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成型机中模板同步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5837发布日期:2020-07-04 01:0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粉末成型机中模板同步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型加工设备,尤其涉及粉末成型机的中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成型(formingofpowder),使金属粉末体密实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坯块的工艺过程。它是粉末冶金工艺的基本工序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粉末成型机通常由上模组件、中模组件、下模组件、芯棒组件以及各自的驱动组成,因其可连续指出高精度的工件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中模不便于根据不同模具的规格进行调节,设备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结构紧凑、中模调节效率高,调节简便的粉末成型机的中模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蜗杆、涡轮一、涡轮二、脱模调整杆a、脱模调整杆b、脱模调整座a和脱模调整座b;

所述脱模调整座a和脱模调整座b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出横梁上靠近端部位置;

所述脱模调整杆a通过螺纹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座a上;

所述脱模调整杆b通过螺纹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座b上;

所述涡轮一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杆a的底部;

所述涡轮二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杆b的底部;

所述蜗杆水平活动设置在所述压出横梁的底部;所述蜗杆上设有螺纹部一和螺纹部二;所述螺纹部一与所述涡轮一相适配;所述螺纹部二与所述涡轮二相适配。

所述脱模调整杆a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的保护垫板a。

所述脱模调整杆b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的保护垫板b。

所述蜗杆的端部设有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蜗杆、涡轮一、涡轮二、脱模调整杆a、脱模调整杆b、脱模调整座a和脱模调整座b;脱模调整座a和脱模调整座b对称固定设置在压出横梁上靠近端部位置;调整中模与下冲芯棒位置关系时,蜗杆通过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旋转,蜗杆上的螺纹部一与蜗轮一啮合,同时蜗杆上的螺纹部二与蜗轮二啮合;蜗轮一与蜗轮二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蜗杆,实现脱模调整杆a和脱模调整杆b的同向旋转;脱模调整座a与脱模调整杆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脱模调整座b与脱模调整杆b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实现脱模调整杆a和脱模调整杆b同步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中模调节效率高,调节简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隐藏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隐藏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1隐藏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图1隐藏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压出横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驱动机构,11是曲轴,12是输出轴a,13是输出轴b,2是压出横梁,3是下拉板,4是升降连杆机构,41是脱模调整杆,42是脱模杠杆,43是脱模连接块,44是脱模拉杆,45是驱动连接部,451是上脱模横梁,452是下脱模横梁,453是脱模稳定导柱,46是脱模连接头,47是脱模连接杆,5是立柱,6是中模板,7是弹性机构,8是滑滚机构,81是滚轮固定板,9是固定板,10是芯棒板,a1是蜗杆,a11是螺纹部一,a12是螺纹部二,a2是涡轮一,a3是涡轮二,a4是脱模调整杆a,a5脱模调整杆b,a6是脱模调整座a,a7是脱模调整座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8所示;包括蜗杆a1、涡轮一a2、涡轮二a3、脱模调整杆aa4、脱模调整杆ba5、脱模调整座aa6和脱模调整座ba7;

所述脱模调整座aa6和脱模调整座ba7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出横梁2上靠近端部位置;

所述脱模调整杆aa4通过螺纹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座aa6上;

所述脱模调整杆ba5通过螺纹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座ba7上;

所述涡轮一a2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杆aa4的底部;

所述涡轮二a3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模调整杆ba5的底部;

所述蜗杆a1水平活动设置在所述压出横梁2的底部;所述蜗杆a1上设有螺纹部一a11和螺纹部二a12;所述螺纹部一a11与所述涡轮一a2相适配;所述螺纹部二a12与所述涡轮二a3相适配。

本案操作步骤为:

1、机床装入模具运行至脱模位,查看中模与下冲芯棒位置是否符合加工要求;

2、如需调整中模与下冲芯棒位置关系时,蜗杆a1通过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旋转,蜗杆a1上的螺纹部一a11与蜗轮一啮合,同时蜗杆a1上的螺纹部二a12与蜗轮二啮合;蜗轮一与蜗轮二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蜗杆a1,实现脱模调整杆aa4和脱模调整杆ba5的同向旋转;脱模调整座aa6与脱模调整杆aa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脱模调整座ba7与脱模调整杆ba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实现脱模调整杆aa4和脱模调整杆ba5同步上升或下降。

凸轮将上脱模横梁顶起,脱模杠杆将脱模调整杆下压,即通过脱模横梁上脱模调整杆(包括脱模调整杆aa4和脱模调整杆ba5)在脱模横梁的顶面上的伸出量,实现中模位置的调节。

所述脱模调整杆aa4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的保护垫板a。

所述脱模调整杆ba5的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的保护垫板b。

脱模杠杆与脱模调整杆的顶部接触,下压时,会对脱模调整杆的顶部产生一定的损伤,通过增加保护垫板(保护垫板a和保护垫板b),提高脱模调整杆的使用寿命。保护垫板呈板状,通过连接件与脱模调整杆可拆卸固定连接。保护垫板通过热处理,提高零件的强度。

所述蜗杆a1的端部设有通过沉头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手柄。

下面对粉末成型机中模板的脱模装置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粉末成型机中模板的脱模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压出横梁2、下拉板3和一对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升降连杆机构4;

所述下拉板3通过若干立柱5与中模板6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中模板6的的下方;中模板6位于固定板9的上方,与中模板6连接的立柱5与固定板9之间是滑动连接的关系;

所述压出横梁2通过弹性机构7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拉板3的顶部;

压出横梁2通过升降连杆机构4向下运动,克服弹性机构7,带动下拉板3向下移动,将与之通过立柱5固定连接的中模板6向下运动,从而将中模板6与成型后的产品脱离,此时上冲板与下冲板同时保持压制时状态,确保产品上下密度的均匀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强度。

所述升降连杆机构4包括脱模调整杆41、脱模杠杆42、脱模连接块43、脱模拉杆44和驱动连接部45;

所述脱模调整杆41通过销轴a与所述脱模杠杆42的一端铰接;

当脱模调整杆下压时,与压出横梁的顶部接触,带动压出横梁下压;当脱模调整杆上行时,与压出横梁分离,无接触;此时压出横梁通过弹性机构复位;

所述脱模杠杆42上靠近中部位置设有铰接的销轴b,所述销轴b的一端与脱模杠杆42铰接,另一端向机架的外侧方向延伸,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一对所述脱模杠杆42上,远离销轴a的一端通过固定连接的脱模连接杆47连接;脱模连接杆47的两端分别从机架内伸出,与对应的脱模连接块43上靠近底部位置铰接;

所述脱模连接块43上靠近顶部位置通过铰接的脱模连接头46与所述脱模拉杆44连接;

所述脱模拉杆44的底部通过螺纹与脱模连接头46固定连接;所述脱模拉杆44的顶部与驱动连接部4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连接部45通过设置在靠近机架顶部的直线驱动机构1带动脱模拉杆44垂直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连接部45包括上脱模横梁451、下脱模横梁452和一对对称设置的脱模稳定导柱453;

一对所述脱模稳定导柱453固定设置在上脱模横梁451和下脱模横梁452之间;

一对所述脱模稳定导柱453分别通过滑套a与机架滑动连接;

所述上脱模横梁451通过驱动机构1在垂直方向运动;

所述脱模拉杆4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脱模横梁452上。

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曲轴11(型号为j64c)、输出轴a12(型号为jh21-200b)和输出轴b13;

所述曲轴11的机身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曲轴11的一端设有电机,另一端设于斜齿轮一,所述斜齿轮一通过电机带动旋转;

所述输出轴a12的机身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一端设有与斜齿轮一啮合的斜齿轮a,另一端设有与斜齿轮a传动连接的凸轮a;

所述输出轴b13的机身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一端设有与斜齿轮一啮合的斜齿轮b,另一端设于与斜齿轮b传动连接的凸轮b;

所述凸轮a与凸轮b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所述凸轮a与凸轮b分别通过与之对应的上脱模横梁451,带动脱模拉杆44向上垂直运动。

所述上脱模横梁451的下方设有滑滚机构8;

所述滑滚机构8包括滑滚和一对滚轮固定板81;

所述滚轮固定板81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脱模横梁451的下方;

所述滑滚铰接在一对所述滚轮固定板81之间,与凸轮a或凸轮b相适配。

本案装置动作步骤为:曲轴11启动,斜齿轮一旋转,分别带动与之啮合的斜齿轮a和下齿轮b;本案中的输出轴a12与输出轴b13为同一部件;输出轴a12带动与之连接的凸轮a旋转,输出轴b13带动与之连接的凸轮b旋转,凸轮a和凸轮b分别带动与之相连的驱动连接部45;由于凸轮a与凸轮b动作是同步的,以凸轮a为例说明,凸轮a的凸出端转动至顶部时,即与滑滚机构8接触时,将驱动连接部45整体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脱模连接块43向上运动,通过脱模连接杆47将脱模杠杆42的一端升起,脱模杠杆42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带动压出横梁2向下,压出横梁2克服弹性机构7的弹力后,带动下拉板3向下运动,下拉板3最终带动通过立柱5固定连接的中模板6向下移动,从压制成型的产品上预先脱离。当凸轮a的凸出端从最顶部向下方向旋转时,驱动连接部和升降连杆机构由于自重,自动向下滑动。

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当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时,缸体与机架固定连接,活塞杆端向下延伸,通过驱动连接部45与脱模拉杆44固定连接,驱动连接部45的顶部设有与活塞杆适配的螺纹孔一,底部设有与脱模拉杆44适配的螺纹孔二;本案优先选择曲轴11、输出轴a12和输出轴b13的驱动方式。

所述弹性机构7包括若干导向柱和若干复位弹簧;

若干所述导向柱与若干所述复位弹簧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所述导向柱竖向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拉板3上,并从所述下拉板3的顶部伸出,穿过压出横梁2延伸至芯棒板10上,与所述芯棒板10滑动连接;

所述压出横梁2的底部设有与复位弹簧适配的容置槽一;所述下拉板3的顶部设有与复位弹簧适配的容置槽二;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位于容置槽一与容置槽二之间。

脱模杠杆42与压出横梁2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即与压出横梁2分离时,若干复位弹簧的弹力,将压出横梁2向上运动,恢复原状。与此同时固定板下方的固定设置的中模复位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向上伸出,将中模板6向上顶起,恢复原状。中模复位气缸将中模板6复位后,中模复位气缸呈保压状态。

所述中模板6的下方设有若干均布固定设置的中模复位气缸;本案中为了进一步清楚表达相应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关系,故省略了气缸,图4中固定板的下方,有4个方形块,方形块上有通孔,此处为气缸的安装位。

所述中模复位气缸的活塞杆端从固定板内伸出,与中模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脱模拉杆44上设有滑动连接的脱模杆导向座;所述脱模杆导向座通过连接件与机架固定连接。本案中一根脱模拉杆44上设有两个脱模杆导向座,提高脱模拉杆44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案所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