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95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属于冶金行业热轧辊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中,热轧钢坯入炉、出炉输送辊道工作在高温恶劣环境下,为了设备能够正常作业,必须进行水冷降温处理。常用的冷却方式有外冷式和内冷式两种,内冷式辊道的进水、回水都设置在输送辊传动侧,冷水自输送辊传动侧进入,在辊体内循环一周对输送辊进行冷却降温,冷水吸收热量变为热水,再经由输送辊传动侧排出。

回水过程中,由输送辊传动侧排出的热水先汇集在回水室中,再通过回水管排出,回水室与输送辊传动侧的轴承距离很近,受水压侧向影响,回水室中的水会渗出密封结构进入轴承内,使轴承进水,润滑作用受损,造成轴承卡死、辊道损坏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采用双重阻水结构,避免回水室中的水进入轴承内,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包含若干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包括驱动轴、传动轴、辊体、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辊体为中空结构,辊体的一侧为驱动轴,辊体的另一侧为传动轴,驱动轴和传动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轴承座上,传动轴上开设有与辊体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贯通孔,回水室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回水室通过法兰盘固定在传动轴一侧的轴承座上,传动轴端部位于回水室内,进水管穿过回水室和传动轴上的贯通孔伸入辊体的空腔内,回水室内靠近法兰盘的内壁上固定挡板,挡板上设有能套设在传动轴外壁上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水封;传动轴一侧的轴承与挡板之间的传动轴上固定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外边缘与法兰盘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法兰盘底部设有排水孔。

所述隔离板的外边缘为台阶状结构,隔离板靠近轴承侧的外边缘与法兰盘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靠近挡板侧的外边缘与法兰盘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

所述隔离板靠近挡板侧的外边缘为锥面结构,沿挡板指向轴承方向,靠近挡板的隔离板的外边缘与法兰盘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逐渐减小。

所述隔离板的外边缘与法兰盘内壁之间设有阻断板,所述阻断板固定在法兰盘的内壁上,阻断板内环侧边与靠近挡板的隔离板外边缘位置正对,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自圆心向外辐射的径向槽。

所述隔离板上的径向槽位于隔离板靠近挡板的一侧。

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轴肩与固定在驱动轴或者传动轴上的内圈固定套进行固定,轴承的外圈通过两个固定在轴承座上的外圈固定套进行固定。

所述传动轴上的内圈固定套与隔离板成一体结构。

所述回水室连接回水管。

所述回水管设置在回水室侧壁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冷却水自进水管进入辊体的空腔并沿辊体轴线流过,对辊体进行水冷处理,处理后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自进水管与传动轴上贯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回水室,回水室与轴承之间设有挡板,挡板通过水封对回水室中的水进行阻断,防止其穿过挡板进入轴承,此为第一重阻水结构;

由于回水室中侧向水压的影响,水封会发生轻微形变,密封效果受损,仍然会有水渗过水封流向轴承,此时,在传动轴上固定的隔离板便会作为第二重阻水结构发挥作用。当输送辊工作时,其高速旋转,自水封渗出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飞向”法兰盘内壁方向,这一过程中即使因向心力等因素作用其方向发生改变朝向轴承运动,也会被隔离板隔离,并再次从隔离板侧边“飞出”;由于隔离板外边缘距离法兰盘内壁距离很近,自隔离板外边缘“飞出”的水方向发生改变朝向轴承运动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起到了第二重阻水效果,避免轴承进水的情况发生。“飞向”法兰盘内壁方向的水最后经过法兰盘底部的排水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重阻水结构,密封效果好,能够避免回水室中的水进入轴承内,造成轴承卡死、辊道损坏等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离板和阻断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1.轴承座、2.驱动轴、3.传动轴、4.轴承、5.进水管、6.回水室、7.法兰盘、8.外圈固定套、9.内圈固定套、10.隔离板、11.挡板、12.水封、13.阻断板、14.排水孔、15.径向槽、16.回水管、辊体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3,一种双重阻水热轧辊道,包含若干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包括驱动轴2、传动轴3、辊体17、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辊体17为中空结构,辊体17的一侧为驱动轴2,辊体17的另一侧为传动轴3,驱动轴2和传动轴3均通过轴承支承在轴承座上,传动轴3上开设有与辊体17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贯通孔,回水室6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回水室6通过法兰盘7固定在传动轴3一侧的轴承座上,传动轴3端部位于回水室6内,进水管5穿过回水室6和传动轴3上的贯通孔伸入辊体17的空腔内,回水室6内靠近法兰盘7的内壁上固定挡板11,挡板11上开设有能套设在传动轴3外壁上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水封12;传动轴3一侧的轴承与挡板11之间的传动轴3上固定有隔离板10,所述隔离板10的外边缘与法兰盘7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法兰盘7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4。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输送辊为内冷式结构辊,如图1、2所示,包括辊体17、进水管5和回水室6,辊体17一侧为驱动轴2,另一侧为传动轴3,驱动轴2和传动轴3均通过轴承4连接在轴承座1上,所述辊体17内部中空,传动轴3上开设有与辊体内部相连通的贯通孔,回水室6通过法兰盘7固定在传动轴3一侧的轴承座上,并将传动轴3端部罩于其中,进水管5穿过回水室6自传动轴3上的贯通孔伸入辊体17中空腔内,回水室6靠近法兰盘7的内壁上焊接有挡板11,挡板11上开设有能套设在传动轴3外壁上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水封12,所述传动轴3一侧轴承与挡板11之间的传动轴3外壁上固定有隔离板10,隔离板10外边缘与法兰盘7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法兰盘7底部设有排水孔14。

所述回水管16设置在回水室6侧壁上,流回回水室6的热水经回水管16收集再利用。

参照附图2、3,所述隔离板10的外边缘为台阶状结构,隔离板10靠近轴承4侧的外边缘距离法兰盘7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靠近挡板11侧的外边缘距离法兰盘7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靠近轴承4侧的外边缘能够起到进一步的阻水作用,防止“飞向”法兰盘7内壁方向的水发生飞溅,落到轴承4上。

所述法兰盘7内壁上焊接有环状阻断板13,阻断板13内环边与靠近挡板11的隔离板10外边缘正对,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飞向”法兰盘7内壁方向的水在阻断板13的阻断作用下,不会发生飞溅,避免越过隔离板10落到轴承4上。

参照附图3,靠近挡板11一侧的隔离板10的外边缘为锥面结构,沿挡板11指向轴承4方向,靠近挡板11的隔离板10的外边缘与法兰盘7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逐渐减小,被阻断板13阻断的水会落到靠近挡板11的隔离板10侧边。

参照附图2,靠近挡板11一侧的隔离板10端面上设置有若干自圆心处向外辐射的径向槽15。

参照附图1,轴承4内圈通过轴肩与固定在驱动轴2或者传动轴3上的内圈固定套9进行固定,轴承4外圈通过两个固定在轴承座1上的外圈固定套8进行固定,所述传动轴3上的内圈固定套9与隔离板10成一体结构。

冷却水自进水管5进入辊体17中空腔并沿辊体17轴线流过,对辊体17进行水冷处理,处理后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自进水管5与传动轴3上贯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回水室6,回水室6与轴承4之间设有挡板11,挡板11通过水封12对回水室6中的水进行阻断,防止其穿过挡板11进入轴承,此为第一重阻水结构;

由于回水室6中侧向水压的影响,水封12会发生轻微形变,密封效果受损,仍然会有水渗过水封12流向轴承4,此时,传动轴3外壁上固定的隔离板10便会作为第二重阻水结构发挥作用。

当输送辊工作时,其高速旋转,自水封12渗出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飞向”法兰盘7内壁方向,这一过程中即使因向心力等因素作用其方向发生改变朝向轴承运动,也会被隔离板10隔离,并再次从隔离板10侧边“飞出”,由于隔离板10外边缘距离法兰盘7内壁距离很近,自隔离板10外边缘“飞出”的水方向发生改变朝向轴承运动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起到了第二重阻水效果,避免轴承进水的情况发生。“飞向”法兰盘7内壁方向的水最后经过法兰盘7底部的排水孔14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