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6596发布日期:2020-06-20 15: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炉膛(1)、第一观察窗(2)、第一电磁开关阀(3)、第二电磁开关阀(4)、制冷装置(5)、第一鼓风机(6)、第一加热装置(7)、第二鼓风机(8)、第二加热装置(9)、第二炉膛(10)、第二观察窗(11)、第一输气管(12)、第三鼓风机(13)、第三电磁开关阀(14)、支撑架(15)、控制器(16)、第三炉膛(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一恒温控制器(19)、第二输气管(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二恒温控制器(22)、第三输气管(23)、第三温度传感器(24)、第三恒温控制器(25)、操作面板(26)、加热丝(71)和翻滚装置(102),所述第一炉膛(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装置(7);所述第一炉膛(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输气管(23);所述第三输气管(23)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鼓风机(8);所述第三输气管(23)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开关阀(4);所述第三输气管(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炉膛(10);所述第二炉膛(1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装置(9);所述第二炉膛(10)内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三恒温控制器(25);所述第二炉膛(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装置(9);所述第二炉膛(10)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12);所述第一输气管(12)侧壁设置有第三鼓风机(13);所述第一输气管(12)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三电磁开关阀(14);所述第一输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炉膛(17);所述第三炉膛(17)的上端设置有制冷装置(5);所述第三炉膛(17)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20);所述第二输气管(20)侧壁设置有第一鼓风机(6);所述第二输气管(20)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阀(3);所述第三炉膛(17)内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8)和第一恒温控制器(19);所述第一炉膛(1)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恒温控制器(22);所述第三炉膛(17)和第二炉膛(10)之间设置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上设置有控制器(16);所述第三炉膛(17)、第一炉膛(1)和第二炉膛(10)内部均设置有翻滚装置(102);所述第一加热装置(7)和第二加热装置(9)均设置有加热丝(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膛(10)上设置有与第二加热装置(9)相适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炉膛(1)上设置有与第一加热装置(7)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炉膛(17)上设置有与制冷装置(5)相适应的第三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滚装置(102)包括第一微型马达(1021)、第二微型马达(1022)、滚筒(1023)、支撑底座(1024)和托辊(1025);所述支撑底座(1024)上设置有若干滚筒(1023);若干所述滚筒(1023)上分别设置有托辊(1025);若干托辊(1025)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微型马达(1021)和第二微型马达(10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5)上设置有操作面板(26);所述操作面板(26)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6)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一恒温控制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二恒温控制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4)和第三恒温控制器(25)电性连接;所述操作面板(26)分别与第一电磁开关阀(3)、第二电磁开关阀(4)、第三电磁开关阀(14)、第一鼓风机(6)、第二鼓风机(8)和第三鼓风机(13)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26)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分别与第一微型马达(1021)和第二微型马达(1022)电性连接;所述开关设置有两个触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炉膛(17)上设置有第一观察窗(2);所述第一炉膛(1)和第二炉膛(10)上均设置有第二观察窗(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滚装置(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瓶热处理用退火炉,包括第一炉膛、第一观察窗、第一电磁开关阀、第二电磁开关阀、制冷装置、第一鼓风机、第一加热装置、第二鼓风机、第二加热装置、第二炉膛、第二观察窗、第一输气管、第三鼓风机、第三电磁开关阀、支撑架、控制器、第三炉膛、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恒温控制器、第二输气管、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恒温控制器。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受热、受冷比较均匀,比较节省资源,方便观察第一炉膛、第二炉膛和第三炉膛内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姚勇民;蒋德义;邵家才;应建平;李法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汇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