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49469发布日期:2021-06-08 13:03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脱脂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脱脂剂主要用于脱除物体表面油污,包括:碱性脱脂剂、乳液脱脂剂和溶剂脱脂剂三种。脱脂剂是专为工矿机械设备清洗而研制的溶剂型清洗剂。能快速有效地清洗机械表面、轴承、管道中的磺油、机油、除锈油及固化油脂。本品不易自燃,没有汽油、稀释剂等物的自然引火危险性。快速完全挥发,不含留任何残渍,对金属、涂层饰面、绝缘覆盖层及耐溶性橡胶、塑料等物均安全全无损。不含四氯化碳、苯类有害物质。渗透性强,不必完全拆卸设备清洗。
3.近年来,陆续出现许多有关不含磷元素的皮膜剂的报道,比如中国授权专利公开号:cn 101660154b 公开了一种无磷皮膜剂,其组成成分包括:丁二酸、钼酸钠、硝酸钠、柠檬酸、氟化钠、单宁酸、草酸、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水,中国授权专利公开号:cn 103397323b公开了一种无磷皮膜剂,其组成成分包括:氟锆酸、氢氟酸、硝酸镁、过氧化氢和水,中国授权公告号:cn 104233252b公开了一种常温无磷皮膜剂,其组成成分包括: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氢氟酸、氟锆酸铵、op-10、柠檬酸钠、酒石酸、钼酸钠和水,上述三篇授权专利均有效避免了磷元素的引入,但都引入了对环境具有污染性的氟化物,因此不符合环保的要求;为了避免含磷、含氟等污染性物质的使用,中国授权公告号:cn 104894550b公开了一种由生物肌醇制成的无磷、无氟、无重金属的环保皮膜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但该专利中指出当温度在30~45℃时,上膜速度为1~5分钟,温度高,上膜速度快,反之,上膜速度慢,而且还指出当温度不大于30℃时,上膜速度为3~5分钟,是40~50℃时的2~5倍,致使该皮膜剂在使用时温度最好升至30℃以上,这无疑给工厂的处理过程增加难度,而且处理设备的要求也会随之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
5.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22~3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2~5份,钼酸钠1~3份,三乙醇胺硼酸酯1~3份,黄原胶1~3份,聚天冬氨酸0.8~1.2份,葡萄糖酸钠0.6~1.2份,表面活性剂0.3~0.6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4~0.08份,50%-70%的水;s2:将s1中称取的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同时进行搅拌操作,待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全部溶解,停止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得混合溶液a,备用;s3:取s1称取的水的体积的一半,边搅拌边向水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葡萄糖酸钠、
黄原胶、钼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溶液b;s4:将盛装有混合溶液b的反应装置转移至超声仪中,在35~40℃的温度下,边超声边加入s1称取的三乙醇胺硼酸酯和聚天冬氨酸,待全部溶液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合溶液c,备用;s5:将余量的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和余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加入s2制备的混合液a,然后再加入s4制备的混合溶液c,在2~6l/min的速度下混合均匀,分装即得环保脱脂剂。
6.优选的,所述s1中,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26~3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3~4份,钼酸钠1.5~2.5份,三乙醇胺硼酸酯1.5~2.5份,黄原胶1.5~2.5份,聚天冬氨酸0.9~1.1份,葡萄糖酸钠0.8~1.0份,表面活性剂0.4~0.5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5~0.07份,50%-70%的水。
7.优选的,所述s1中,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2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3.5份,钼酸钠2份,三乙醇胺硼酸酯2份,黄原胶2份,聚天冬氨酸1.0份,葡萄糖酸钠0.9份,表面活性剂0.45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6份,水68份。
8.优选的,所述钼酸钠、三乙醇胺硼酸酯、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1:1。
9.优选的,所述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中改性硅氧烷偶联剂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3):(4~5)。
10.优选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蒸馏水、双蒸水、三蒸水或超纯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11.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钠和木质酸磺酸钠的混合物或为月桂醇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混合物,且月桂醇硫酸钠和木质酸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1~2),月桂醇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1~2)。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除油效果好,在皮膜剂配方中采用两种表面活性剂相混合使用的方式能够提高单一表面活性剂的除油效果,进而加快被处理金属表面的油污;2、除锈效果好,采用合理比例的草酸和乙酸对被处理表面进行除锈处理,经实验证明两者具有协同除锈的作用,且避免含磷、含氟等对环境有污染的试剂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进行除锈的同时除掉的金属离子可以与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进行螯合,生成沉淀便于后续处理,避免金属离子在皮膜剂内和被处理工件表面的富集,进而增大皮膜剂与被处理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加快除锈速度,缩短处理时间,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完成快速除锈的效果,且草酸和乙酸复合使用对被处理工件无腐蚀性;3、除锈结束后可以在被处理工件表面快速形成一层金属保护膜,该保护膜既可以抑制金属的富集,又可以降低金属表面的腐蚀速度,甚至不受酸、碱、空气的影响,而且使用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可以加快成膜速度,使金属表面快速生成保护膜,还可以使在水中溶解性差的苯并三唑和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在皮膜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皮膜剂的缓蚀效果;4、制备方法简单,通过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与水的配合,使皮膜剂中各物质均能良好的溶解,进而高效的发挥其除油、除锈、缓蚀的功效,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的方法加快原料的溶解速度,降低溶液中的气泡量,避免气泡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14.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2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2份,钼酸钠1份,三乙醇胺硼酸酯1份,黄原胶1份,聚天冬氨酸0.8份,葡萄糖酸钠0.6份,表面活性剂0.3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4份,50%-70%的水;s2:将s1中称取的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同时进行搅拌操作,待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全部溶解,停止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得混合溶液a,备用;s3:取s1称取的水的体积的一半,边搅拌边向水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葡萄糖酸钠、黄原胶、钼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溶液b;s4:将盛装有混合溶液b的反应装置转移至超声仪中,在35℃的温度下,边超声边加入s1称取的三乙醇胺硼酸酯和聚天冬氨酸,待全部溶液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合溶液c,备用;s5:将余量的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和余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加入s2制备的混合液a,然后再加入s4制备的混合溶液c,在2l/min的速度下混合均匀,分装即得环保脱脂剂。
1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2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3.5份,钼酸钠2份,三乙醇胺硼酸酯2份,黄原胶2份,聚天冬氨酸1.0份,葡萄糖酸钠0.9份,表面活性剂0.45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6份,50%-70%的水;s2:将s1中称取的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同时进行搅拌操作,待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全部溶解,停止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得混合溶液a,备用;s3:取s1称取的水的体积的一半,边搅拌边向水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葡萄糖酸钠、黄原胶、钼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溶液b;s4:将盛装有混合溶液b的反应装置转移至超声仪中,在38℃的温度下,边超声边加入s1称取的三乙醇胺硼酸酯和聚天冬氨酸,待全部溶液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合溶液c,备用;s5:将余量的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和余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加入s2制备的混合液a,然后再加入s4制备的混合溶液c,在4l/min的速度下混合均匀,分装即得环保脱脂剂。
16.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保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3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5份,钼酸钠3份,三乙醇胺硼酸酯3份,黄原胶3份,聚天冬氨酸1.2份,葡萄糖酸钠1.2份,表面活性剂0.6份,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0.08份,50%-70%的水;s2:将s1中称取的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同时进行搅拌操作,待二硫代胺基甲酸螯合物全部溶解,停止加入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
液,得混合溶液a,备用;s3:取s1称取的水的体积的一半,边搅拌边向水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葡萄糖酸钠、黄原胶、钼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溶液b;s4:将盛装有混合溶液b的反应装置转移至超声仪中,在40℃的温度下,边超声边加入s1称取的三乙醇胺硼酸酯和聚天冬氨酸,待全部溶液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合溶液c,备用;s5:将余量的改性硅氧烷偶联剂-乙醇混合液和余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加入s2制备的混合液a,然后再加入s4制备的混合溶液c,在6l/min的速度下混合均匀,分装即得环保脱脂剂。
17.综上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三制得的脱脂剂具有除油、除锈效果好,并且除锈结束后可以在被处理工件表面快速形成一层金属保护膜,降低金属表面的腐蚀速度,提高皮膜剂的缓蚀效果。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