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模具,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机座模具的模芯。
背景技术:
机座模具在制造的过程中,会通过型芯制造出型腔,型芯俗称“泥芯”、“芯子”;铸造时用以形成铸件内部结构,常由原砂和粘结剂(水玻璃、树脂等)配成的芯砂,在芯盒中手工或机器)制成。
机座的体积比较大,故模具上需要留有冒口,冒口是指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功能在铸型中,冒口的型腔是存贮液态金属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有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而冒口的主要作用是补缩,但是由于存在冒口,所以使用者在向模型内部灌注金属溶液时容易发生冒口内部存有金属溶液但是模型内部还没有被金属溶液填充满的情况,导致良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座模具的模芯,其通过中管、内管、外管、连接盒以及过渡盒,能够是的模型内部的金属溶液更好更快的分布均匀,提高了良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座模具的模芯,包括模型,模型上固定连接有与模型连通的浇铸通道,模型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内管,内管呈倒置且两端连通的圆台状,内管有四个且呈矩形的四个尖角状均匀分布,模型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中管,中管有四个且呈矩形的四个尖角状分布,每一个内管的两侧均有一个中管,内管位于中管围成区域的内部,模型顶面上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外管,外管呈倒置且两端连通的圆台状,外管有八个,且每两个相邻的中管之间有两个外管,中管位于八个外管围成的区域内部,内管的底端直径等于中管的底端直径等于外管的底端直径,内管的顶端直径小于中管的顶端直径,中管的顶端直径小于外管的顶端直径;内管上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梯形盒体状的连接盒,连接盒同时固定连接在两个内管的顶端,同时连接盒与这一侧的一个中管以及两个外管固定连接,连接盒通过与其连接的内管、中管以及外管与模型内部连通,两个连接盒相对分布且对称设置,另外两个中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三角形盒体状的过渡盒,每一个过渡盒均与其所在一侧的两个外管固定连接,过渡盒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外管以及中管与模型内部连通,且过渡盒与其一侧的一个连接盒连通,过渡盒上固设有将过渡盒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浇筑通道想模型内部灌注金属溶液,金属溶液在模型内部流动并受到阻碍时,会通过内管、中管以及外管向连接盒内部移动,同时流动入过渡盒内部,在模型内部的其他位置出现没有被金属溶液填满的空腔时,过渡盒以及连接盒内部的金属溶液会通过内管、中管以及外管进入模型内部的空腔处进行填补,进一步的减小了模型内部空腔出现的可能,提高了成品率。
较佳的:所述浇铸通道包括直浇道、固设于直浇道上的连接块、固设于连接块上的两个横浇道、与横浇道固定连接的圆浇道以及多个固设于圆浇道上的连接浇道,连接浇道与模型固定连接,圆浇道呈半圆环状,圆浇道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横浇道远离直浇道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圆浇道固定连接,两个横浇道与圆浇道的连接端分别位于两个连接盒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浇道向横浇道内部通入融化的金属溶液,由于多个横浇道均匀的分布在圆浇道上,所以金属液能够均匀快速的成型,提高了浇注速度以及质量。
较佳的:所述直浇道与横浇道的连接处固设有陶瓷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过滤网能够对熔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行进入型腔中,使浇铸出来的机座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较佳的:所述圆浇道的底面固设有冷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造模具时,冷铁会留在模具内,冷铁能够提高附近熔液的冷却速度,能够提高附近机座侧壁的强度,便于对机座进行后续加工。
较佳的:所述冷铁包括内块、中块以及外块,所述内块、中块以及外块均呈扇形设置,且内块、中块以及外块均呈圆环状分布,内块位于圆环状分布的中块内部,中块位于圆环状分布的外块内部,相邻的内块、中块以及外块之间互不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冷铁可以均匀的将金属液的热量传递出去,加快金属液的冷却速度。
较佳的:所述内块、中块以及外块位于同一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冷铁更加方便的与圆形浇道连接,同时能够使得熔液各处的冷却速度更接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中管、内管、外管、连接盒以及过渡盒,能够是的模型内部的金属溶液更好更快的分布均匀,提高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为表示实施例冷铁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型;2、浇筑通道;21、连接块;22、横浇道;23、圆浇道;24、连接浇道;25、直浇道;3、内管;31、中管;32、外管;33、连接盒;34、过渡盒;35、排气管;36、连接管;4、内块;5、中块;6、外块;7、冷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机座模具的模芯,参见图1和图2,包括模型1,模型1呈圆盘状。模型1上固设有浇铸通道,浇铸通道包括直浇道25、固设于直浇道25上的连接块21、固设于连接块21上的两个横浇道22、分别与两个横浇道22固定连接的两个圆浇道23以及固设于圆浇道23上的多个连接浇道24,圆浇道23呈半圆环状结构。两个横浇道22均有一端与连接块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浇道23固定连接,两个横浇道22对称的分布在圆浇道23顶面上。直浇道25竖直设置,且直浇道25的底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1的顶面上,直浇道25的底端与连接块21的连接处固设有陶瓷过滤网,陶瓷过滤网能够对熔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熔液将杂质带入型腔中,使浇铸出来的机座中不会含有多个的杂质,提高机座的质量。
模型1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内管3,内管3呈倒置且两端连通的圆台状,内管3有四个且呈矩形的四个尖角状均匀分布,模型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中管31,中管31有四个且呈矩形的四个尖角状分布,每一个内管3的两侧均有一个中管31,内管3位于中管31围成区域的内部,模型1顶面上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外管32,外管32呈倒置且两端连通的圆台状,外管32有八个,且每两个相邻的中管31之间有两个外管32,中管31位于八个外管32围成的区域内部,内管3的底端直径等于中管31的底端直径等于外管32的底端直径,内管3的顶端直径小于中管31的顶端直径,中管31的顶端直径小于外管32的顶端直径;内管3上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梯形盒体状的连接盒33,连接盒33同时固定连接在两个内管3的顶端,同时连接盒33与这一侧的一个中管31以及两个外管32固定连接,连接盒33通过与其连接的内管3、中管31以及外管32与模型1内部连通,两个连接盒33相对分布且对称设置,另外两个中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三角形盒体状的过渡盒34,每一个过渡盒34均与其所在一侧的两个外管32固定连接,过渡盒34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外管32以及中管31与模型1内部连通,过渡盒3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管36,连接管36的一端与过渡盒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盒33固定连接,且每个过渡盒34上有且仅有一个连接杆,每个连接盒33上有且仅有一个连接杆。过渡盒34上固设有将过渡盒34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35
模型1的底面固设有冷铁7,冷铁7包括内块4、中块5以及外块6,内块4、中块5以及外块6均呈扇形设置,且内块4、中块5以及外块6均呈圆环状分布,内块4位于圆环状分布的中块5内部,中块5位于圆环状分布的外块6内部,相邻的内块4、中块5以及外块6之间互不抵接,内块4、中块5以及外块6的顶面以及底面分别位于同一平面上,每一个内块4都与沿其侧壁长度方向围城区域内部的两个中块5以及三个外快形成扇形结构,即每一个内块4的两个为平面的侧壁的延长线所围成的区域内均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中块5以及三个均匀分布的外块6。
该机座模具的模芯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浇筑通道想模型内部灌注金属溶液,金属溶液在模型内部流动并受到阻碍时,会通过内管、中管以及外管向连接盒内部移动,同时流动入过渡盒内部,在模型内部的其他位置出现没有被金属溶液填满的空腔时,过渡盒以及连接盒内部的金属溶液会通过内管、中管以及外管进入模型内部的空腔处进行填补,进一步的减小了模型内部空腔出现的可能,提高了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