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4783发布日期:2020-07-10 16:0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设备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焊接来完成,而最常用的焊接材料就是圆珠焊带,圆珠焊带是由铜丝在专门的生产设备中拉制成型,铜丝在成型前必须进行退火,现有的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缺少铜丝的缓冲功能,铜丝从放卷装置中出来后直接接入正极铜轮,而且退火、冷却和烘干后的铜丝也直接接入到下道工序,因此,铜丝的拉力和位置在进给过程中均波动较大,导致铜丝的软化程度不统一,致使铜丝的成型宽度存在较大偏差,生产合格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缓冲功能以使铜丝的拉力和位置在进给过程中均稳定不变,进而保证了铜丝软化程度的统一,避免了铜丝在成型过程中产生偏差,提高了生产合格率的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包括机箱、退火组件、冷却组件、烘干组件和导向组件,退火组件、冷却组件、烘干组件均相互配合的设于机箱的前侧,退火组件包括正极铜轮、第一摆杆、第一陶瓷导轮、第二陶瓷导轮、气缸、u型架、压轮、支架和玻璃管;冷却组件包括负极水箱和负极铜轮;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和吹湿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机箱的前侧并分别与退火组件和烘干组件相互配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v型槽轮、分线轮、第二摆杆、导向轮、第一导线轮、第二v型槽轮、第二隔板和第二导线轮;所述分线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机箱的前侧并设于正极铜轮的上方,所述机箱的前侧设置有两个同心设置且可转动的第一v型槽轮;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两个第一v型槽轮之间,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的前侧并设于烘干箱的上方,所述导向轮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前侧,所述第一导线轮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摆杆的一端前侧并设于烘干箱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线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的前侧并设于导向轮的上方,所述第二v型槽轮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导线轮的前侧并与第二导线轮同心设置;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v型槽轮和第二导线轮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v型槽轮均设于分线轮的左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分线轮上开设有三个环向分布的线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导向组件实现了铜丝的缓冲功能,铜丝在退火、冷却和烘干过程中均能稳定进给,铜丝的拉力和位置在进给过程中均稳定不变,进而保证了铜丝软化程度的统一,从而避免了铜丝在成型过程中产生偏差,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线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包括机箱1、退火组件、冷却组件、烘干组件和导向组件,退火组件、冷却组件、烘干组件均相互配合的设于机箱1的前侧,导向组件设于机箱1的前侧并分别与退火组件和烘干组件相互配合;退火组件包括正极铜轮2、第一摆杆3、第一陶瓷导轮4、第二陶瓷导轮19、气缸5、u型架6、压轮7、支架8和玻璃管9;第一摆杆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1的前侧,第一陶瓷导轮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摆杆3的另一端前侧,正极铜轮2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第一摆杆3的上方;气缸5倾斜设置在机箱1的前侧;u型架6固定在气缸5的伸缩端上;压轮7可转动的连接在u型架6中并压紧在正极铜轮2的左下侧,玻璃管9通过两个支架8竖直固定在机箱1的前侧,第二陶瓷导轮19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玻璃管9的上方,冷却组件包括负极水箱10和负极铜轮11;负极水箱10固定在机箱1的前侧下方,玻璃管9的下端伸入到负极水箱10的内部,负极铜轮11可转动的连接在负极水箱10的后侧内壁上并与玻璃管9的下端相互配合,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12和吹湿器套13;烘干箱12竖直固定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玻璃管9的右侧和负极水箱10的上方,烘干箱12中设置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吹湿器套13;导向组件包括第一隔板22、第一v型槽轮21、分线轮20、第二摆杆14、导向轮15、第一导线轮16、第二v型槽轮17、第二隔板18和第二导线轮23;分线轮20可转动的设置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正极铜轮2的上方,机箱1的前侧设置有两个同心设置且可转动的第一v型槽轮21;两个第一v型槽轮21均设于分线轮20的左上侧,第一隔板22设置在两个第一v型槽轮21之间,第二摆杆14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烘干箱12的上方,导向轮15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摆杆14的另一端前侧,第一导线轮16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摆杆14的一端前侧并设于烘干箱12的上方,第二导线轮23可转动的连接在机箱1的前侧并设于导向轮15的上方,第二v型槽轮17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导线轮23的前侧并与第二导线轮23同心设置;第二隔板18设置在第二v型槽轮17和第二导线轮23之间;分线轮20上开设有三个环向分布的线槽2001。

使用时,将铜丝的一端从左往右绕经分线轮20上的后侧的一个线槽2001的上侧,再从下往上绕经后侧的一个第一v型槽轮21,再从上往下绕经分线轮20上的中间的一个线槽2001的下侧,再从下往上绕经前侧的一个第一v型槽轮21,再从上往下绕经分线轮20上的前侧的一个线槽2001的右侧,接着再穿过正极铜轮2和压轮7之间,并驱动气缸5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借助u型架6推动压轮7压紧铜丝;接着,铜丝的一端从上往下绕经第一陶瓷导轮4的下侧,进而向上绕经第二陶瓷导轮19的上侧,再向下穿过玻璃管9并绕经负极铜轮11的下侧,再依次向上穿过烘干箱12的下端、两个吹湿器套13和烘干箱12的上端;然后再从上往下绕经第一导线轮16的左侧和第二导线轮23的左侧,再向下绕经导向轮15的下侧,再向上绕经第二v型槽轮17的上侧,最后向右引出。

将直流变频器的正负极分别搭接在正极铜轮2和负极铜轮11上并开启直流变频器,进而依靠短路直流退火原理,将位于正极铜轮2和负极铜轮11之间的那一段硬态铜丝加热以进行退火软化,使铜丝的屈服强度降低,以达到涂锡所要求的屈服强度;玻璃管9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铜丝在退火时,因接触空气而被氧化;负极水箱10中装有冷却水,退火后的铜丝与冷却水接触以降温冷却,随即流经两个吹湿器套1,吹湿器套1内设有电热丝,能产生热量,从而将附着在铜丝上的残留冷却水吹干,上述过程和原理均为现有技术。

光伏设备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焊接来完成,而最常用的焊接材料就是圆珠焊带,圆珠焊带是由铜丝在专门的生产设备中拉制成型,铜丝在成型前必须进行退火,现有的圆珠焊带生产设备的退火装置缺少铜丝的缓冲功能,铜丝从放卷装置中出来后直接接入正极铜轮2,而且退火、冷却和烘干后的铜丝也直接接入到下道工序,因此,铜丝的拉力和位置在进给过程中均波动较大,导致铜丝的软化程度不统一,致使铜丝的成型宽度存在较大偏差,生产合格率较低;本实用新型借助导向组件实现了铜丝的缓冲功能,铜丝在退火、冷却和烘干过程中均能稳定进给,铜丝的拉力和位置在进给过程中均稳定不变,进而保证了铜丝软化程度的统一,从而避免了铜丝在成型过程中产生偏差,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4年06月23日 21:40
    退火正常时铜线呈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