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6463发布日期:2020-02-07 22:3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分析仪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转炉(converter),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是最重要的炼钢设备,也可用于铜、镍冶炼。

转炉按炉衬的耐火材料性质分为碱性(用镁砂或白云石为内衬)和酸性(用硅质材料为内衬)转炉;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分为底吹、顶吹和侧吹转炉;按吹炼采用的气体,分为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转炉炼钢主要是以液态生铁为原料的炼钢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靠转炉内液态生铁的物理热和生铁内各组分(如碳、锰、硅、磷等)与送入炉内的氧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金属达到出钢要求的成分和温度。

为解决无副枪转炉的动态控制难题,在转炉下料口增加一套投弹式快速分析仪,在不倒炉的情况下能进行在线检测温度、定氧、定碳。对于投弹式快速分析仪来说,与其相配合使用组装使用的缓冲支撑结构及其重要。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其设计合理,相配合使用的底板、底板定位孔、一组竖限位板、竖限位板定位孔、紧固螺杆和缓冲组件结构,能对作业时的探头翻板实现稳定的缓冲力支撑,完成高效、精准的投弹动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由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两边内的底板定位孔,及设置在底板两边上的一组竖限位板,及分别设置在一组竖限位板底端内的竖限位板定位孔,及分别与底板定位孔、竖限位板定位孔连接的紧固螺杆,及与底板相配合使用的缓冲组件组成;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底板内且位于一组竖限位板之间的第一升降螺纹调节孔、第二升降螺纹调节孔,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螺纹调节孔、第二升降螺纹调节孔连接的第一松紧调节螺杆、第二松紧调节螺杆,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松紧调节螺杆、第二松紧调节螺杆一端的第一弹簧连接座、第二弹簧连接座,及分别与第一弹簧连接座、第二弹簧连接座连接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及分别与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相配合使用的翻板,其中,翻板的底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连接的第一弹簧圆形限位凹槽、第二弹簧圆形限位凹槽。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竖限位板内的一组横竖限位板定位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且分别与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弹簧限位板、第二竖弹簧限位板、第三竖弹簧限位板。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竖弹簧限位板、第二竖弹簧限位板、第三竖弹簧限位板的高度相同。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直径分别为7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翻板两边与竖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分别设置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合理,相配合使用的底板、底板定位孔、一组竖限位板、竖限位板定位孔、紧固螺杆和缓冲组件结构,能对作业时的探头翻板实现稳定的缓冲力支撑;2、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若与第一弹簧圆形限位凹槽、第二弹簧圆形限位凹槽固定连接,则便于翻板的复位,完成高效、精准的投弹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的底板、竖限位板定位孔、竖限位板、第一竖弹簧限位板等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由底板1,及设置在底板1两边内的底板定位孔2,及设置在底板1两边上的一组竖限位板5,及分别设置在一组竖限位板5底端内的竖限位板定位孔3,及分别与底板定位孔2、竖限位板定位孔3连接的紧固螺杆4,及与底板1相配合使用的缓冲组件组成;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底板1内且位于一组竖限位板5之间的第一升降螺纹调节孔7、第二升降螺纹调节孔8,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螺纹调节孔7、第二升降螺纹调节孔8连接的第一松紧调节螺杆9、第二松紧调节螺杆10,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松紧调节螺杆9、第二松紧调节螺杆10一端的第一弹簧连接座11、第二弹簧连接座12,及分别与第一弹簧连接座11、第二弹簧连接座12连接的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及分别与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相配合使用的翻板15,其中,翻板15的底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连接的第一弹簧圆形限位凹槽16、第二弹簧圆形限位凹槽17。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竖限位板5内的一组横竖限位板定位孔6,用于将竖限位板5与箱体连接固定;所述应用于转炉分析仪投弹翻板的缓冲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且分别与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弹簧限位板18、第二竖弹簧限位板19、第三竖弹簧限位板20,所述第一竖弹簧限位板18、第二竖弹簧限位板19、第三竖弹簧限位板20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的直径分别为7mm,用于实现对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完成精准的限位,同时合理结构尺寸的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对翻板15实现高效的缓冲支撑力;所述翻板15两边与竖限位板5之间的间距分别设置为1mm,便于一组竖限位板5对翻板15实现限位且不影响翻板15的运动。

具体为相配合使用的底板、底板定位孔、一组竖限位板、竖限位板定位孔、紧固螺杆和缓冲组件结构,能对作业时的探头翻板实现稳定的缓冲力支撑;同时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若与第一弹簧圆形限位凹槽、第二弹簧圆形限位凹槽固定连接,则便于翻板的复位,完成高效、精准的投弹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