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587发布日期:2020-01-03 10:1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零件热处理淬火质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淬火加热条件和冷却条件,而冷却条件主要决定于选择相应的淬火油和冷却技术,淬火冷却技术是指金属材料与构件被加热到某一温度后,按预定的方式和速率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与性能的技术,包括淬火工艺及工艺优化、淬火介质及其性能评定、淬火装置、冷却过程及其参数控制、冷却过程模拟及性能预报、淬火畸变、开裂及残余应力控制。淬火冷却属于热处理的基础工艺。但是现有的轴承淬火冷却技术在夹持时会导致夹持部分受热不均匀,影响淬火质量,还有淬火结束后加热箱中的温度散发比较慢,需要更长时间散热,除此之外,在冷却时,冷却油容易分层,各层之间的冷却效果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加热箱和冷却腔,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散热扇,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位于散热扇的下方设置有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分为位于加热箱和冷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箱,所述第一传动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器,所述第一传动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冷却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箱。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转动轴、保持架、第一半圆板、蜗轮、蜗杆和第二半圆板,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散热扇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保持架、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圆板,且保持架、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圆板均与第一转动轴活动固定,所述第一半圆板的侧面设置有啮合齿,且第一半圆板的一侧设有蜗轮和蜗杆,且蜗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调整塞杆、固定钉、固定轴、固定架和连接杆,所述固定轴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一传动箱相固定,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调整塞杆,且调整塞杆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箱包括轴承座、从动齿轮、第二转动轴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且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传动箱的内部位于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轴承座。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箱包括行星轮、机架、中间轮、连接架和固定销,所述机架焊接在冷却腔内,所述机架的内部设置有中间轮和行星轮,且中间轮和行星轮通过连接架相固定,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固定销。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且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之间设置有显示屏和功能键,所述第一开关门的下方设置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散热装置,可以在使用淬火后加快加热箱中的热量散失,减少装置的冷却时间,固定器可以对轴承进行固定,不仅固定方便,而且受热更加均匀,第二传动箱可以对冷却腔的冷却油进行搅拌,加快轴承冷却,防止冷却油分层,可以得到更好的后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第一传动箱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的第二传动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扇;2、第一电机;3、第一开关门;4、装置主体;5、第二开关门;6、显示屏;7、观察窗;8、功能键;9、散热装置;901、第一转动轴;902、保持架;903、第一半圆板;904、蜗轮;905、蜗杆;906、第二半圆板;10、固定器;1001、调整塞杆;1002、固定钉;1003、固定轴;1004、固定架;1005、连接杆;11、加热箱;12、第一传动箱;1201、轴承座;1202、从动齿轮;1203、第二转动轴;1204、主动齿轮;13、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5、第二传动箱;1501、行星轮;1502、机架;1503、中间轮;1504、连接架;1505、固定销;16、冷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4、加热箱11和冷却腔16,装置主体4的顶端设置有散热扇1,装置主体4的内部位于散热扇1的下方设置有散热装置9,且散热装置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2,装置主体4的内部分为位于加热箱11和冷却腔16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箱12,第一传动箱1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器10,第一传动箱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3,冷却腔16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14,第三电机1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箱15;

散热装置9包括第一转动轴901、保持架902、第一半圆板903、蜗轮904、蜗杆905和第二半圆板906,第一转动轴901与散热扇1相连接,第一转动轴901上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保持架902、第一半圆板903和第二半圆板906,且保持架902、第一半圆板903和第二半圆板906均与第一转动轴901活动固定,第一半圆板903的侧面设置有啮合齿,且第一半圆板903的一侧设有蜗轮904和蜗杆905,且蜗杆905与第一电机2相连接;固定器10包括调整塞杆1001、固定钉1002、固定轴1003、固定架1004和连接杆1005,固定轴1003通过销钉与第一传动箱12相固定,固定轴1003上设置有固定架1004,固定架1004上设置有调整塞杆1001,且调整塞杆1001与连接杆1005相连接,连接杆100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1002;第一传动箱12包括轴承座1201、从动齿轮1202、第二转动轴1203和主动齿轮1204,第一传动箱12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1202和主动齿轮1204,且从动齿轮1202和主动齿轮120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203,第一传动箱12的内部位于第二转动轴1203上设置有轴承座1201;第二传动箱15包括行星轮1501、机架1502、中间轮1503、连接架1504和固定销1505,机架1502焊接在冷却腔16内,机架1502的内部设置有中间轮1503和行星轮1501,且中间轮1503和行星轮1501通过连接架1504相固定,连接架1504上设置有固定销1505;装置主体4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关门3和第二开关门5,且第一开关门3和第二开关门5之间设置有显示屏6和功能键8,第一开关门3的下方设置有观察窗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轴承套圈淬火冷却装置,使用时,将装置主体4的第二开关门5打开,将轴承固定在固定器10上,具体为,将轴承固定在两个连接杆1005上的固定钉1002之间,并通过移动调整塞杆1001位于固定架1004上的位置,使得轴承被固定牢靠,固定钉1002与轴承接触更少,使得受热更加均匀,然后将固定轴1003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传动箱12的第二转动轴1203中,第二转动轴1203可以支撑仅仅放置轴承的固定轴1003,此时关上第二开关门5,通过显示屏6和功能键8的配合,设置好高频加热温度,同时驱动第二电机13,使得第二电机13通过第二转动轴1203转动,使得而主动齿轮1204和从动齿轮1202转动,使得固定轴1003和第二转动轴1203绕着轴承座1201转动,此时轴承在旋转的同时被加热淬火,直至淬火完成,然后通过石棉手套,将固定器10的销轴取下,将第一开关门3打开,将带有轴承的固定器10斜插入到具有冷却油的冷却腔16中,并通过观察窗7将固定器10再次固定在第二传动箱15的连接架1504上,由于连接架1504上设置有固定销1505,可以将固定轴1003与连接架1504的固定销1505相固定,此时将第一开关门3合上,驱动第三电机14。使得第三电机14带只能怪中间轮1503转动,进而带动行星轮1501在机架1502中转动,此时固定器10的固定轴1003对冷却油进行搅拌,防止冷却油分层,冷却完成将固定器10取出,将轴承取下即可,同时从加热箱11中取出轴承时,可以打开第一电机2驱动散热装置9工作,此时蜗轮904和蜗杆905相互啮合,蜗轮904带动第一半圆板903绕着第一转动轴901转动,使得第一半圆板903与第二半圆板906错开,在保持架902和第二半圆板906之间形成更大的气流通道,此时加热箱11中的热量在散热扇1的作用下,散热更加地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