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7284发布日期:2020-11-06 16:5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件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的提高,智能化,汽车的车型改款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汽车板材进行焊接之后,由于焊接连接出突出,为了外形美观需要将焊缝进行打磨,或者将板材焊接之后两侧进行打磨,便于后续的安装使用,但是传统的板材打磨均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打磨前,板材的拿取也是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导致在板材加工生产上,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人力工作时间较长具有疲劳期,所以单纯的通过人工操作无法满足如今的工作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包括矩形架体以及机器人快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架体上设有移动调节结构,所述机器人快换盘安装于移动调节结构上,所述矩形架体上壁面且靠近移动调节结构的右端前方设有支撑固定结构,所述矩形架体上且位于支撑固定结构上方设有打磨结构,所述矩形架体上设有移动翻转结构。

所述移动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以及条形支撑板;

所述矩形架体上壁面开设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电动滑轨安置于第一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电动滑轨上固定有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一承载架上安装有一对第一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凹槽,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丝杠模组,每个所述第一丝杠模组的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承载架,每个所述第二承载架共同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条形支撑板安置于第一支架上壁面,所述条形支撑板上壁面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所述第二电动滑轨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二电动滑轨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承载架,所述机器人快换盘安置于第三承载架上,所述第一承载架下壁面设有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所述第二承载架下壁面设有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

所述支撑固定结构包括:一对第二支撑架、第一伸缩电机以及第一支撑杆;

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架呈对称固定于矩形架体上壁面,且靠近第一条形凹槽右端前方,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架上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条形豁槽,每个所述条形豁槽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伸缩电机分别插装于每个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部,每个所述第一伸缩电机驱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一压板,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每个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均插装有第一导杆,每个所述第一导杆上套装有滑体,每个所述滑体上均安装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安置于每个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每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上均安装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对应的所述滑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下壁面均安装有第一支柱,每个所述第一支柱下壁面均安装有与矩形架体上壁面相搭接的滚轮。

所述打磨结构包括:一对第二电动推杆、条形滑轨、第一伺服电机以及第一步进电机;

所述矩形架体上且位于第一条形凹槽与一对第二支撑架之间开设有第四条形凹槽,所述条形滑轨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部,所述条形滑轨上安装有一对移动轮,所述一对第二电动推杆分别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左右两侧壁面,每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驱动端均安装有第二顶杆,每个所述第二顶杆均与所对应的移动轮相连接,每个所述移动轮上均安装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二丝杠模组,每个所述第二丝杠模组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镶嵌于每个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均安装有第一条形板,每个所述第一条形板上安装有第三丝杠模组,每个所述第三丝杠模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安装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装有砂轮。

所述移动翻转结构包括:第三电动滑轨、第二步进电机、第四丝杠模组、第三步进电机以及第二伸缩电机;

所述矩形架体前壁面开设有第五条形凹槽,所述第三电动滑轨安置于第五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三电动滑轨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承载架,所述第四承载架上安装有第四支撑架,所述第四丝杠模组安置于第四支撑架上,所述第四丝杠模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支座,所述第四支座上安装有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下壁面中心处安装有第二驱动安装座,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置于第二驱动安装座下壁面,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固定有第三驱动安装座,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安置于第三驱动安装座上,所述第三步进电机驱动端上插装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上安装条形架,所述条形架上开设有矩形豁槽,所述矩形豁槽内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驱动端插入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伸缩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顶杆,所述第三顶杆一端安装有第二压板。

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支柱;

所述矩形架体上壁面位于第一承载架下方并位于第一电动滑轨两侧开设有第一条形滑槽,所述第二支柱安置于第一承载架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一条形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轮安置于第二支柱下壁面,且与第一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所述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滑轮以及第三支柱;

所述条形支撑板上壁面位于第二承载架下方并位于第二电动滑轨两侧开设有第二条形滑槽,所述第三支柱安置于第二承载架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二条形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轮安置于第三支柱下壁面,且第二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所述第一支架上且位于条形支撑板两侧开设有一对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矩形架体上安装有贯穿每个所述第三圆形通孔的一对第二导杆,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与条形支撑板相连接的加强筋。

每个所述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贯穿每个所述滑体的第三导杆。

所述矩形架体下壁面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下壁面均安装有垫板。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让工件加工方便节省人力,移动调节结构通过使用快换枪盘可以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因此避免了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缩短了技改时间,便于物料拿取,将需要打磨的物料拿取运输,将工件放置在支撑固定结构上,便于后续操作,无需人工手动拿取支撑板材,并且使用时位置调整灵活,达到拿取板材灵活方便,支撑固定结构,对需要打磨的板材进行固定支撑,无需人工手动支撑拿取,能够自动夹紧固定板材,便于后续打磨结构操作时,更加板材固定不会发生偏移,打磨结构,对板材进行打磨,可以打磨板材之间连接的焊缝,或者打磨板材两端以及表面,打磨方式多样,提高打磨效果,移动翻转结构,便于将支撑固定结构上的板材拿取,转动板材调整板材加工面,无需人工拿取板材转面,提高本装置整体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支撑固定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打磨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移动调节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打磨结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固定支撑结构俯视图。

图中,1、矩形架体;2、机器人快换盘;3、第一电动滑轨;4、第二电动滑轨;5、条形支撑板;6、第一承载架;7、第一支撑架;8、第一丝杠模组;9、第二承载架;10、第一支架;11、立柱;12、第三承载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导杆;15、第一伸缩电机;16、第一支撑杆;17、第一压板;18、第一导杆;19、滑体;20、第一电动推杆;21、第一顶杆;22、第一支柱;23、滚轮;24、第二电动推杆;25、条形滑轨;26、第一伺服电机;27、第一步进电机;28、移动轮;29、第二顶杆;30、第三支撑架;31、第二丝杠模组;33、第一连接杆;34、第一条形板;35、第三丝杠模组;36、第三支座;37、第一驱动安装座;38、第二连接杆;39、砂轮;40、第三电动滑轨;41、第二步进电机;42、第三步进电机;43、第二伸缩电机;44、第四承载架;45、第四支撑架;46、第四丝杠模组;47、第四支座;48、第二条形板;49、第二驱动安装座;50、第三连接杆;51、第三驱动安装座;52、第四连接杆;53、条形架;54、第三顶杆;55、第二压板;56、第一滑轮;57、第二支柱;58、第二滑轮;59、第三支柱;60、加强筋;61、第二导杆;62、第一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工件生产用可打磨并具有夹取功能的生产机床,包括矩形架体1以及机器人快换盘2,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调节结构,机器人快换盘2安装于移动调节结构上,矩形架体1上壁面且靠近移动调节结构的右端前方设有支撑固定结构,矩形架体1上且位于支撑固定结构上方设有打磨结构,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翻转结构。

进一步地,移动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电动滑轨3、第二电动滑轨4以及条形支撑板5;

矩形架体1上壁面开设有第一条形凹槽,第一电动滑轨3安置于第一条形凹槽内部,第一电动滑轨3上固定有第一承载架6,第一承载架6上安装有一对第一支撑架7,每个第一支撑架7上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凹槽,每个第二条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丝杠模组8,每个第一丝杠模组8的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承载架9,每个第二承载架9共同安装有第一支架10,条形支撑板5安置于第一支架10上壁面,条形支撑板5上壁面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第二电动滑轨4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第二电动滑轨4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承载架12,机器人快换盘2安置于第三承载架12上,第一承载架6下壁面设有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第二承载架9下壁面设有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

进一步地,支撑固定结构包括:一对第二支撑架13、第一伸缩电机15以及第一支撑杆16;

一对第二支撑架13呈对称固定于矩形架体1上壁面,且靠近第一条形凹槽右端前方,一对第二支撑架13上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条形豁槽,每个条形豁槽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通孔,第一伸缩电机15分别插装于每个第一圆形通孔内部,每个第一伸缩电机15驱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一压板17,一对第二支撑架13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每个第一矩形凹槽内均插装有第一导杆18,每个第一导杆18上套装有滑体19,每个滑体19上均安装有第一支座62,第一支撑杆16分别安置于每个第一支座62上,第一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0,每个第一电动推杆20一端上均安装有第一顶杆21,第一顶杆21与所对应的滑体19相连接,第一支座62下壁面均安装有第一支柱22,每个第一支柱22下壁面均安装有与矩形架体1上壁面相搭接的滚轮23。

进一步地,打磨结构包括:一对第二电动推杆24、条形滑轨25、第一伺服电机26以及第一步进电机27;

矩形架体1上且位于第一条形凹槽与一对第二支撑架13之间开设有第四条形凹槽,条形滑轨25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部,条形滑轨25上安装有一对移动轮28,一对第二电动推杆24分别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左右两侧壁面,每个第二电动推杆24驱动端均安装有第二顶杆29,每个第二顶杆29均与所对应的移动轮28相连接,每个移动轮28上均安装有第三支撑架30,第三支撑架30上固定有第二丝杠模组31,每个第二丝杠模组31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支座33,第一步进电机27镶嵌于每个第二支座33上,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2,每个第一连接杆32上均安装有第一条形板34,每个第一条形板34上安装有第三丝杠模组35,每个第三丝杠模组35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支座36,第三支座36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安装座37,第一伺服电机26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37上,第一伺服电机26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8,第二连接杆38上套装有砂轮39。

进一步地,移动翻转结构包括:第三电动滑轨40、第二步进电机41、第四丝杠模组46、第三步进电机42以及第二伸缩电机43;

矩形架体1前壁面开设有第五条形凹槽,第三电动滑轨40安置于第五条形凹槽内部,第三电动滑轨40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承载架44,第四承载架44上安装有第四支撑架45,第四丝杠模组46安置于第四支撑架45上,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支座47,第四支座47上安装有第二条形板48,第二条形板48下壁面中心处安装有第二驱动安装座49,第二步进电机41安置于第二驱动安装座49下壁面,第二步进电机41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连接杆50,第三连接杆50上固定有第三驱动安装座51,第三步进电机42安置于第三驱动安装座51上,第三步进电机42驱动端上插装有第四连接杆52,第四连接杆52上安装条形架53,条形架53上开设有矩形豁槽,矩形豁槽内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二伸缩电机43驱动端插入第二圆形通孔,第二伸缩电机43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顶杆54,第三顶杆54一端安装有第二压板55。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56以及第二支柱57;

矩形架体1上壁面位于第一承载架6下方并位于第一电动滑轨3两侧开设有第一条形滑槽,第二支柱57安置于第一承载架6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一条形滑槽内部,第一滑轮56安置于第二支柱57下壁面,且与第一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进一步地,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滑轮58以及第三支柱59;

条形支撑板5上壁面位于第二承载架9下方并位于第二电动滑轨4两侧开设有第二条形滑槽,第三支柱59安置于第二承载架9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二条形滑槽内部,第二滑轮58安置于第三支柱59下壁面,且第二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0上且位于条形支撑板5两侧开设有一对第三圆形通孔,矩形架体1上安装有贯穿每个第三圆形通孔的一对第二导杆61,第一支架10上安装有与条形支撑板5相连接的加强筋60。

进一步地,每个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贯穿每个滑体19的第三导杆14。

进一步地,矩形架体1下壁面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立柱11,每个立柱11下壁面均安装有垫板。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矩形架体1以及机器人快换盘2,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调节结构,机器人快换盘2安装于移动调节结构上,矩形架体1上壁面且靠近移动调节结构的右端前方设有支撑固定结构,矩形架体1上且位于支撑固定结构上方设有打磨结构,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翻转结构,移动调节结构通过快换枪盘可以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因此避免了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缩短了技改时间,便于物料拿取,将需要打磨的物料放置在支撑固定结构上,便于后续操作,无需人工手动拿取支撑板材,并未位置调整灵活的调整,达到拿取板材灵活方便,支撑固定结构,对需要打磨的板材进行固定支撑,无需人工手动支撑拿取,能够自动夹紧固定板材,便于后续打磨结构操作时,更加方便,打磨结构,对板材进行打磨,可以打磨板材之间连接的焊缝,或者打磨板材两端以及表面,打磨方式多样,提高打磨效果,移动翻转结构;拿取板材,转动板材调整板材加工面,无需人工拿取板材转面,提高本装置整体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案中,包括矩形架体1以及机器人快换盘2,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调节结构,机器人快换盘2安装于移动调节结构上,矩形架体1上壁面且靠近移动调节结构的右端前方设有支撑固定结构,矩形架体1上且位于支撑固定结构上方设有打磨结构,矩形架体1上设有移动翻转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矩形架体1,起到让本装置合理的规范安装,通过移动调节结构能够夹取板材后,合理的移动,将其放置在支撑固定结构上,通过打磨结构,对放置完成的板材进行打磨,通过移动翻转结构,对板材进行翻转转面,让板材在加工时,减少人工手动操作。

移动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电动滑轨3、第二电动滑轨4以及条形支撑板5;

矩形架体1上壁面开设有第一条形凹槽,第一电动滑轨3安置于第一条形凹槽内部,第一电动滑轨3上固定有第一承载架6,第一承载架6上安装有一对第一支撑架7,每个第一支撑架7上均开设有第二条形凹槽,每个第二条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丝杠模组8,每个第一丝杠模组8的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承载架9,每个第二承载架9共同安装有第一支架10,条形支撑板5安置于第一支架10上壁面,条形支撑板5上壁面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第二电动滑轨4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第二电动滑轨4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承载架12,机器人快换盘2安置于第三承载架12上,第一承载架6下壁面设有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第二承载架9下壁面设有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架体1上的第一条形凹槽内安装第一电动滑轨3,第一电动滑轨3横置,所以第一电动滑轨3能够左右移动,第一电动滑轨3移动端能够带动第一承载架6左右移动,第一承载架6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撑架7上的第一丝杠模组8竖置安装,所以第一支撑架7上的第一丝杠模组8移动端上下移动,带动第一支架10上的条形支撑板5上下移动,条形支撑板5上的第二电动滑轨4纵向安装,所以第二电动滑轨4移动端能够前后移动,带动第二承载架9上的机器人快换盘2前后移动,从而形成在使用时,第一电动滑轨3左右移动达到让机器人快换盘2左右调整位置,通过第二丝杠模组31移动端上下移动,调整让机器人快换盘2使用高度,通过第二电动滑轨4移动端前后移动,带动机器人快换盘2前后,让机器人快换盘2在使用位置角度能够灵活改变,通过机器人快换盘2夹取板材后,第一电动滑轨3移动端向左移动,经过让板材越过支撑固定结构,之后第二电动滑轨4移动端向前移动,之后机器人快换盘2摆动下降,调整夹取的板材角度,将板材与支撑固定结构的条形豁槽对应,之后第一电动滑轨3向右移动,板材插入条形豁槽内部,便于后续的固定支撑,达到将板材放置在支撑固定结构上。

支撑固定结构包括:一对第二支撑架13、横板14、第一伸缩电机15以及第一支撑杆16;

一对第二支撑架13呈对称固定于矩形架体1上壁面,且靠近第一条形凹槽右端前方,一对第二支撑架13上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条形豁槽,每个条形豁槽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通孔,第一伸缩电机15分别插装于每个第一圆形通孔内部,每个第一伸缩电机15驱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一压板17,一对第二支撑架13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每个第一矩形凹槽内均插装有第一导杆18,每个第一导杆18上套装有滑体19,每个滑体19上均安装有第一支座62,第一支撑杆16分别安置于每个第一支座62上,第一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0,每个第一电动推杆20一端上均安装有第一顶杆21,第一顶杆21与所对应的滑体19相连接,第一支座62下壁面均安装有第一支柱22,每个第一支柱22下壁面均安装有与矩形架体1上壁面相搭接的滚轮23;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第二支撑架13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第二支撑架13上的条形豁槽,便于通过机器人快换盘2夹取板材后将板材插入条形豁槽内部,通过第一伸缩电机15驱动端伸展,压住板材,从而形成固定支撑,条形豁槽内部空间开设可以较大,便于不同大小的板材放置在条形豁槽内,板材两端放置在条形豁槽内部,从而支撑板材,之后第一电动推杆20驱动端能够伸缩,在第一电动推杆20伸缩时,推动第一导杆18上的滑体19移动,从而将滑体19上第一支座62支撑的第一支撑杆16推动调整位置,板材较宽时,两端没有合理的支撑点,导致塌陷时,通过第一支撑杆16支撑板材底部,起到支撑板材,第一支座62下壁面的第一支柱22安装滚轮23,滚轮23能够在矩形架体1上壁面滚动,从而支撑第一支撑杆16,并且滚轮23能够滚动,不会阻碍第一支撑杆16移动调整位置。

打磨结构包括:一对第二电动推杆24、条形滑轨25、第一伺服电机26以及第一步进电机27;

矩形架体1上且位于第一条形凹槽与一对第二支撑架13之间开设有第四条形凹槽,条形滑轨25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部,条形滑轨25上安装有一对移动轮28,一对第二电动推杆24分别安置于第四条形凹槽内左右两侧壁面,每个第二电动推杆24驱动端均安装有第二顶杆29,每个第二顶杆29均与所对应的移动轮28相连接,每个移动轮28上均安装有第三支撑架30,第三支撑架30上固定有第二丝杠模组31,每个第二丝杠模组31移动端上均安装有第二支座33,第一步进电机27镶嵌于每个第二支座33上,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2,每个第一连接杆32上均安装有第一条形板34,每个第一条形板34上安装有第三丝杠模组35,每个第三丝杠模组35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三支座36,第三支座36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安装座37,第一伺服电机26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37上,第一伺服电机26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8,第二连接杆38上套装有砂轮39;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滑轨25上的移动轮28能够移动,并且第四条形凹槽内的第二电动推杆24上的第二顶杆29与移动轮28相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24驱动端伸缩时,能够推动移动轮28移动,从而调整移动轮28之间的距离,便于砂轮39之间能够调整位置,达到根据板材不同的宽度或者打磨位置进行调整砂轮39位置,移动轮28上的第三承载架12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三支撑架30上竖置的第二丝杠模组31,第二丝杠模组31移动端能够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支座33上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2支撑的第一条形板34上下移动,达到调整第一伺服电机26上第一连接杆32连接的砂轮39的使用高度,第一条形板34上的第三丝杠模组35移动端上安装的第三支座36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一伺服电机26上的第二连接杆38的砂轮39,第三丝杠模组35移动端能够前后,带动砂轮39前后移动,达到砂轮39调整前后位置,让砂轮39使用灵活,位置调整之后与板材搭接,开始打磨,砂轮39前后以及左右移动,调整打磨位置区域,增加打磨面积,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端能够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在需要打磨板材两侧时,砂轮39能够打磨板材,则可以无需转动第一条形板34,若是打磨无法完成时,可以通过第一步进电机27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一条形板34逆时针转动,达到调整砂轮39的使用位置。

移动翻转结构包括:第三电动滑轨40、第二步进电机41、第三步进电机42以及第二伸缩电机43;

矩形架体1前壁面开设有第五条形凹槽,第三电动滑轨40安置于第五条形凹槽内部,第三电动滑轨40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承载架44,第四承载架44上安装有第四支撑架45,第四丝杠模组46安置于第四支撑架45上,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上安装有第四支座47,第四支座47上安装有第二条形板48,第二条形板48下壁面中心处安装有第二驱动安装座49,第二步进电机41安置于第二驱动安装座49下壁面,第二步进电机41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连接杆50,第三连接杆50上固定有第三驱动安装座51,第三步进电机42安置于第三驱动安装座51上,第三步进电机42驱动端上插装有第四连接杆52,第四连接杆52上安装条形架53,条形架53上开设有矩形豁槽,矩形豁槽内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二伸缩电机43驱动端插入第二圆形通孔,第二伸缩电机43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三顶杆54,第三顶杆54一端安装有第二压板5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动滑轨40横置安装在矩形架体1上,所以第三电动滑轨40移动端能够左右移动,带动第四承载架44左右移动,第四承载架44上的第四支撑架45竖置安装的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条形板48上下移动,第二条形板48上的第二步进电机41驱动端能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三步进电机42驱动端的第四连接杆52上的条形架53转动,使用时,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下降,将条形架53上的矩形豁槽与板材对齐,第三电动滑轨40向左移动,将条形架53上的矩形豁槽插在支撑固定结构的板材上,之后第一伸缩电机15驱动端驱动缩紧,不再顶住夹住板材,之后矩形豁槽内的第二伸缩电机43驱动端伸展顶住板材,之后第三电动滑轨40向右移动,将板材通过条形豁槽内抽出,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升起,之后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端转动,让板材水平转动,第二步进电机41驱动端转动,让板材翻转,调整正反面,调整完成之后,第四丝杠模组46移动端下降,从而将板材再次插入条形豁槽内部,便于再次打磨。

第一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56以及第二支柱57;

矩形架体1上壁面位于第一承载架6下方并位于第一电动滑轨3两侧开设有第一条形滑槽,第二支柱57安置于第一承载架6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一条形滑槽内部,第一滑轮56安置于第二支柱57下壁面,且与第一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支柱57上的第一滑轮56插入第一条形豁槽内部,从而在第一承载架6移动时,第一滑轮56移动,不会阻碍第一承载架6移动,同时能够对第一承载架6起到支撑作用。

第二辅助支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滑轮58以及第三支柱59;

条形支撑板5上壁面位于第二承载架9下方并位于第二电动滑轨4两侧开设有第二条形滑槽,第三支柱59安置于第二承载架9下壁面,且下端插入第二条形滑槽内部,第二滑轮58安置于第三支柱59下壁面,且第二条形滑槽内下壁面相搭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柱59上的第二滚轮23插入第二条形豁槽内部,在第二承载架9移动时,第二滑轮58能够在第二条形豁槽内移动,不会阻碍第二承载架9移动轮,同时起到支撑第二承载架9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0上且位于条形支撑板5两侧开设有一对第三圆形通孔,矩形架体1上安装有贯穿每个第三圆形通孔的一对第二导杆61,第一支架10上安装有与条形支撑板5相连接的加强筋60;通过第二导杆61贯穿第一支架10上的第三圆形通孔,便于第一支架10升降不会倾斜偏移,通过加强筋60起到支撑条形支撑板5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每个矩形凹槽内均安装有贯穿每个滑体19的第三导杆14;通过第三导杆14贯穿滑体19,防止滑体19移动时发生倾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矩形架体1下壁面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立柱11,每个立柱11下壁面均安装有垫板;通过立柱11用于固定支撑本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