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6288发布日期:2020-08-18 19:2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砂是铸造过程中对铸件造型所需的材料,浇筑翻箱后的铸造砂温度较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铸造砂温度降到50摄氏度以下才能使用,温度过高的铸造砂会是消失模变形,影响铸件性能。

低冷却效率的铸造砂冷却装置会限制铸造砂的循环使用,延长铸造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是制约生产速度的关口,改善铸造砂冷却效率有助于厂家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的旧砂处理降温冷却系统设备有卧式沸腾砂冷却床和立式沸腾砂冷却器,这些砂处理冷却设备结构复杂、且降温时间长,冷却效率低,制约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传统旧砂降温冷却系统降温时间长,冷却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铸造砂冷却装置,提高铸造砂的冷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进砂口和出砂口的冷却室,以及阵列设置于冷却室内的冷却水管和设置于冷却室外部的支架,所述冷却室为菱形箱体,冷却室的顶部连接进砂口的底端,进砂口的顶端连接有引风装置;

冷却室由四个长方形的侧板以及菱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组成,冷却室下部的两个侧板上设置有布风孔;

所述引风装置包括蜗壳、电机、叶轮和过滤板,所述蜗壳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中心设置有入风口,入风口连接到进砂口的顶端,所述侧板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蜗壳侧板相切,蜗壳内部设置有叶轮和过滤板,所述叶轮由轮盘、轮盖和多个环形阵列的叶片构成,所述轮盘为圆盘状,轮盖为位于轮盘下方、与轮盘同轴设置的圆环体,轮盘和轮盖将多个环形阵列的叶片固定在中间形成周壁带有缝隙的无底面的筒体,每个叶片与蜗壳法线所呈夹角为α,所述过滤板固定在蜗壳的入风口内壁上,过滤板上端伸进无底面的筒体内部,所述过滤板为多个,多个过滤板沿入风口内壁环形阵列,每个过滤板与蜗壳法线所呈夹角为β。

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蜗壳的顶板上,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蜗壳内部并连接轮盘。

进一步地,所述布风孔为阵列设置的圆孔,布风孔的直径小于铸造砂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截面为菱形,冷却水管上部的侧面与水平面呈大于等于45°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为40°~60°,夹角β为45°~70°。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与过滤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相邻两个过滤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铸造砂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室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水平方向的宽度,出砂口设置有旋转卸料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室内设置有冷却水管和布风孔,冷却室上部的进砂口顶端设置有引风装置,铸造砂不仅经过冷却水管的冷却,还通过引风装置引风,对铸造砂进行吹风冷却,加快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引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进砂口,2为出砂口,3为冷却室,4为冷却水管,6为支架,7为引风装置,21为旋转卸料器,71为蜗壳,72为电机,73为叶片,74为过滤板,75为叶轮,76为轮盖,78为轮盘,711为顶面,712为侧面,713为底面,714为入风口,715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铸造砂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进砂口1和出砂口2的冷却室3,以及阵列设置于冷却室3内的冷却水管4和设置于冷却室3外部的支架6,所述冷却室3为菱形箱体,冷却室3的顶部连接进砂口1的底端,进砂口1的顶端连接有引风装置7;

冷却室3由四个长方形的侧板以及菱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组成,冷却室3下部的两个侧板上设置有布风孔,布风孔的作用是为引风装置7提供空气入口,并且对下落到冷却室3下部两个侧面的铸造砂形成鼓风流化,增加铸造砂与空气的接触机会,加强冷却,也增加了铸造砂的流动特性,避免铸造砂在冷却室3下侧的内壁停留堆积。

所述引风装置7包括蜗壳71、电机72、叶轮75和过滤板74,所述蜗壳71包括顶板711、侧板712和底板713,所述底板713中心设置有入风口714,入风口714连接到进砂口1的顶端,所述侧板712设置有出风口715,所述出风口715与蜗壳71侧板712相切,蜗壳71内部设置有叶轮75和过滤板74,所述叶轮75由轮盘78、轮盖76和多个环形阵列的叶片73构成,所述轮盘78为圆盘状,轮盖76为位于轮盘78下方、与轮盘78同轴设置的圆环体,轮盘78和轮盖76将多个环形阵列的叶片73固定在中间形成周壁带有缝隙的无底面的筒状,每个叶片73与蜗壳71法线所呈夹角为α,所述过滤板74固定在蜗壳71的入风口714内壁上,过滤板74上端伸进无底面的筒体内部,所述过滤板74为多个,多个过滤板74沿入风口714内壁环形阵列,每个过滤板74与蜗壳71法线所呈夹角为β;

所述电机72固定连接在蜗壳71的顶板711上,电机72的输出轴伸入蜗壳71内部并连接轮盘78,电机72接220v市电。

所述布风孔为阵列设置的圆孔,布风孔的直径小于铸造砂的直径。

所述冷却水管4截面为菱形,冷却水管4上部的侧面与水平面呈大于等于45°的夹角,冷却水管4采用带有倾斜平面的形状,一方面为了增加铸造砂与冷却水管4的接触机会,另一方面也防止铸造砂在冷却水管4顶部堆积,铸造砂的堆积角度约为40°,采用45°的倾斜角可以防止铸造砂的冷却水管4顶部堆积成隔层,避免后续铸造砂与冷却水管4接触不到,菱形两边均为大于等于45°的倾斜角可以保证铸造砂向冷却水管4两侧滑落的机会相同,具有相同的冷却速度,也保障了下方的冷却水管4的可以承接到等量的铸造砂,提高冷却效率。

所述夹角α为40°~60°,夹角β为45°~70°。

所述叶片73的倾斜方向与过滤板74的倾斜方向相反,经过过滤板74的阻挡,杂质撞击的过滤板74后动能消耗,速度减慢并下落,可防止杂质经过过滤板74之间的缝隙直接冲击叶片。

所述过滤板的相邻两个过滤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铸造砂的直径,过滤板74仅可以通过粒径小于铸造砂的粉尘,避免铸造砂通过,减少原料浪费。

所述冷却室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水平方向的宽度,出砂口2设置有旋转卸料器21。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卸料器21采用zr型旋转卸料器,电机72采用ybx系列防爆电机。

使用时,引风装置7抽风,风由布风孔均匀的向冷却室3内冒出,冷却水由冷却水管4内流过冷却室3,铸造砂入进砂口1,并在冷却水管4表面滑落,经过多次滑落到达冷却室3底部,由旋转卸料器21卸出。

在铸造砂由上方的冷却水管4到下方的冷却水管4滑落过程中受引风机抽风影响,与气流接触降温,并在掉落到冷却水管4表面上和在冷却水管4表面下滑过程中与冷却水管4接触降温,同时气流吹过冷却水管的下表面受冷却水管4的影响而温度降低,并对铸造砂加强冷却。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