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5617发布日期:2020-07-14 17:1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治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

金属治具在生产时需要进行倒模制造,随着时代的进步基本都使用树脂材质制作模具,现有市场上的模具生产用注塑设备不具备散热效果好的功能,模具注塑后冷却速度较慢,取料时易出现变形影响使用精度,同时制作模具长时间受热易出现热形变的现象,不利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具备散热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市场上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不具备散热效果好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包括作业板,所述作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所述作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框,所述驱动框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贯穿驱动框并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所述作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压模,所述下压模的表面套设有环形吸热管,所述环形吸热管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贯穿作业板并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右侧贯穿散热框并连通有环形散热管,所述环形散热管的内腔套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侧均与散热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散热管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远离环形散热管的一侧贯穿作业板并与环形吸热管的连接处相连通,所述散热框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作业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散热框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框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通过防护网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框在使用时外界的杂物进入设备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性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驱动框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通过滑块和滑槽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移动板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移动板使用时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驱动框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驱动杆配合使用的防护圈,所述防护圈的使用材质为硫化橡胶,通过防护圈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驱动杆在移动时与驱动框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环形吸热管包括有管壁和散热膏,所述管壁的表面涂抹有散热膏,通过散热膏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环形吸热管的散热能力,提升了装置的冷却效果,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其中上压模的左侧连通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远离上压模的一侧连通有注塑供液装置,通过注塑管的使用,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在注塑过程中的供料,提升了注塑的效率,提升了生产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液管、散热框、连通管、水泵、进液管、环形吸热管、驱动框、驱动杆、上压模、下压模、环形散热管、驱动电机、风扇叶和电动伸缩杆,可使装置达到散热效果好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模具生产用注塑设备不具备散热效果好的功能,模具注塑后冷却速度较慢,取料时易出现变形影响使用精度,同时制作模具长时间受热易出现热形变的现象,不利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垫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

通过防护网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框在使用时外界的杂物进入设备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性的现象;

通过滑块和滑槽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移动板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移动板使用时的流畅性;

通过防护圈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驱动杆在移动时与驱动框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现象;

通过散热膏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环形吸热管的散热能力,提升了装置的冷却效果,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通过注塑管的使用,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在注塑过程中的供料,提升了注塑的效率,提升了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吸热管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框剖视图。

图中:1、作业板;2、回液管;3、散热框;4、连通管;5、支撑板;6、支撑腿;7、水泵;8、进液管;9、环形吸热管;10、注塑管;11、驱动框;12、驱动杆;13、上压模;14、龙门架;15、下压模;16、管壁;17、散热膏;18、横杆;19、防护网;20、环形散热管;21、出风口;22、进风口;23、驱动电机;24、风扇叶;25、电动伸缩杆;26、移动板;27、防护圈;28、滑槽;2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治具生产用注塑设备,包括作业板1,作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框3,作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龙门架14,龙门架1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框11,驱动框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5,电动伸缩杆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6,移动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2,驱动杆12的底部贯穿驱动框11并固定连接有上压模13,作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压模15,下压模15的表面套设有环形吸热管9,环形吸热管9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8,进液管8的底部贯穿作业板1并连通有水泵7,水泵7的右侧连通有连通管4,连通管4的右侧贯穿散热框3并连通有环形散热管20,环形散热管20的内腔套设有横杆18,横杆18的两侧均与散热框3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环形散热管20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回液管2,回液管2远离环形散热管20的一侧贯穿作业板1并与环形吸热管9的连接处相连通,散热框3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叶24。

作业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支撑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

散热框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22,散热框3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21,出风口21和进风口22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9,通过防护网19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框3在使用时外界的杂物进入设备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性的现象。

移动板2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9,驱动框1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29配合使用的滑槽28,通过滑块29和滑槽28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移动板26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移动板26使用时的流畅性。

驱动框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驱动杆12配合使用的防护圈27,防护圈27的使用材质为硫化橡胶,通过防护圈27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驱动杆12在移动时与驱动框11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现象。

环形吸热管9包括有管壁16和散热膏17,管壁16的表面涂抹有散热膏17,通过散热膏17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环形吸热管9的散热能力,提升了装置的冷却效果,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上压模13的左侧连通有注塑管10,注塑管10远离上压模13的一侧连通有注塑供液装置,通过注塑管10的使用,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在注塑过程中的供料,提升了注塑的效率,提升了生产速度。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电动伸缩杆25的启动带动移动板26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26的移动带动驱动杆12进行移动,通过驱动杆12的移动带动上压模13进入下压模15的内腔进行注塑,通过环形吸热管9紧贴下压模15的表面吸收下压模15表面的热量对其进行散热,通过水泵7的启动将环形吸热管9内腔冷却液沿进液管8和连通管4抽至环形散热管20的内腔中,通过驱动电机23的启动带动风扇叶24进行转动产生风能对环形散热管20进行风冷散热,热量沿出风口21排出,散热完成后的冷却液顺环形散热管20进入回液管2的内腔后继续进入环形吸热管9的内腔吸收热量完成循环,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使装置达到散热效果好的功能,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