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真空精炼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冶炼金属的真空炉。
背景技术:
真空精炼炉用于生产优质钢的钢水二次精炼工艺装备,整个钢水冶金反应是在砌有耐火衬的真空槽内进行的,真空槽的下部是两个带耐火衬的浸渍管,上部装有热弯管,被抽气体由热弯管经气体冷却器至真空泵系统排到厂房外。
但是目前真空精炼炉没有设置均匀撒料装置,无法将覆盖剂均匀的撒在钢水表面,从而使得钢水表面因裸露导致降温过快和二次氧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精炼效果,同时炉体外部的温度对工作区域的温度造成影响,使得工作区域温度变高导致工作人员不适或脱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冶炼金属的真空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冶炼金属的真空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一侧嵌入连通有真空抽气管,且炉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其冷却的水冷隔热机构,所述炉体的上方设置有炉盖,所述炉盖的上表面位于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孔,且炉盖的上表面位于进料孔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安全阀,所述炉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进料孔并延伸至其下方的均匀撒料机构;
所述炉体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堆砌有第一耐火砖层,所述第一耐火砖层的外侧堆砌有第二耐火砖层,且第一耐火砖层与第二耐火砖层之间设置有介质空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均匀撒料机构包括贯穿进料孔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通过轴承于进料孔的内侧转动连接,且进料管的底端连接有撒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外部套接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隔热座固定于炉盖的上表面,且伺服电机的传动轴与第一齿轮相连。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撒料管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撒料孔,且撒料管的长度是炉体内部钢包直径的1/2。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冷隔热机构包括分别贯穿第二耐火砖层与介质空腔相连通的输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其内部底端,所述水箱的一侧下方边角处连通设置有带阀门的进出水接头,且水箱的上方设置有回水冷却组件,所述回水冷却组件的下方位于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水箱的导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嵌入设置于回水冷却组件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水冷却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方位于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回水管相连的回水管接头,且筒体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筒体的上表面位于回水管接头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风扇,且筒体的内部顶端对应回水管接头的位置处固定有蓄水筒,所述蓄水筒的底部连通有导水槽,所述筒体的下方由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腿支撑于水箱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水槽为一种铜镀铝材质的构件,且导水槽的另一端盘旋向下与导水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耐火砖层的外侧以及第二耐火砖层的内侧均涂抹有耐高温防水涂料,耐高温防水涂料的涂布量为m3/10g。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盖的下表面与炉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为一种硬质合金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均匀撒料机构可以将覆盖剂均匀的撒落在钢水的表面,一方面减少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覆盖效果,避免钢水表面裸露导致降温过快影响精炼效果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二次氧化的问题,提升了金属的精炼效果,增加了实用性,水冷隔热机构可以对炉体的温度进行阻隔,解决了因炉体外部的温度导致工作区域温度变高,使得工作人员不适或脱水的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增加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均匀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水冷隔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回水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01、内胆;102、第一耐火砖层;103、介质空腔;104、第二耐火砖层;2、水冷隔热机构;21、回水管;22、导水管;23、水箱;24、进出水接头;25、抽水管;26、水泵;27、输水管;28、回水冷却组件;281、排风扇;282、筒体;283、导水槽;284、支腿;285、透气孔;286、蓄水筒;287、回水管接头;3、炉盖;4、均匀撒料机构;41、进料管;42、第一齿轮;43、伺服电机;44、隔热座;45、撒料管;46、第二齿轮;5、进料孔;6、安全阀;7、真空抽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冶炼金属的真空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一侧嵌入连通有真空抽气管7,且炉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供其冷却的水冷隔热机构2,炉体1的上方设置有炉盖3,炉盖3的上表面位于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孔5,且炉盖3的上表面位于进料孔5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安全阀6,炉盖3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进料孔5并延伸至其下方的均匀撒料机构4,均匀撒料机构4包括贯穿进料孔5的进料管41,进料管41通过轴承于进料孔5的内侧转动连接,且进料管41的底端连接有撒料管45,进料管41的外部套接固定有第二齿轮46,第二齿轮46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43,伺服电机43通过隔热座44固定于炉盖3的上表面,且伺服电机43的传动轴与第一齿轮42相连,在精炼时,通过风机将覆盖剂吹入进料管41中,在后续风机的风力将覆盖剂吹向撒料管45中,撒料管45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撒料孔,且撒料管45的长度是炉体1内部钢包直径的1/2,进入撒料管45中的覆盖剂会从撒料孔中撒落,覆盖在钢包内的钢水表面,同时伺服电机43的运行会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因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6的啮合关系,使得第二齿轮46随第一齿轮42的转动而转动,进一步第二齿轮46的转动会带动进料管41转动,进料管41的转动会带动撒料管45作圆周运动,从而使得飘落下的覆盖剂均匀的撒落在钢水的表面,一方面减少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覆盖效果,避免钢水表面裸露导致降温过快影响精炼效果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二次氧化的问题,提升金属的精炼效果,增加了实用性。
炉体1包括内胆101,内胆101的外表面堆砌有第一耐火砖层102,第一耐火砖层102的外侧堆砌有第二耐火砖层104,且第一耐火砖层102与第二耐火砖层104之间设置有介质空腔103,水冷隔热机构2包括分别贯穿第二耐火砖层104与介质空腔103相连通的输水管27和回水管21,输水管27的另一端连接水泵26的出水端,水泵26的进水端连接有抽水管25,抽水管25的另一端贯穿水箱23并延伸至其内部底端,水箱23的一侧下方边角处连通设置有带阀门的进出水接头24,且水箱23的上方设置有回水冷却组件28,回水冷却组件28的下方位于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水箱23的导水管22,回水管21的另一端嵌入设置于回水冷却组件28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在精炼过程中,水泵26通过抽水管25将水箱23中的水源抽出,抽出的水源沿输水管27传输至介质空腔103中,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介质空腔103中的水源在上升至回水管21的位置时,会沿回水管21经回水冷却组件28冷却后传回水箱23中,从而起到水循环的作业,减少成本浪费,解决了因炉体1外部的温度导致工作区域温度变高,使得工作人员不适或脱水的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增加体验感。
回水冷却组件28包括筒体282,筒体282的上方位于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回水管21相连的回水管接头287,且筒体28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285,筒体282的上表面位于回水管接头287的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风扇281,且筒体282的内部顶端对应回水管接头287的位置处固定有蓄水筒286,蓄水筒286的底部连通有导水槽283,筒体282的下方由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腿284支撑于水箱23的上表面,导水槽283为一种铜镀铝材质的构件,且导水槽283的另一端盘旋向下与导水管22相连通,回水通过回水管21进入蓄水筒286,蓄水筒286的水源会沿导水槽283的盘旋方向向下自由滑落,在此期间排风扇281运作配合透气孔285从而使得筒体282内部的气流加速流动,进而对滑落的水源进行有效散热,散热后的水源通过导水管22进入水箱23。
第一耐火砖层102的外侧以及第二耐火砖层104的内侧均涂抹有耐高温防水涂料,耐高温防水涂料的涂布量为m3/10g,可以起到防水隔水的效果。
炉盖3的下表面与炉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为一种硬质合金材质的构件,增加炉体1与炉盖3之间的密封性,保证良好的真空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精炼时,通过风机将覆盖剂吹入进料管41中,在后续风机的风力将覆盖剂吹向撒料管45中,撒料管45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撒料孔,且撒料管45的长度是炉体1内部钢包直径的1/2,进入撒料管45中的覆盖剂会从撒料孔中撒落,覆盖在钢包内的钢水表面,同时伺服电机43的运行会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因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6的啮合关系,使得第二齿轮46随第一齿轮42的转动而转动,进一步第二齿轮46的转动会带动进料管41转动,进料管41的转动会带动撒料管45作圆周运动,从而使得飘落下的覆盖剂均匀的撒落在钢水的表面,一方面减少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覆盖效果,避免钢水表面裸露导致降温过快影响精炼效果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二次氧化的问题,提升金属的精炼效果,增加了实用性,其次,水泵26通过抽水管25将水箱23中的水源抽出,抽出的水源沿输水管27传输至介质空腔103中,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介质空腔103中的水源在上升至回水管21的位置时,会沿回水管21经回水冷却组件28冷却后传回水箱23中,从而起到水循环的作业,减少成本浪费,解决了因炉体1外部的温度导致工作区域温度变高,使得工作人员不适或脱水的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增加体验感。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