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轮机检修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7094发布日期:2020-09-23 01:4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轮机检修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轮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砂轮机检修罩。



背景技术:

在轴承等精磨器械的加工过程中常用到砂轮机,砂轮机能够对轴承等器械进行刃磨,实现轴承等器械的成型。砂轮机在工作过程中,需通过砂轮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刃磨,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铁屑在砂轮机周围飞散;并且,由于砂轮机上的砂轮与金属原材料之间的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部分铁屑容易受热形成火星,铁屑与火星一旦扩散到外界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易对现场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现今,为了防止铁屑与火星四处飞溅,一般需要于砂轮机的砂轮上方罩设一砂轮罩,并在砂轮罩上设置给水器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屑进行降温;这种方法虽然减小了火星的产生量并能够防止铁屑外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传统的砂轮罩通常与砂轮机固定连接,安装拆卸不便,当需要对砂轮机内的部件进行检修时,需人工拆卸砂轮罩,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方便对砂轮机进行检修、实用性强的砂轮机检修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砂轮机检修罩,包括罩设于砂轮机上端的检修罩本体,所述检修罩本体包括设置于砂轮机的一端第一壳体、罩设于砂轮机砂轮上方的第二壳体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壳体抬起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顶端朝向第二壳体弯折,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两侧,且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底端设置有支撑组件,且输出端连接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检修罩包括检修罩本体,检修罩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驱动装置,第二壳体罩设于砂轮的上方,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壳体向上抬起,省去了人工拆卸检修罩本体的过程,使砂轮机的检修过程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设置于砂轮机一侧,能够配合第二壳体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火星外泄;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第二壳体向上抬起,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发生碰撞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换向器、设置于所述换向器输出端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转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换向器和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和换向器的作用下带动转轴转动。减速机用于控制驱动电机与转轴之间传动比,能够使转轴带动第二壳体稳定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速机为双速减速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机为双速减速机。相对于单速减速机,双速减速机具有两种变速比,适用于输出扭矩变化大的场合,实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并与相邻连接板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通过连接盘与两个连接板螺栓连接,螺栓连接连接稳定,且可拆卸,方便对第二壳体进行养护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砂轮机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砂轮机的一侧,用于配合第二壳体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火星外泄;并且,第一壳体能够对转轴进行支撑,其与砂轮机固定连接,提高了转轴以及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壳体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套设于转轴外侧,且外壁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筒,并通过两个连接筒与转轴转动连接,两个连接筒在实现转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同时,能够对转轴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内匹配设置有防尘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个所述连接筒内防尘圈不限于一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筒内设置有防尘圈,防尘圈不限于一组。防尘圈能够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与火星渗入连接筒与转轴之间,对转轴的转动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端的若干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加强筋,能够稳定的支撑驱动电机、换向器和减速机,以保证第二壳体能够正常抬起与落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给水接头,所述给水接头设置于砂轮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给水接头,给水接头能够连接给水器,对砂轮机的砂轮进行滴水降温,减少火星和扬尘的产生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检修罩包括检修罩本体,检修罩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驱动装置,第二壳体罩设于砂轮的上方,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壳体向上抬起,省去了人工拆卸检修罩本体的过程,使砂轮机的检修过程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设置于砂轮机一侧,能够配合第二壳体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火星外泄;

3.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并通过自身转动带动第二壳体向上抬起,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发生碰撞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筒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21、连接板;22、转轴;221、连接盘;23、给水接头;24、连接筒;241、防尘圈;3、驱动装置;31、驱动电机;32、换向器;33、减速器;4、支撑组件;41、支撑板;4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砂轮机检修罩,包括检修罩本体,检修罩本体罩设于砂轮机的上方,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驱动装置3,第一壳体1固定设置于砂轮机的一端,且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4;驱动装置3设置于支撑组件4的上方,其输出端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第二壳体2罩设于砂轮机的砂轮上方,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板21,两个连接板21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22,并通过转轴22与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3能够通过转轴22带动第二壳体2向上抬起,并向下恢复至初始位置,省去了人工拆卸检修罩本体的过程,使砂轮机的检修过程更加方便。

参照图2和图3,第二壳体2的顶端设置有给水接头23,给水接头23设置于砂轮的上方,能够连接给水器,对砂轮处进行滴水降温,并减少铁屑的飞溅和火星的产生量。转轴2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221,连接盘221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板21相互远离的一侧,并与分别与相邻的连接板21螺栓连接。当需要对砂轮机进行检修时,驱动装置3带动转轴22转动,转轴22通过连接盘221和连接板21的带动第二壳体2向上抬起,并于检修完成后将第二壳体2恢复至初始位置。

参照图2和图4,第一壳体1的顶端朝向第二壳体2弯折,能够配合第二壳体2全面罩设于砂轮机的上方,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火星外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保证转轴22能够正常转动,并带动第二壳体2向上抬起,第二壳体2内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连接筒24,两个连接筒24的套设于转轴22的外侧,且外壁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连接筒24的内圈设置有至少一个嵌槽,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筒24内均设置有两个嵌槽,且各个嵌槽内均设置有防尘圈241。防尘圈241能够有效的防止砂轮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火星和铁屑进入连接筒24与转轴22的连接端,对转轴22的转动造成影响。

参照图1,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板41和若干加强筋42,支撑板41水平设置于驱动装置3的底端,并与第一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若干加强筋42均与排布于支撑板41和第一壳体1之间,配合支撑板41稳定支撑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换向器32和减速器33,换向器32设置于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并与减速器33连接;减速器33为双速减速机,具有两种变速比,适用于输出扭矩变化大的场合,能够在驱动电机3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壳体2向上抬起或向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时,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配合罩设于砂轮机的上方,给水接头23连接给水器,对运转的砂轮进行滴水降温,防止砂轮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火星外泄。当需要对砂轮机进行检修时,启动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转轴22转动,并通过连接盘221和连接板21带动第二壳体2向上抬起;完成砂轮机的检修后,通过驱动装置3使第二壳体2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