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933发布日期:2020-01-31 14:5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属于冶金行业炼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品种钢浇注过程中,为防止钢水浇铸过程中二次氧化,在大包钢水流入中间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包长水口进行保护。在连铸第一炉钢水开浇时,由于大包长水口与钢水之间温差较大,容易造成大包长水口炸裂。既造成钢水二次氧化,又增加了物料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在连铸开浇两小时前,通过对大包长水口烘烤,降低钢水与大包长水口之间的温度差,从而避免大包长水口炸裂事故的发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铸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包含耐火岩棉管、烘烤金属外壳、金属管a、铜质烧嘴、支撑架、煤气输送软管和金属管b,所述烘烤金属外壳为圆筒形,烘烤金属外壳固定在支撑架上,烘烤金属外壳的内壁上沿着烘烤金属外壳的轴向设有金属管a和金属管b,所述金属管a的下端与煤气输送软管连接,金属管a的上端与耐火岩棉管的一端连接,耐火岩棉管的另一端与金属管b的上端连接,金属管b的下端为封闭结构,金属管a和金属管b上分别设有多个朝向烘烤金属外壳中心线的铜质烧嘴。

所述耐火岩棉管为半圆形,耐火岩棉管固定在圆筒形烘烤金属外壳的上端。

所述金属管a和金属管b的长度与圆筒形烘烤金属外壳的高度相同。

所述支撑架为固定在烘烤金属外壳上的三个支撑腿。

采用本实用新型,在连铸机开浇前两小时,将大包长水口放入烘烤金属外壳内,接通煤气并点燃金属管a和金属管b上的铜质烧嘴,开始对长水口进行烘烤,从而减少钢水与长水口之间的温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连铸第一炉开浇过程中钢水与大包长水口之间的温度差,避免了大包长水口骤然遇热而发生炸裂,避免了钢水二次氧化,减少物料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包长水口套管;2、机械手;3、耐火岩棉;4、烘烤金属外壳;5、金属管a;6、铜质烧嘴;7、支撑架;8、煤气输送软管;9、金属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连铸大包长水口烘烤装置,包含耐火岩棉管3、烘烤金属外壳4、金属管a5、铜质烧嘴6、支撑架7、煤气输送软管8和金属管b9,所述烘烤金属外壳4为圆筒形,烘烤金属外壳4固定在支撑架7上,烘烤金属外壳4的内壁上沿着烘烤金属外壳4的轴向设有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所述金属管a5的下端与煤气输送软管8连接,金属管a5的上端与耐火岩棉管3的一端连接,耐火岩棉管3的另一端与金属管b9的上端连接,金属管b9的下端为封闭结构,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上分别设有多个朝向烘烤金属外壳4中心线的铜质烧嘴6。

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烘烤金属外壳4为圆筒形,由厚度5mm的钢板焊接而成,其内径大于120mm。烘烤金属外壳4的下端固定在三个支撑腿上,耐火岩棉管3为半圆形,耐火岩棉管3固定在烘烤金属外壳4的上端。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的长度与圆筒形烘烤金属外壳4的高度相同,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分别固定在烘烤金属外壳4的内壁上,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的上端通过耐火岩棉管3连接,金属管a5的下端连接煤气输送软管8,煤气压力为0.5-0.6mpa,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分别设有多个朝向烘烤金属外壳4中心线的铜质烧嘴6。

参照附图1,在连铸第一炉开浇前2小时,通过一个常用的机械手将大包长水口放置在烘烤金属外壳4的中心部位,使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上的铜制烧嘴6与大包长水口对正,且使铜制喷嘴6与大包长水口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0-120mm。煤气采用焦炉煤气,煤气压力:0.5-0.6mpa。接通煤气并点燃金属管a5和金属管b9上的铜质烧嘴6,开始对长水口进行烘烤,从而减少钢水与长水口之间的温度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