℃,保温2小时,冷却方式优选水冷。

本发明合金成分具有以下特点:

以fe-ni-cr-n系合金为基础,加入mo、mn、v、ti、al、nb、si、cu元素进行合金化,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和耐蚀性能。从单个元素作用而言,n不仅具有扩大奥氏体相区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能够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氮可以作为替换ni元素达到节省成本的作用,同时氮还可以抑制马氏体和形变马氏体的激活能,使合金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且保证组织的稳定性。n在合金中其他元素形成弥散分布的氮化物,如:cr2n、crn、mnn、tin、aln、nbn、m23(c,n)6等。通过n元素添加可以延缓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在晶间的析出,从而扩大热处理区域。mo提高合金耐局部腐蚀和耐氯化物晶间腐蚀性能,可固溶强化。cu提高合金耐h2so4和含hf的酸性环境性能。al、nb和v改善焊接热影响区和耐晶间腐蚀性能。si也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蚀性。ni大部分固溶于奥氏体中,扩大奥氏体相区,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ni还具有显著钝化倾向,无论在氧化性介质或还原性介质中,ni元素都能提高合金的耐蚀性的能力。cr是稳定合金表面最重要的元素,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抗氧化和抗腐蚀的保护层,是决定合金耐蚀性的关键元素。

同时,加入的ti、al元素需要保持在一定比例范围内:al:0.1~0.5wt%、ti:0.4~1.1wt%、ti/al:2.0~2.5且ti+al:1.2~1.8wt%、(ti+al)/n:1.8~5.0;这是因为al是γ′相的主要形成元素,γ′相稳定性较高,强化合金。al含量低0.1wt%时,得不到充分的强度。另一方面,若al含量高于0.5wt%,恶化焊缝金属。ti是固氮元素,形成tin相在基体内弥散分布,通过影响位错行为强化合金。ti含量低0.4wt%时,得不到充分的强度。另一方面,若ti含量高于1.1wt%,会使晶界脆化。ti/al比对焊缝金属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有影响。ti/al比低于2.0,焊缝金属的高温耐腐蚀性能较差。另一方面,ti/al比高于2.5,焊缝金属的高温蠕变性能较差。ti+al加入总量对焊缝金属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有影响。ti、al总量低于1.2wt%时,焊缝金属高温性能提高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ti、al总量高于1.8wt%时,对焊缝金属高温性能不利。ti和al与n的结合能力较强,形成tin和aln等沉淀相分散在晶粒内和晶界上,提高了焊缝金属的强度。(ti+al)/n比低于1.8,固氮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ti+al)/n比高于5.0,对焊缝金属的高温性能不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fe-ni-cr-n系合金基础上,加入mo、mn、v、ti、al、nb、si、cu等元素,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本发明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为1.04×10-7~7.65×10-7ma/cm2,在600~700℃温度区间,合金屈服强度为417.41~431.38mpa,抗拉强度为651.13~743.36mpa。

(3)本发明制备的合金在600-700℃温度区间,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高温强度、耐高温腐蚀性能优异的fe-ni-cr-n合金组织形貌图;其中:(a)和(b)为放大不同倍数的形貌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高温强度、耐高温腐蚀性能优异的fe-ni-cr-n合金x射线衍射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fe-ni-cr-n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合金化学成分组成如下:c:0.02wt%以下、si:0.6wt%以下、mn:1.0~4.0wt%、cu:1.5wt%以下、ni:26~33wt%、cr:18~26wt%、mo:2~5wt%、nb:2~4wt%、n:0.4~0.8wt%、al:0.1~0.5wt%、ti:0.4~1.1wt%、ti/al:2.0~2.5且ti+al:1.2~1.8wt%、(ti+al)/n:1.8~5.0、v:0.06~0.10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新型fe-ni-cr-n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化学成分计算并称取合金元素原料,其中n元素是以mnn是n形式加入的;

(2)将除mnn以外的合金元素原料混合,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10pa后,开始送电化料;

(3)原料全部熔化后进行提温精炼,得合金液a;

(4)降温至合金液a表面结膜,停止抽真空,充入惰性气体;

(5)送电冲膜使膜熔融,然后加入mnn,得合成分均匀金液b;

(6)将合金液b冷却,得合金锭;

(7)将合金锭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冷却。

所述mnn为粉末,粒度为100目。

所述各合金元素原料均为粉末,粒度为100目。

上述步骤(3)中,精炼温度为1600-1650℃,精炼时间为2-4min。

上述步骤(4)中,所述表面结膜是指合金液表面开始凝固形成一层半固体膜,内部液体并未凝固的状态。

上述步骤(4)中,充入的惰性气体为96%ar+4%n2,至炉内真空度为0.08~0.10mpa。

上述步骤(5)中,加入的mnn用于提供合金中的全部n元素和部分mn元素。

上述步骤(7)中,固溶温度为1100℃,保温2小时,冷却方式优选水冷。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验例合金具体成分为(wt.%):c:0.02wt%,0.5wt%n,32wt%ni,0.3wt%si,3wt%mo,2wt%nb,1.0wt%cu,18wt%cr,0.06wt%v,1.0wt%ti,0.5wt%al,3.0wt%mn,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制备过程如下:

采用电子天平按各元素的计算比例进行称重,合计50g。其中n以mnn的形式加入。将坩埚用工业酒精清理干净后,把其他合金原料加入到真空感应炉坩埚中,封上炉盖开始抽真空,待炉内真空度小于10pa后开始送电化料,送电功率为35kw,合金全部熔化后提温至1610℃精炼4min,停电降温至合金液表面结膜,停止抽真空并充入96%ar+4%n2气至炉内真空度为0.10mpa,送电冲膜并向其中加入mnn,将合金液在炉内冷却后取出,将合金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1100℃,保温2小时,将材料取出进行水冷。

本实施案例制备的fe-ni-cr-n合金的组织形貌如图1,x射线衍射分析图如图2。

本实施例制备的合金锭高温屈服强度为418.51mpa,抗拉强度为660mpa,腐蚀电流密度为2.63×10-7ma/cm2

实施例2

本实验例合金具体成分为(wt.%):c:0.02wt%,0.6wt%n,30wt%ni,0.3wt%si,3wt%mo,2wt%nb,1.0wt%cu,19wt%cr,0.05wt%v,1.1wt%ti,0.4wt%al,3.5wt%mn,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制备过程如下:

采用电子天平按各元素的计算比例进行称重,合计50g。其中n以mnn的形式加入。将坩埚用工业酒精清理干净后,把其他合金原料加入到真空感应炉坩埚中,封上炉盖开始抽真空,待炉内真空度小于9pa后开始送电化料,送电功率为35kw,合金全部熔化后提温至1600℃精炼3min,停电降温至合金液表面结膜,停止抽真空并充入96%ar+4%n2气至炉内真空度为0.09mpa,送电冲膜并向其中加入mnn,将合金液在炉内冷却后取出,将合金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1100℃,保温2小时,将材料取出进行水冷。

本实施例制备的合金锭高温屈服强度为418.21mpa,抗拉强度为661.08mpa,腐蚀电流密度为5.59×10-7ma/cm2

实施例3

本实验例合金具体成分为(wt.%):c:0.01wt%,0.7wt%n,29wt%ni,0.2wt%si,4wt%mo,3wt%nb,1.0wt%cu,20wt%cr,0.06wt%v,0.9wt%ti,0.4wt%al,4.0wt%mn,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制备过程如下:

采用电子天平按各元素的计算比例进行称重,合计50g。其中n以mnn的形式加入。将坩埚用工业酒精清理干净后,把其他合金原料加入到真空感应炉坩埚中,封上炉盖开始抽真空,待炉内真空度小于9pa后开始送电化料,送电功率为35kw,合金全部熔化后提温至1590℃精炼4min,停电降温至合金液表面结膜,停止抽真空并充入96%ar+4%n2气至炉内真空度为0.08mpa,送电冲膜并向其中加入mnn,将合金液在炉内冷却后取出,将合金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1100℃,保温2小时,将材料取出进行水冷。

本实施例制备的合金锭高温屈服强度为412.28mpa,抗拉强度为658.68mpa,腐蚀电流密度为4.65×10-7ma/cm2

实施例1、2、3通过金相对比发现,实施例1组织细小,n添加量适中,未发现大量气孔,在晶界上发现许多细小的颗粒,通过edax和xrd分析,这些细小的颗粒为(ti,nb,al)n,在晶界上起到钉扎作用,细化了晶粒。而实施例2、3在金相中却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微气孔,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氮元素和铬元素结合生成氮化物(cr2n)相对于形成cr23c6化合物,对cr造成的损失要低得多,n会降低贫铬区的范围;另一方面n的抗腐蚀能力是cr的20倍,晶界上n元素的偏聚弥补cr的损失,有效抑制材料腐蚀的发生。

因此实施例1中,含量适中的n元素,材料高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以及耐蚀性是最好的。

对比例1(镍基合金)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合金成分为(wt.%):c:0.02wt%,0.001wt%n,61.6wt%ni,0.55wt%si,8.7wt%mo,3.7wt%nb,22wt%cr,0.4wt%ti,0.1wt%al,1.4wt%mn,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本例制备的合金锭高温屈服强度为428.78mpa,抗拉强度为680.98mpa,腐蚀电流密度为6.51×10-7ma/cm2

对比例2(316l合金)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合金成分为(wt.%):c:0.01wt%,12.0wt%ni,0.37wt%si,2.5wt%mo,17wt%cr,1.8wt%mn,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本例制备的合金锭高温屈服强度为132.52mpa,抗拉强度为450.67mpa,腐蚀电流密度为1.80×10-3ma/cm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