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4198发布日期:2020-06-16 20:0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盖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井盖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井盖主要用来封住城市道路中的地底下水道的排流处理口,一般有两种井盖其分别为圆形和方形,在市政的施工中,一般会采用圆形井盖,因为圆形的井盖不容易出现倾斜。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井盖压铸模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井盖一般需要通过模具对于原材料的压铸而形成的,通常是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其重量偏大,并且整个井盖为一体化成型,且其侧面边缘与模具充分匹配,从而导致其在脱模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通过背侧的导柱件持续性的冲击,才能够令井盖从模具中脱离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井盖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井盖一般需要通过模具对于原材料的压铸而形成的,通常是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其重量偏大,并且整个井盖为一体化成型,且其侧面边缘与模具充分匹配,从而导致其在脱模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通过背侧的导柱件持续性的冲击,才能够令井盖从模具中脱离开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井盖压铸模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井盖压铸模具,其结构包括上模板、内锁销、井盖压铸盘、下模释锁装置、底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释锁装置相嵌合,所述内锁销与下模释锁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压铸盘与下模释锁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模释锁装置底部设有底板。

所述下模释锁装置包括活动压板、扣压机构、下模板、导柱撑片,所述活动压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板,所述导柱撑片与活动压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扣压机构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板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扣压机构包括撑架、导柱、弧形填充架、反向辅牵机构、内撑条,所述撑架与弧形填充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反向辅牵机构与弧形填充架背部相贴合,所述内撑条每组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弧形填充架上,所述反向辅牵机构与导柱相连接,弧形填充架能够对井盖的边缘进行贴合加压。

作为优选,所述反向辅牵机构包括三相扣拉片、锁套、夹条、牵制带,所述三相扣拉片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夹条内部,所述锁套与夹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牵制带与三相扣拉片固定连接在一起,夹条能够通过嵌入弧形填充架中,通过借助其侧向约束力,继而能够实现九十度的垂直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三相扣拉片包括固定条、锁条、拉片、三角反制条,所述固定条与三角反制条相连接,所述固定条通过锁条与拉片固定连接在一起,三相扣拉片每组共设有三个,其能够从三个角度进行同步拉动,进而能够同时对夹条进行牵拉。

作为优选,所述牵制带包括孔槽、带条、横片、弹条,所述孔槽与弹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带条内部设有横片,所述横片每组共设有前后两片,能够较好的对带条的韧性起到增强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三角反制条包括三角厚片、内三角槽、反向锁套、中销条,所述反向锁套通过中销条与三角厚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三角厚片内部设有内三角槽,能够在受制拉升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空槽,令左右两侧的合力能够均匀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弹条中间设有多个孔槽,且其呈长条形状,中间的孔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进而能够在拉升的状态下,能够增加其承受上限。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填充架呈弧形的状态,且其中间的厚度相较于左右两侧的厚度较大,能够通过左右两侧的合力,进而令中间厚度较大的区域承受较大的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通过在井盖压铸前的合模状态,通过合模之间的压力,推压导柱,扣压机构朝向中间靠拢,形成一个井盖的压铸内腔,在将井盖进行压铸一体化成型后,能够通过释放,令扣压机构重新松开,从而使压铸完成后的井盖得到拓展后的空间,从而能够便于其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井盖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模释锁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压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反向辅牵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三相扣拉片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三角反制条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牵制带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板-1、内锁销-2、井盖压铸盘-3、下模释锁装置-4、底板-5、活动压板-41、扣压机构-42、下模板-43、导柱撑片-44、撑架-a1、导柱-a2、弧形填充架-a3、反向辅牵机构-a4、内撑条-a5、三相扣拉片-a41、锁套-a42、夹条-a43、牵制带-a44、固定条-a411、锁条-a412、拉片-a413、三角反制条-a414、三角厚片-q1、内三角槽-q2、反向锁套-q3、中销条-q4、孔槽-aa1、带条-aa2、横片-aa3、弹条-aa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盖压铸模具,其结构包括上模板1、内锁销2、井盖压铸盘3、下模释锁装置4、底板5,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释锁装置4相嵌合,所述内锁销2与下模释锁装置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压铸盘3与下模释锁装置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模释锁装置4底部设有底板5。

所述下模释锁装置4包括活动压板41、扣压机构42、下模板43、导柱撑片44,所述活动压板4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板43,所述导柱撑片44与活动压板4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扣压机构4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板43内部。

其中,所述扣压机构42包括撑架a1、导柱a2、弧形填充架a3、反向辅牵机构a4、内撑条a5,所述撑架a1与弧形填充架a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反向辅牵机构a4与弧形填充架a3背部相贴合,所述内撑条a5每组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弧形填充架a3上,所述反向辅牵机构a4与导柱a2相连接,弧形填充架a3能够对井盖的边缘进行贴合加压。

其中,所述反向辅牵机构a4包括三相扣拉片a41、锁套a42、夹条a43、牵制带a44,所述三相扣拉片a4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夹条a43内部,所述锁套a42与夹条a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牵制带a44与三相扣拉片a41固定连接在一起,夹条a43能够通过嵌入弧形填充架a3中,通过借助其侧向约束力,继而能够实现九十度的垂直压力。

其中,所述三相扣拉片a41包括固定条a411、锁条a412、拉片a413、三角反制条a414,所述固定条a411与三角反制条a414相连接,所述固定条a411通过锁条a412与拉片a413固定连接在一起,三相扣拉片a41每组共设有三个,其能够从三个角度进行同步拉动,进而能够同时对夹条a43进行牵拉。

其中,所述三角反制条a414包括三角厚片q1、内三角槽q2、反向锁套q3、中销条q4,所述反向锁套q3通过中销条q4与三角厚片q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三角厚片q1内部设有内三角槽q2,能够在受制拉升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空槽,令左右两侧的合力能够均匀稳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通过上模板1与下模释锁装置4合模的过程中,由于a2受到推置,进而能够令其牵制牵制带a44在对于反向辅牵机构a4的拉动状态下,由于反向辅牵机构a4左侧固定锁定在导柱a2的中间位置,能够被动牵拉的同时将拉力转移到a3上,并且令弧形填充架a3能够朝向中间靠近,而在下模板43内部嵌装有4个扣压机构42,其在同时朝向内侧靠近贴合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井盖的外环压铸面,从而能够在井盖压制完成的状态下,开模释放的同时,令牵制带a44的被动拉力释放的过程中,三角反制条a414三角拉升的状态逐渐缩短恢复,继而才能够令弧形填充架a3得以释放,释放后的弧形填充架a3会降低对于井盖的约束,从而能够令井盖横向活动空间增加,进而可以直接对井盖进行脱模释放。

实施例2

如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盖压铸模具,所述牵制带a44包括孔槽aa1、带条aa2、横片aa3、弹条aa4,所述孔槽aa1与弹条aa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带条aa2内部设有横片aa3,所述横片aa3每组共设有前后两片,能够较好的对带条aa2的韧性起到增强的作用。

其中,所述弹条aa4中间设有多个孔槽aa1,且其呈长条形状,中间的孔槽aa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进而能够在拉升的状态下,能够增加其承受上限。

其中,所述弧形填充架a3呈弧形的状态,且其中间的厚度相较于左右两侧的厚度较大,能够通过左右两侧的合力,进而令中间厚度较大的区域承受较大的压力。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牵制带a44在被动拉动的过程中,由于由于其内部间隔一小段距离设有横片aa3,并且横片aa3每组共设有两条,并且前后叠加,在中间夹持有弹条aa4,并且在弹条aa4中间隔固定距离设有孔槽aa1,其组合能够在牵制带a44整体在受到拉伸的过程中,保持其持续性的拉力,且不容易出现形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