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5619发布日期:2020-02-07 22:33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



背景技术:

镜片的抛光是指通过在机械作用下使工件表面的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利用抛光工具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由于抛光模与工件表面相互吻合,抛光时切向力特别大,因此使玻璃表面的凹凸结构被切削掉,逐渐形成光滑的表面。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673698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d玻璃镜片抛光方法,将抛光工艺由常规的单次抛光改为两次抛光,先采用聚氨酯高效抛光片进行粗抛光,然后采用古典法柏油抛光模精抛光。两次抛光的优点在于:粗抛光下尺寸,提高加工效率;精细抛光保证光洁度,提高产品品质。由于柏油抛光膜比较柔软,光学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小、表面缺陷小,可以加工较高精度等级的零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古典法柏油抛光模精抛光是一种传统的冷加工方法,抛光机是采用摩擦轮传动,主轴转速较低,生产效率低,只适合少量和小批量加工,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其具有提高柏油抛光模精抛生产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抛光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开设在机架顶面上的用于存放抛光液的抛光液池、设置在抛光液池内顶壁上的转动主轴、设置于转动主轴顶面上的抛光盘以及贴合抛光盘设置的上盘,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上盘偏心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上盘的直径小于抛光盘的直径,所述上盘的轴线与抛光盘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上盘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三个圆形的安装孔,所述上盘的中心处连接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安装孔内还设置有提高抛光压力的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主轴带动抛光盘转动的同时,驱动组件也在驱动上盘转动。由于上盘与抛光盘的轴线并没有重合且上盘的直径小于抛光盘的直径,上盘相对于抛光盘作偏心运动,光学元件与抛光盘接触的面上得到精抛光。同时可以精抛光3个光学元件,提高精抛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块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压块上开设有放置光学元件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恰好供光学元件卡嵌配合,压块压在光学元件上。当柏油抛光模精抛时,在压块的压力作用下,使得抛光盘与光学元件的表面相互贴合,对光学元件进行精抛,从而获得较高的外观等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块的顶面上还设置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配重块压在压块上,对压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增加光学元件受到的压力,使得抛光盘表面与光学元件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工件的面形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块包括若干上、下堆放的配重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的质量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根据光学元件的质量作相应调整,选择合适的配重单元的个数进行堆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单元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配重单元的底面上开设有供相邻配重单元顶面上的凸块卡嵌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相邻两个配重单元间通过凸块与凹槽连接在一起,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上、下相邻两个配重单元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的凸块限制配重单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上、下相邻两个配重单元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光盘包括抛光盘基体以及覆盖在抛光盘基体顶面上的柏油抛光模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抛光模层用松香、沥青等材料制作,由于材料硬度小,抛光模层比较柔软,光学元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小、表面缺陷小,可以加工较高精度等级的零件。且柏油抛光模层热稳定性低,有良好的热流动性,可以很快的使抛光模与抛光盘吻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柏油抛光模层上开设有若干散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精抛过程中温度升高,柏油变软,光学元件的面形不容易保证。开设散热槽一方面可以进行散热,防止柏油变软,另一方面抛光液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抛光盘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上盘与安装孔的设置,转动主轴带动抛光盘转动的同时,驱动组件也在驱动上盘转动,由于上盘与抛光盘的轴线并没有重合且上盘的直径小于抛光盘的直径,上盘相对于抛光盘作偏心运动,光学元件与抛光盘接触的面上得到精抛光,同时可以精抛光3个光学元件,提高精抛的生产效率;

2.通过压块的设置,在压块的压力作用下,使得抛光盘与光学元件的表面相互贴合,对光学元件进行精抛,从而获得较高的外观等级;

3.通过配重块的设置,增加光学元件受到的压力,使得抛光盘表面与光学元件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工件的面形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抛光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用于展示光学元件与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展示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抛光液池;12、转动主轴;2、抛光盘;21、抛光盘基体;22、柏油抛光模层;23、散热槽;3、上盘;31、安装孔;32、套筒;4、压块;41、限位槽;5、配重块;51、配重单元;511、凸块;512、凹槽;6、光学元件;7、平面摆动三角架;71、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棱镜柏油盘精抛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抛光组件。抛光组件包括开设在机架1顶面上的用于存放抛光液的抛光液池11,抛光液的浓度是抛光粉的重量与水的重量之比,用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通常抛光液的浓度定为5%。抛光液的供给量大小对抛光速度也有影响,供给的过多,抛光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不利于水解反应,模具和棱镜表面之间吻合性差;供给量过少,参与抛光的颗粒少,抛光效率下降,抛光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棱镜表面容易变形。本实施例中,抛光粉采用氧化铈。在机架1的底面上固定有一电机,电机的驱动端伸入抛光液池11内,且电机的驱动端螺钉固定有一转动主轴12,在转动主轴12的顶面上固定有一圆形的抛光盘2,转动主轴12的转速为5r/min。

参照图1与图2,抛光盘2包括抛光盘基体21以及覆盖在抛光盘基体21顶面上的柏油抛光模层22。抛光盘基体21由大理石材料制成,抛光柏油对工房温度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工房温度变化后,就要改用不同型号的抛光柏油。柏油抛光模层22由沥青和松香制成,两者的比例根据室温及加工时发热情况等不同而不同。一般当室温增高或由于加工引起的发热量增大时,应增加松香的含量,提高柏油抛光模层22的“硬度”;反之,则减少松香含量,降低柏油抛光模层22的“硬度”。若温度过高的话,柏油抛光模层22变软,那么光学元件6(图3所示)的面形不易保证。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柏油抛光模层22上开设有若干散热槽23,散热槽23纵横交错呈棋盘格状,散热槽23增加抛光液与柏油抛光模层22的接触面积,使得抛光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

参照图2与图3,柏油抛光模层22上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上盘3,上盘3为玻璃材质。上盘3的直径小于抛光盘2的直径,上盘3的轴线与抛光盘2的轴线相互平行。上盘3上开设有三个圆形的安装孔31,安装孔31贯穿上盘3的顶面和底面,三个安装孔31的内径均相同,三个安装孔31的圆心到抛光盘2的边缘距离不相同。

参照图2与图3,机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上盘3偏心运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1底面的另一电机以及平面摆动三角架7,设定电机转速9.59r/min。平面摆动三角架7的一端固定有传动轴71,在上盘3的顶面上固定有供传动轴71插入的套筒32。套筒32的内径大于传动轴71的外径。

参照图3与图4,在抛光过程中,应该使得光学元件6与柏油抛光模层22紧密贴合,才能对光学元件6进行精抛。为了增大光学元件6抛光时受到的压力,每个安装孔31内均设置有一圆形的压块4,压块4上开设有卡嵌光学元件6的限位槽41,限位槽41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压块4的顶面上还设置有配重块5。配重块5的质量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根据光学元件6的质量作相应调整。

参照图4与图5,配重块5包括若干上、下堆放的配重单元51,本实施例中,每个配重块5包括4个配重单元51。配重单元51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块511,配重单元51的底面上开设有供相邻配重单元51顶面上的凸块511卡嵌配合的凹槽512,凸块511的形状呈梯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古典法柏油抛光模精抛光时,先将3个光学元件6分别放入安装孔31中。接着,将压块4的限位槽41对准光学元件6,完成压块4的安装。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根据光学元件6的质量调整放在压块4顶面上的配重单元51数量,将位于上方的配重单元51的凹槽512对准下方的配重单元51的凸块511,使得凸块511卡嵌到凹槽512中。

分别启动电机,转动主轴12带动抛光盘2转动,平面摆动三角架7来回摆动的同时,带动上盘3移动。利用毛笔将抛光液涂抹在柏油抛光模层22上,上盘3作偏心运动的同时,光学元件6与柏油抛光模层22紧密贴合进行精抛,精抛后光学元件6具有平整表面且获得较高的外观等级,且同时可精抛加工三个光学元件6,提高了精抛的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4月10日 02:35
    你好,用什么抛光粉最好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