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4829发布日期:2020-09-25 18:1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孔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同心内孔打磨铰珩。



背景技术:

一些工件需要对其内孔进行打磨、抛光。请参考图3,有一些工件100的孔内具有直径较小的第一内孔110及直径较大的第二内孔120。这种内孔需要两把直径不同的铰刀先后分别对第一内孔110及第二内孔120进行打磨、抛光,工作效率低且难以保证第一内孔110与第二内孔120的同心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对一个孔内的两种不同直径的内孔进行打磨或抛光、工作效率高且同心度较高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包括涨芯及磨棒;涨芯靠近第一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平面,靠近第二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磨棒朝向涨芯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磨棒的周向侧壁上对应安装孔的长度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槽;涨芯朝向磨棒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且涨芯与磨棒通过第一外螺纹及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磨棒的中部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一打磨部,磨棒于第一打磨部朝向涨芯的一侧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二打磨部,第二打磨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打磨部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磨部的周向表面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螺纹槽及第二螺纹槽,第二打磨部的周向表面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三螺纹槽及第四螺纹槽。

进一步地,所述磨棒远离涨芯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磨棒远离涨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平面,磨棒的安装孔的内径由靠近涨芯至远离涨芯的一端逐渐减小,涨芯的外径由朝向磨棒的一端至涨芯的中部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涨芯与磨棒之间的旋紧方向与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工作转动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包括涨芯及磨棒;涨芯靠近第一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平面,靠近第二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磨棒朝向涨芯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磨棒的周向侧壁上对应安装孔的长度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槽;涨芯朝向磨棒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且涨芯与磨棒通过第一外螺纹及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磨棒的中部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一打磨部,磨棒于第一打磨部朝向涨芯的一侧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二打磨部,第二打磨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打磨部的外径。如此能同时对工件的一个孔内的两种不同直径的内孔进行打磨或抛光、工作效率高且同心度较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包括涨芯10、磨棒20及保护套30。

涨芯10靠近第一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平面11,靠近第二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2。

磨棒20远离涨芯1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22。磨棒20远离涨芯10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平面21。

磨棒20朝向涨芯10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磨棒20的周向侧壁上对应安装孔的长度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槽23。

磨棒20的安装孔的内径由靠近涨芯10至远离涨芯10的一端逐渐减小。

涨芯10朝向磨棒20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且涨芯10与磨棒20通过第一外螺纹12及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

磨棒20的中部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一打磨部241,第一打磨部241的外径大于磨棒20的外径,磨棒20于第一打磨部241朝向涨芯10的一侧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二打磨部242,第二打磨部242的外径大于第一打磨部241的外径。

第一打磨部241的周向表面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螺纹槽251及第二螺纹槽252,第一螺纹槽251及第二螺纹槽252形成第一网纹。

第二打磨部242的周向表面开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三螺纹槽253及第四螺纹槽254,第三螺纹槽253及第四螺纹槽254形成第二网纹。

第一网纹及第二网纹能够提高打磨效果及打磨效率。

导向柱22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保护套30套设于导向柱22上且与第二外螺纹卡接。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套3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保护套30与导向柱22通过第二外螺纹及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保护套30用于防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与工件刚性接触,防止工件被划伤。

请参考图3,工作时,一旋转夹具在第一夹持平面11处夹紧涨芯10,另外有一个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旋转夹具及同心内孔打磨铰珩逐渐伸入到工件100的孔内,使得第一打磨部241位于第一内孔110中,第二打磨部242位于第二内孔120中。旋转夹具带动同心内孔打磨铰珩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打磨部241对第一内孔110的内侧壁进行打磨抛光,第二打磨部242对第二内孔120进行打磨抛光。由于第一打磨部241及第二打磨部242同时转动工作,保证了同心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工作时的转动方向如箭头a所示。

涨芯10与磨棒20旋紧的方向为箭头b,即与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

涨芯10的外径由朝向磨棒20的一端至涨芯10的中部逐渐增大。

当需要增大或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形位公差时,即第一打磨部241及第二打磨部242的最大外径,则通过一外部的第一夹具在第一夹持平面11处夹持涨芯10,一外部的第二夹具在第二夹持平面21处夹持磨棒20,第一夹具带动涨芯10以箭头b的方向转动,使得涨芯10更加深入到磨棒20的安装孔中,由于通槽23的存在,使得磨棒20的安装孔被撑开,从而使得第一打磨部241及第二打磨部242的最大外径增大。

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形位公差所需的力远远大于第一打磨部241及第二打磨部242与工件100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第一打磨部241及第二打磨部242打磨工件100时不会影响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形位公差。也正因如此,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的形位公差时,需要通过夹具同时夹持第一夹持平面11及第二夹持平面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同心内孔打磨铰珩包括涨芯10及磨棒20;涨芯10靠近第一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平面11,靠近第二端的周向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2;磨棒20朝向涨芯10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磨棒20的周向侧壁上对应安装孔的长度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槽23;涨芯10朝向磨棒20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且涨芯10与磨棒20通过第一外螺纹12及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磨棒20的中部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一打磨部241,磨棒20于第一打磨部241朝向涨芯10的一侧呈环形突出设置有第二打磨部242,第二打磨部242的外径大于第一打磨部241的外径。如此能同时对工件100的一个孔内的两种不同直径的内孔进行打磨或抛光、工作效率高且同心度较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