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0180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行业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工作效率和节约能源,积极配合新技术进行研发,其中散热器是主要对象,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散热设备有利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的发挥,一般来说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水泵和节温器等部件,这些部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就能为汽车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整个系统的高效和稳定运行才能够为发动机提供一个合适的温度环境,在众多的冷却部件当中,散热器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冷却液在散热器芯体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体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通过外界空气流的交换,将高温热量发散到空气中的散热装置,而在这个过程中散热器芯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有的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在散热器芯体成型加工过程中,用于加工散热器芯体的物料容易由模具中泄出,对物料造成浪费,并且散热器芯体成型之后的边缘具有较多的毛边,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剔除,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具备密封性好和除毛边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在散热器芯体成型加工过程中,用于加工散热器芯体的物料容易由模具中泄出,对物料造成浪费,并且散热器芯体成型之后的边缘具有较多的毛边,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剔除,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底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部的轴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具顶部的轴心处与下模具顶部的轴心处且位于凹槽的背面均开设有物料注入口,两个物料注入口之间连通,所述物料注入口远离上模具的一端与凹槽连通,所述上模具顶部的两侧与下模具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凹槽的背面均开设有脱模剂注入口,两个脱模剂注入口之间连通,所述脱模剂注入口远离上模具的一端与凹槽连通,所述脱模剂注入口内腔两侧之间的顶部螺栓连接有密封螺栓,所述上模具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上模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活动杆的一端贯穿至下模具远离凹槽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下模具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拉杆相适配的第一通槽,所述活动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密封板相适配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凹槽之间连通,所述下模具正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凹槽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下模具正面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活动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背面与凹槽相接触,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凹槽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上模具、下模具、凹槽、物料注入口、脱模剂注入口、密封螺栓、弹簧、活动杆、固定杆、拉杆、第一通槽、刀片、密封板、第二通槽、第一开口、固定板、活动板、挡板和第二开口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凹槽形成一个与散热器芯体相适配的密闭的成型内腔,且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内腔中成型之后,能够将其毛边去除,从而减少了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因物料从模具中外泄造成的浪费,并且避免了人工剔除毛边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能够使密封板的水平移动更加稳定顺畅,通过设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能够便于操作者拉动密封板和活动板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板的背面与凹槽相接触和固定板的顶部与凹槽相接触,能够使活动板、固定板和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从而避免物料的外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右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凹槽;4、物料注入口;5、脱模剂注入口;6、密封螺栓;7、弹簧;8、活动杆;9、固定杆;10、拉杆;11、第一通槽;12、刀片;13、密封板;14、第二通槽;15、第一开口;16、固定板;17、活动板;18、挡板;19、第二开口;20、第一滑块;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块;23、第二滑槽;24、第一把手;25、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具1,上模具1底部设置有下模具2,下模具2顶部的轴心处开设有凹槽3,上模具1顶部的轴心处与下模具2顶部的轴心处且位于凹槽3的背面均开设有物料注入口4,两个物料注入口4之间连通,物料注入口4远离上模具1的一端与凹槽3连通,上模具1顶部的两侧与下模具2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凹槽3的背面均开设有脱模剂注入口5,两个脱模剂注入口5之间连通,脱模剂注入口5远离上模具1的一端与凹槽3连通,脱模剂注入口5内腔两侧之间的顶部螺栓连接有密封螺栓6,上模具1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远离上模具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远离活动杆8的一端贯穿至下模具2远离凹槽3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拉杆10,下模具2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拉杆10相适配的第一通槽11,活动杆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12,刀片12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13,密封板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0,下模具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20相适配的第一滑槽21,通过设置第一滑块20和第一滑槽21,能够使密封板13的水平移动更加稳定顺畅,凹槽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密封板13相适配的第二通槽14,第二通槽14与凹槽3之间连通,下模具2正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5,凹槽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底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2,下模具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滑块22相适配的第二滑槽23,固定板16顶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7,密封板13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4,活动板17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5,通过设置第一把手24和第二把手25,能够便于操作者拉动密封板13和活动板17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活动板17的背面与凹槽3相接触,固定板16的顶部与凹槽3相接触,通过设置活动板17的背面与凹槽3相接触和固定板16的顶部与凹槽3相接触,能够使活动板17、固定板16和凹槽3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从而避免物料的外泄,固定板16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凹槽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8,下模具2正面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9,通过上模具1、下模具2、凹槽3、物料注入口4、脱模剂注入口5、密封螺栓6、弹簧7、活动杆8、固定杆9、拉杆10、第一通槽11、刀片12、密封板13、第二通槽14、第一开口15、固定板16、活动板17、挡板18和第二开口19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凹槽形3成一个与散热器芯体相适配的密闭的成型内腔,且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内腔中成型之后,能够将其毛边去除,从而减少了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因物料从模具中外泄造成的浪费,并且避免了人工剔除毛边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使用时,由于密封板13、凹槽3、活动板17、固定板16和挡板18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且与散热器芯体相适配的成型内腔,操作者将物料从上模具1的物料注入口4注入到凹槽3中,将密封螺栓6拧动排出成型内腔中的气体,待散热器芯体成型之后,操作者拉动第一把手24向正面移动,第一把手24向正面移动带动密封板13向正面移动,直至密封板13的背面与凹槽3的正面处于一个垂直水平面上,再下压两个拉杆10,两个拉杆10向下移动通过两个固定杆9带动活动杆8,活动杆8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刀片12向下移动,两个刀片12向下移动经过成型的散热器芯体边缘并将其边缘的毛边去除,直至刀片12的底部与固定板16的顶部相接触,反复同操作几次,即可去除成型后的散热器芯体边缘的毛边,再由脱模剂注入口5注入脱模剂,再拉动第二把手25向正面移动,第二把手25向正面移动通过活动板17、固定板16和挡板18的夹持作用,将成型后的散热器芯体带出下模具2,从而能够使凹槽3形成一个与散热器芯体相适配的密闭的成型内腔,且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内腔中成型之后,能够将其毛边去除,进而减少了散热器芯体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因物料从模具中外泄造成的浪费,并且避免了人工剔除毛边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