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筒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448发布日期:2020-05-01 17:5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转筒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机,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转筒冷却机。



背景技术:

卧式回转筒冷却机是铸造砂冷却的主要设备之一。铸造砂在冷却筒体内随冷却筒体旋转而翻动,铸造砂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筒体,气水雾化直接喷射到旋转的冷却筒体的外壁上,充分雾化的水雾遇到高温的冷却筒体外壁即高效汽化,带走大量热量。

卧式回转筒冷却机的筒体进料端比出料端高,确保铸造砂从进料端进入,然后从出料端出来,但长时间的运转,筒体会向出料端位移脱离支撑装置,从而卧式回转筒冷却机不能够正常运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2844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卧式回转筒冷却机,包括冷却筒体和与其左右两端连接的进料筒和出料筒,冷却筒体外表面设有气水喷雾环,冷却筒体左右两端外圆设有支撑装置,右端的支撑装置的右侧设有转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两个支撑轮支撑套在冷却筒体上的轮带,两个支撑轮的中心与轮带中心连线的夹角为60°,所述右端的支撑装置的右侧边设有限位轮。

现有的这种卧式回转筒冷却机在使用过程中水汽直接暴露在外界,会使得冷却筒体附近的湿度急剧增高,水汽进入电机或者其他电子器件中后可能会造成电子器件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筒冷却机,其通过开设在筒体侧壁内部的空腔、固设于空腔端部的支撑架、套设在支撑架上的密封环以及与空腔内部连通的水管,能够在冷却筒体的同时减少水汽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筒冷却机,包括四个呈矩形四个尖角状分布的支撑轮,支撑轮上共同的放置有筒体,筒体上固设有驱动筒体转动的驱动组件,筒体的一端设有与筒体内部连通进料口,另一端设有与进料口连通的出料口,筒体倾斜设置且进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筒体内部开设有沿筒体的轴线方向贯穿筒体侧壁内部的空腔,进料口处与出料口处均固设有环状的支撑架,支撑架上套设有密封环,密封环与支撑架铰接,且密封环的转动轴线与筒体的转动轴线共线,密封环与支撑架之间采用转动密封的方式密封,密封环背向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筒体的轴线方向贯穿密封环侧壁的通孔,通孔与空腔连通,通孔上连通有水管,密封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密封环不与支撑架同时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筒体转动,并通过水管持续向筒体的侧壁内部的空腔内通水,使水从筒体的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流出,通过流动的水能够带走铸造砂传递给筒体的热量;由于空腔的端口处固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上套设有与支撑架转动密封的密封环,密封环又不与筒体一同转动,所以筒体的转动不会影响水管,水流在进入空腔内部之后也能够稳定的停留,而不会从密封环与支撑架之间流出。

较佳的:所述出料口处的水管上固设有朝向空腔内部输水的进水组件,出料口处的水管向筒体外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水组件能够让水自行流入筒体内部,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出料口处的水管位于筒体端面的最高点处,进料口处的水管位于筒体端面的最低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铸造砂在筒体内部滚动并随着筒体的转动而向出料口处移动,所以铸造砂的热量会传递给筒体,将水管这样设置可以使水流更多的留在在空腔内部,同时由于水流的流向与铸造砂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水流能够更加充分的吸收筒体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较佳的:所述出料口处的筒体侧壁上固设有朝向密封环设置的支撑边,支撑板与密封环之间抵接有天然橡胶材质的密封圈,密封环正对密封圈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密封圈配合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和安装槽将密封圈连接,能够增强密封环与支撑架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空腔内部的水流,流出的可能。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电机、同轴线的固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以及同轴线的固设于筒体的侧壁上齿环,齿轮与齿环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进而带动齿环转动来控制筒体转动,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

较佳的:所述筒体侧壁上同轴线的固设有四个限位环,每个支撑轮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分别抵接在两个相邻的限位环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每个限位环的侧壁都抵接有支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环和支撑轮的配合,能够使得筒体稳定的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转动,减小了筒体转动过程中产生位移的可能,提高了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支撑轮上同轴线的固设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圈能够保护筒体的侧壁,减小了筒体与支撑轮长时间直接接触损坏的可能。

较佳的:所述筒体内部固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筒体内侧壁上的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块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铸造砂与铸件之间的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开设在筒体侧壁内部的空腔、固设于空腔端部的支撑架、套设在支撑架上的密封环以及与空腔内部连通的水管,能够在冷却筒体的同时减少水汽的产生;

2.将水管这样设置可以使水流更多的留在在空腔内部,同时由于水流的流向与铸造砂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水流能够更加充分的吸收筒体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为表示实施例中进料口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为表示驱动组件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是图1中为表示支撑轮位置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为表示支撑架位置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筒体;11、出料口;12、进料口;13、空腔;2、驱动组件;21、电机;211、驱动底座;22、齿轮;23、齿环;24、支撑轮;241、支撑底座;242、橡胶圈;25、限位环;3、支撑架;31、密封环;32、缩口部;33、通孔;34、密封圈;35、安装槽;36、支撑边;37、水管;38、进水组件;4、固定杆;5、抵接块;6、固定部;7、弧面部;8、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转筒冷却机,参见图1和图2,包括横置的筒体1,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2和出料口11,进料口12的高度高于出料口11的高度,筒体1内壁上固设有多个抵接块5,抵接块5均匀的分布在筒体1的内壁上。进料口12与出料口11处均铰接有转动轴线与筒体1的轴线共线的密封环31,密封环31上固设有竖直设置且抵接在地面上的固定杆4。两个密封环31上均固设有水管37,出料口11处的水管37位于筒体1端面的最高点处,进料口12处的水管37位于筒体1端面的最低点处,且进料口12处的水管37一端与进料口12处的密封环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出料口11处的密封环31上的水管37一端固设于这一密封环3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朝向这一水管37内部注水的进水组件38,进水组件38为水池以及固设于水池内部的水泵。筒体1的侧壁上固设驱动筒体1绕其轴线转动的驱动组件2。

参见图3和图4,驱动组件2包括位于筒体1下方的电机21、同轴线的固设于电机21输出轴上的齿轮22以及同轴线的固设于筒体1侧壁上的齿环23,齿轮22与齿环23啮合。电机21的底面固设有竖直设置的驱动底座211,驱动底座211放置在地面上。筒体1的侧壁上同轴线的固设有四个限位环25,限位环25两两一组,且相邻的两个限位环25互不抵接。限位环25下方放置有竖直设置的支撑底座241,支撑底座241放置在地面上,且支撑底座241的顶端铰接有转动轴线平行于筒体1的转动轴线的支撑轮24,支撑轮24上同轴线的套设有橡胶圈242,橡胶圈242和支撑轮24共同的抵接在两个限位环25之间,且支撑轮24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同时分别与两个相邻的限位环25上相对设置的侧壁抵接,支撑轮24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轮24呈正方形的四个尖角状分布。

参见图2和图5,筒体1的内部开设有沿筒体1轴线方向贯穿筒体1的空腔13,空腔13呈横置的圆管状,空腔13内部固设有多个固定块,固定块将筒体1的内部侧壁与外部侧壁固定连接。筒体1的两端端口处均设有缩口部32,缩口部32的端部固设有环状的支撑架3,支撑架3包括固设于缩口部32内侧和外侧的两个抵接部8以及同时与两个抵接部8固定连接的弧面部7,抵接部8呈板材状结构,弧面部7呈弧形杆状结构,且弧面部7有多个,弧面部7沿抵接部8的轮廓方向固定连接在两个抵接部8上,空腔13通过缩口部32以及支撑架3与外部连通。密封环31呈环状,且密封环31套设在支撑架3上,密封环31与支撑架3之间采用转动密封连接。密封环31背向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通孔33,水管37固设在通孔33内部,且水管37的外侧壁与通孔33的内侧壁抵接。水管37与空腔13连通。密封环31正对筒体1的端部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35,安装槽35内部放置有环状的密封圈34,密封圈34背向密封环31一侧的筒体1上固设有环状弧形板状的支撑边36,密封圈34同时与支撑边36正对密封环31的侧壁以及安装槽35正对支撑边36的侧壁抵接,且密封圈34的底面抵接在缩口部32的外侧壁上。即进水组件38向水管37内部注水,水会经过密封环31、支撑架3以及缩口部32进入空腔13内部,并从筒体1另一端处的水管37流出。

该转筒冷却机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驱动组件2控制筒体1转动,并通过水管37持续向筒体1的侧壁内部的空腔13内通水,使水从筒体1的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流出,通过流动的水能够带走铸造砂传递给筒体1的热量;由于空腔13的端口处固设有支撑架3,且支撑架3上套设有与支撑架3转动密封的密封环31,密封环31又不与筒体1一同转动,所以筒体1的转动不会影响水管37,水流在进入空腔13内部之后也能够稳定的停留,而不会从密封环31与支撑架3之间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