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1202发布日期:2019-12-06 18:3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抛光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工件(产品)的光洁度,会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而现在对于工件的抛光,往往是操作工人手拿工件对准抛光装置中的砂带,随着砂带的周向旋转,从而实现工件表面的打磨,而这样的操作方式,由于操作工人手拿工件进行打磨,导致工件与砂带之间的压力会随时变化,另外,一个合格的抛光技工需要多年的长期培训,才能严格控制砂带对工件一次的切削量,完成不同工件不同曲面之间的无缝连接,其人力成本较为昂贵。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严格控制工件表面与砂带表面之间的压力,提高工件表面抛光质量的抛光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严格控制工件表面与砂带表面之间的压力,提高工件表面抛光质量的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抛光机,包括:机柜,其上设置有用以调节工件水平位置与旋转角度的调整装置,且调整装置的一端连接有工件;抛光装置,位于机柜的一侧,其中,抛光装置包括:动力源,安装于机柜上,且动力源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端;传动机构,一端与输出端相连,另一端至少连接有一个带砂带的砂轮组件,且砂轮组件安装于机架上;顶出机构,活动安装于机架上,其中,顶出机构的一端与砂带的内侧相抵靠,且该抵靠部位的砂带外侧作为工件抛光时的作用部位。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柜表面的平移组件;至少一个旋转组件,一端端安装于平移组件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以固定工件的夹具,其中,通过平移组件实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直线移动;通过旋转组件实现工件在水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的周向旋转。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平移组件包括第一平移结构和第二平移结构,且第一平移结构与第二平移结构叠加设置,通过第一平移结构实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横向移动,通过第二平移结构实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竖向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第一平移结构包括安装在机柜表面的两条并排设置的第一滑轨,且在每一根第一滑轨上至少滑接有一个第一滑块,其中,在第一滑块上连接有一块第一移动板,且每一个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且该第一进气口与压缩气缸的出气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第二平移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一移动板上的滑座,且沿滑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第二滑轨和一条条形凹槽,其中,两条第二滑轨分别位于滑座的两侧,且条形凹槽位于两条第二滑轨之间;传动电机,安装于条形凹槽的一端,且在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螺杆,其中,在螺杆上螺接有一块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两侧分别与两条第二滑轨相滑接;第二移动板,安装于第二滑块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第二移动板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第二移动板的封闭端连接于第二滑块上,第二移动板的开口端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旋转组件。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且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块第一连接板;第二旋转电机,且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连接板,并连接至第二连接板上,其中,第二旋转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旋转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第三旋转电机,且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二连接板,并与夹具相连,其中,第三旋转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夹具通过手动螺旋的方式实现工件的夹紧与松开。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夹具包括弹簧夹头,且弹簧夹头的一端作为工件的夹持端,弹簧夹头的另一端与固定法兰相连,且固定法兰与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定位柱,嵌装于弹簧夹头内,并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法兰与定位柱固定连接;过渡法兰,嵌套于弹簧夹头的外侧,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法兰相连,其中,过渡法兰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活动法兰,嵌套于弹簧夹头的外侧,且活动法兰的一端与过渡法兰相螺接,活动法兰的另一端与弹簧夹头的夹持段相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弹簧夹头与活动法兰相接触的一侧为斜面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弹簧夹头和活动法兰均为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沿弹簧夹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一锥面,沿活动法兰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二锥面,且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相贴合。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沿弹簧夹头的轴线方向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三锥面,且第三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反设置,其中,在第三锥面上开设有多道槽口,且多道槽口沿弹簧夹头的轴线方向等弧长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顶出机构的顶出端可沿水平方向移动,且顶出机构整体可沿垂直方向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砂轮组件包括主动砂轮和从动砂轮,且主动砂轮与从动砂轮之间通过上述所述的砂带连接,其中,顶出机构位于主动砂轮和从动砂轮之间,且顶出机构滑移连接在机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沿机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并行的第三滑轨,且在第三滑轨上滑接有第三滑块,其中,顶出机构安装于第三滑块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每一块第三滑块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进气口,且该第二进气口与压缩气缸的出气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沿机架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个条槽,且该条槽位于两条第三滑轨之间,其中,顶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部,且该定位部与条槽相卡接。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顶出机构包括一侧与第三滑块相连的固定座,且固定座相邻一侧上安装有一个顶出气缸,其中,该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贯穿该侧固定座,并与一个固定架相连,且该固定架上活动连接有一个由柔性材质制成的顶轮。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固定架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固定架的封闭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嵌套连接,固定架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根转轴,且顶轮嵌套与转轴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在顶出气缸活塞杆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导向杆,且每一根导向杆的一端与固定座相连,每一根导向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架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传动机构包括一组皮带轮,且皮带轮中的一个带轮与动力源的输出端相连,皮带轮中的另一个带轮上嵌装有一个传动轴,其中,两个带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且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动砂轮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从动砂轮通过固定机构安装于机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固定机构包括与从动砂轮相嵌套的销轴,且销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架相连;张紧气缸,且张紧气缸上的活塞杆端与支架相连,张紧气缸的缸体连接于机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抛光机中,支架呈u型结构设置,且支架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销轴的两端通过一卡件相连,支架封闭端与张紧气缸的活塞杆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抛光机,通过调整装置与抛光装置中的顶出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工件表面与砂带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进而提高工件表面抛光后的平整度以及光洁度,解决了手工打磨工件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问题,另外,通过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定位,提高工件抛光时的精确性,解决了操作工人手拿工件进行抛光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调整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夹具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抛光装置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机柜;200、工件;300、调整装置;310、平移组件;311、第一滑轨;312、第一滑块;313、第一移动板;314、第一进气口;315、第二滑轨;316、条形凹槽;317、传动电机;318、第二滑块;319、第二移动板;320、旋转组件;321、第一旋转电机;322、第一连接板;323、第二旋转电机;324、第二连接板;325、第三旋转电机;330、夹具;331、弹簧夹头;332、固定法兰;333、定位柱;334、过渡法兰;335、活动法兰;336、第一锥面;337、第二锥面;338、第三锥面;339、槽口;400、抛光装置;410、动力源;420、传动机构;421、带轮;422、传动轴;423、皮带;424、环形凹槽;430、砂轮组件;431、砂带;432、主动砂轮;433、从动砂轮;434、第三滑轨;435、第三滑块;436、第二进气口;440、机架;441、条槽;450、顶出机构;451、定位部;452、固定座;453、顶出气缸;454、固定架;455、顶轮;456、转轴;457、导向杆;460、固定机构;461、销轴;462、支架;463、张紧气缸;464、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抛光机,包括:机柜100,其上设置有用以调节工件200水平位置与旋转角度的调整装置300,且调整装置300的一端连接有工件200;抛光装置400,位于机柜100的一侧,其中,抛光装置400包括:动力源410,安装于机柜100上,且动力源410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端;传动机构420,一端与输出端相连,另一端至少连接有一个带砂带431的砂轮组件430,且砂轮组件430安装于机架440上;顶出机构450,活动安装于机架440上,其中,顶出机构450的一端与砂带431的内侧相抵靠,且该抵靠部位的砂带431外侧作为工件200抛光时的作用部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抛光机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工件200的一端固定在调整装置300上,并通过调整装置300调节工件200的水平位置与旋转角度,使得工件200的另一端与砂轮组件430中砂带431的外侧表面相贴合,其次调节顶出机构450的位置,使得顶出机构450的顶出端贴合砂轮组件430中砂带431的内侧表面相贴合,且工件200的抛光面(工件200与砂带431外侧相贴合的一面)与顶出机构450的顶出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最后开启动力源410,经传动机构420带动砂轮组件430旋转,从而实现工件200的抛光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抛光机,通过调整装置300与抛光装置400中的顶出机构450之间的配合,使得工件200表面与砂带431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进而提高工件200表面抛光后的平整度以及光洁度,解决了手工打磨工件200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问题,另外,通过调整装置300能够实现工件200的自动定位,提高工件200抛光时的精确性,解决了操作工人手拿工件200进行抛光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抛光机中,其工件对砂带,或者砂带对工件之间均为单一的相对运动,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可实现工件在转动(或移动)时,由于顶出机构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多出一个重要变量,进而对不同的曲面接合的抛光效果更加。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调整装置300包括:安装于机柜100表面的平移组件310;至少一个旋转组件320,一端端安装于平移组件310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以固定工件200的夹具330,其中,通过平移组件310实现工件200在水平面内的直线移动;通过旋转组件320实现工件200在水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的周向旋转。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平移组件310包括第一平移结构和第二平移结构,且第一平移结构与第二平移结构叠加设置,通过第一平移结构实现工件200在水平面内的横向移动,通过第二平移结构实现工件200在水平面内的竖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机柜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横向,机柜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竖向。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平移结构包括安装在机柜100表面的两条并排设置的第一滑轨311,且在每一根第一滑轨311上至少滑接有一个第一滑块312,其中,在第一滑块312上连接有一块第一移动板313,且每一个第一滑块312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14,且该第一进气口314与压缩气缸的出气端相连,通过将压缩气缸内的气体填充入第一滑块312中,从而推动第一滑块312在第一滑轨311上移动,当压缩气缸停止向第一滑块312中进气时,能够定位第一滑块312在第一滑轨311上的位置,进而定位第一移动板313在第一滑轨311上的位置,实现工件200在水平面内的横向定位。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平移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一移动板313上的滑座,且沿滑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第二滑轨315和一条条形凹槽316,其中,两条第二滑轨315分别位于滑座的两侧,且条形凹槽316位于两条第二滑轨315之间;传动电机317,安装于条形凹槽316的一端,且在传动电机317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螺杆,其中,在螺杆上螺接有一块第二滑块318,且第二滑块318的两侧分别与两条第二滑轨315相滑接;第二移动板319,安装于第二滑块318上。通过传动电机317带动螺杆旋转,使得第二滑块318沿滑座的长度方向移动,当传动电机317停转时,能够定位第二滑块318在滑座上的位置,进而定位第二移动板319在的滑座上的位置,实现工件200在水平内的竖向定位。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移动板319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第二移动板319的封闭端连接于第二滑块318上,第二移动板319的开口端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旋转组件320。通过设置两个旋转组件320,方便后续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工件200抛光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将两个旋转组件320共同连接于第二移动板319上,即可通过第一平移结构和第二平移结构同步调整两个工件200在水平面内横向和竖向的位置,加快了针对工件200的调整时间。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旋转组件320包括第一旋转电机321,且第一旋转电机32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块第一连接板322;第二旋转电机323,且第二旋转电机323的输出端贯穿第一连接板322,并连接至第二连接板324上,其中,第二旋转电机323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旋转电机321输出端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第三旋转电机325,且第三旋转电机325的输出端贯穿第二连接板324,并与夹具330相连,其中,第三旋转电机325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旋转电机323输出端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旋转电机321、第二旋转电机323以及第三旋转电机325构成一个空间上的x、y、z三坐标轴,其中,第一旋转电机321的输出端绕x轴方向作周向旋转,第二旋转电机323的输出端绕z轴方向作周向旋转,第三旋转电机325的输出端绕y轴方向作周向旋转,从而实现连接于夹具330上的工件200,分别通过第一旋转电机321、第二旋转电机323以及第三旋转电机325调整其在空间上的角度。操作方便、可靠。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夹具330通过手动螺旋的方式实现工件200的夹紧与松开。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夹具330包括弹簧夹头331,且弹簧夹头331的一端作为工件200的夹持端,弹簧夹头331的另一端与固定法兰332相连,且固定法兰332与第三旋转电机325的输出端相连;定位柱333,嵌装于弹簧夹头331内,并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法兰332与定位柱333固定连接;过渡法兰334,嵌套于弹簧夹头331的外侧,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法兰332相连,其中,过渡法兰334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活动法兰335,嵌套于弹簧夹头331的外侧,且活动法兰335的一端与过渡法兰334相螺接,活动法兰335的另一端与弹簧夹头331的夹持段相抵靠。

当工件200的一端插入定位柱333上时,旋转活动法兰335,由于过渡法兰334与固定法兰332间接或者直接与第三旋转电机325输出端相连,因此,过渡法兰334与固定法兰332均处于固定、静止状态,而定位柱333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固定法兰332上,因此,定位柱333同样处于固定、静止状态,此时,根据活动法兰335与过渡法兰334之间的螺纹,在旋转活动法兰335时,能使得弹簧夹头331沿定位柱333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锁定或者解开工件200,实现工件200的拆装。

进一步优选地,弹簧夹头331与活动法兰335相接触的一侧为斜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夹头331和活动法兰335均为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沿弹簧夹头33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一锥面336,沿活动法兰335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二锥面337,且第一锥面336与第二锥面337相贴合,通过旋转活动法兰335,使得弹簧夹头331沿定位柱333轴向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沿弹簧夹头331的轴线方向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第三锥面338,且第三锥面338与第一锥面336相反设置,其中,在第三锥面338上开设有多道槽口339,且多道槽口339沿弹簧夹头331的轴线方向等弧长设置,提高夹具330在夹紧工件200时的夹紧力。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顶出机构450的顶出端(与砂带431相抵靠的一端)可沿水平方向移动,且顶出机构450整体可沿垂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顶出机构450的顶出端以及其整体结构均设置成活动连接,一方面整体的垂直移动能够适应不同垂直位置上工件200的抛光处理,弥补了调整装置300中的平移组件310仅能在水平面内的横向调节和竖向调节所存在地缺陷,提高了工件200在空间中任意位置上定位抛光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顶出端的水平移动适用于工件200与砂带431表面之间不同距离的抛光处理,提高抛光装置400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优选地,砂轮组件43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位于机架440的两侧,实现两个砂轮组件430的同步运行,进而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多个工件200的同步抛光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砂轮组件430包括主动砂轮432和从动砂轮433,且主动砂轮432与从动砂轮433之间通过上述所述的砂带431连接,其中,顶出机构450位于主动砂轮432和从动砂轮433之间,且顶出机构450滑移连接在机架440上。

进一步优选地,沿机架440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并行的第三滑轨434,且在第三滑轨434上滑接有第三滑块435,其中,顶出机构450安装于第三滑块435上,使得顶出机构450通过第三滑块435沿第三滑轨434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三滑块435将顶出机构450锁定于第三滑轨434的任意位置上。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块第三滑块435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进气口436,且该第二进气口436与压缩气缸的出气端相连,通过将压缩气缸内的气体填充入第三滑块435中,从而推动第三滑块435在第三滑轨434上移动,当压缩气缸停止向第三滑块435中进气时,能够定位第三滑块435在第三滑轨434上的位置,进而定位顶出机构450在第三滑轨434上的位置,避免工件200在进行抛光处理时,顶出机构450发生细微的移动或者抖动,而造成工件200抛光表面的不平整。

进一步优选地,沿机架440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个条槽441,且该条槽441位于两条第三滑轨434之间,其中,顶出机构450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部451,且该定位部451与条槽441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部451与条槽441之间的卡接配合,以及第三滑块435与第三滑轨434之间的滑移配合,从而保证顶出机构450沿机架440垂直方向移动时的垂直度,避免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转,提高其移动的顺畅性与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顶出机构450包括一侧与第三滑块435相连的固定座452,且固定座452相邻一侧上安装有一个顶出气缸453,其中,该顶出气缸453的活塞杆贯穿该侧固定座452,并与一个固定架454相连,且该固定架454上活动连接有一个由柔性材质制成的顶轮455。进一步优选地,该柔性材质选为橡胶,形成橡胶顶轮455。其中,该橡胶顶轮455的表面与砂带431的内侧表面相抵靠。通过顶出气缸453中活塞杆伸出的长度,改变砂带431的张紧力度。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中的顶出机构450,一方面作为工件200在砂带431上进行抛光处理时的抵靠位置,保证工件200表面抛光的平整性,另一方面,用以张紧砂带431,以便砂带431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张紧力发生变化,影响工件200的抛光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架454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固定架454的封闭端与顶出气缸453的活塞杆嵌套连接,固定架454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根转轴456,且顶轮455嵌套与转轴456上。当砂带431在做周向旋转时,通过砂带431内侧与顶轮455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顶轮455也做周向旋转,当工件200与砂带431外侧进行抛光处理时,砂带431的内侧也会相应的磨损顶轮455的表面,由于顶轮455是绕转轴456做匀速的周向旋转,因此,其顶轮455表面磨损的范围也为均匀化,当顶轮455磨损较多时(顶轮455表面与砂带431内侧相脱离时),通过顶出气缸453的活塞杆再次向外延伸,使得顶轮455能够重新与砂带431内侧表面相抵靠,从而提高工件200在进行抛光操作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在顶出气缸453活塞杆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导向杆457,且每一根导向杆457的一端与固定座452相连,每一根导向杆457的另一端与固定架454相连。进一步优选地,两根导向杆457呈上下斜角设置,保证了顶出气缸453活塞杆在推动固定架454时的水平平行度,使得顶轮455与砂带431内侧表面之间为线性接触,进而提高工件200在进行抛光处理时的平整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传动机构420包括一组皮带轮,且皮带轮中的一个带轮421与动力源410的输出端相连,皮带轮中的另一个带轮421上嵌装有一个传动轴422,其中,两个带轮421之间通过皮带423相连,且传动轴4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动砂轮432相连。通过皮带轮带动传动轴422旋转,而后实现主动砂轮432的旋转,接着通过砂带431带动从动砂轮433的旋转。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个带轮421上并排设置有两道环形凹槽424,且在每一道环形凹槽424上嵌套有一根皮带423,从而提高由动力源410向传动轴422提供转动动力时的平稳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从动砂轮433通过固定机构460安装于机架440上。进一步,固定机构460包括与从动砂轮433相嵌套的销轴461,且销轴46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架462相连;张紧气缸463,且张紧气缸463上的活塞杆端与支架462相连,张紧气缸463的缸体连接于机架440上。通过张紧气缸463的活塞杆的升降,带动支架462的上下升降,由于销轴461的两端与支架462相连,且销轴461与从动砂轮433之间通过键相连,保证销轴461与从动砂轮433同步旋转,从而实现销轴461与从动砂轮433同步上下移动。当张紧气缸463的活塞杆上升时,改变砂带431在从动砂轮433和主动砂轮432上的张紧力,使得工件200抛光的效果更佳,当张紧气缸463的活塞杆下降时,便于砂带431的拆卸与安装,另外,通过张紧气缸463的方式来实现砂带431的拆卸、安装以及张紧,在力的传递方面以及控制方面更为的平稳。

进一步优选地,支架462呈u型结构设置,且支架462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销轴461的两端通过一卡件464相连,支架462封闭端与张紧气缸463的活塞杆端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