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缸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还原熔炼用炉缸小车。
背景技术:
废旧金属回收是对金属的一种回收再利用,通过集中回收来回炉重炼,在金属回炉重炼的过程中一般通过炉缸小车来对其进行运输,现阶段的炉缸车结构不够稳定,在碰撞或运载量过多时容易变形,且现阶段的炉缸车为一体式,零件不便于更换,但是长期使用对部分零件磨损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还原熔炼用炉缸小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还原熔炼用炉缸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阶段的炉缸车结构不够稳定,在碰撞或运载量过多时容易变形,且现阶段的炉缸车为一体式,零件不便于更换,但是长期使用对部分零件磨损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还原熔炼用炉缸小车,包括第一框架槽钢,所述第一框架槽钢为两组,所述第一框架槽钢的中间处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框架槽钢,所述第一框架槽钢中间处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第三框架槽钢,所述第三框架槽钢的上下两端皆与第一框架槽钢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框架槽钢的左右两端皆与第三框架槽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框架槽钢顶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第四框架槽钢,所述第四框架槽钢中间处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第五框架槽钢,且第五框架槽钢的前后两端皆与第四框架槽钢焊接固定,所述第四框架槽钢顶端的四个面角处皆焊接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顶端皆嵌合有挡圈,所述第一垫板的底端皆焊接有封板,且封板的底端皆焊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二垫板,且第二垫板的顶端皆焊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框架槽钢底边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连接仓,所述连接杆皆位于连接仓内部,所述连接仓左右两侧的内壁皆开设有固定仓,且固定仓内部皆设置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槽钢的中间处均匀焊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三框架槽钢左右两侧的中部皆焊接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左右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有三角形凸块,所述固定块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呈与三角形凸块相配合的斜面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皆通过弹簧与固定仓的内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框架槽钢、第二框架槽钢、第三框架槽钢、第四框架槽钢和第五框架槽钢共同受力支撑,使得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不易损坏变形,通过加强筋对外部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防护,对该装置进行保护,对第二垫板进行更换,避免第二垫板磨损严重从而对该装置其余部件磨损;
(1)通过设置第一框架槽钢、第二框架槽钢、第三框架槽钢、第四框架槽钢、第五框架槽钢和加强筋,当该装置运载过程中发生碰撞,通过第一框架槽钢、第二框架槽钢、第三框架槽钢、第四框架槽钢和第五框架槽钢共同受力支撑,使得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不易损坏变形,通过加强筋对外部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防护,对该装置进行保护;
(2)通过设置连接仓、连接杆、固定仓和固定块,第二垫板在工作时与地面长期摩擦,需及时更换,当第二垫板需要更换时,将该装置抬起,拉动第二垫板,带动连接杆和三角形凸块向连接仓外部移动,三角形凸块与固定块抵触,通过斜面使得固定块向固定仓内部移动,对弹簧进行挤压,然后对第二垫板进行更换,避免第二垫板磨损严重从而对该装置其余部件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框架槽钢和第五框架槽钢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框架槽钢和第三框架槽钢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架槽钢;2、第二框架槽钢;3、第三框架槽钢;4、第四框架槽钢;5、第五框架槽钢;6、挡圈;7、第一垫板;8、封板;9、加强筋;10、第二垫板;11、连接仓;12、连接杆;13、固定仓;1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还原熔炼用炉缸小车,包括第一框架槽钢1,第一框架槽钢1为两组,第一框架槽钢1的中间处均匀焊接有支撑杆15,其作用为增加该装置的承载量,第一框架槽钢1的中间处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第二框架槽钢2,第一框架槽钢1中间处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第三框架槽钢3,第三框架槽钢3的上下两端皆与第一框架槽钢1焊接固定,第二框架槽钢2的左右两端皆与第三框架槽钢3焊接固定,第三框架槽钢3左右两侧的中部皆焊接有加强筋9,其作用为通过加强筋9对第三框架槽钢3的中部进行支撑。
第一框架槽钢1顶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第四框架槽钢4,第四框架槽钢4中间处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第五框架槽钢5,且第五框架槽钢5的前后两端皆与第四框架槽钢4焊接固定,第四框架槽钢4顶端的四个面角处皆焊接有第一垫板7,第一垫板7的顶端皆嵌合有挡圈6,第一垫板7的底端皆焊接有封板8,且封板8的底端皆焊接有加强筋9,加强筋9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二垫板10,且第二垫板10的顶端皆焊接有连接杆12,第一框架槽钢1底边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连接仓11,连接杆12皆位于连接仓11内部,连接仓11左右两侧的内壁皆开设有固定仓13,且固定仓13内部皆设置有固定块14,连接杆12左右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有三角形凸块,固定块14靠近连接杆12的一侧呈与三角形凸块相配合的斜面状,固定块14远离连接杆12的一侧皆通过弹簧与固定仓13的内壁相连接,其作用为通过斜面使得三角形凸块和固定块14抵触时固定块14向固定仓13内部移动,对弹簧挤压,当三角形凸块与固定块14不再抵触时,通过弹簧使得固定块14复位。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工作时,通过第一框架槽钢1、第二框架槽钢2、第三框架槽钢3、第四框架槽钢4和第五框架槽钢5共同受力支撑,使得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通过封板8增加该行装置的承载力,当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碰撞,通过加强筋9对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防护,对该装置进行保护,在该装置工作时,第二垫板10与地面长期摩擦,当第二垫板10需要更换时,将该装置抬起,拉动第二垫板10,带动连接杆12和三角形凸块向连接仓11外部移动,三角形凸块与固定块14抵触,通过斜面使得固定块14向固定仓13内部移动,对弹簧进行挤压,然后对第二垫板10进行更换,避免第二垫板10磨损严重从而对该装置其余部件磨损,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