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2952发布日期:2021-02-20 11:0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退火处理,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制程。主要目的是:(1)释放应力,(2)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韧性,(3)产生特殊显微结构。目前,在金属线材,如铜线的生产过程中,铜线在拉伸后需要先对其进行退火处理,再进行后期的轧制、再拉伸等加工处理。
[0003]
传统的铜线在退火过程中是将线材堆摞在电炉的腔体内,通过炉罩的电加热装置对其进行高温加热处理。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作业的,而且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一根根的金属线材进行退火作业时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退火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1.将金属线材夹紧运输:设置承载板、上料机构、运输机构、牵引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加热炉、钢丝圈和一字型孔,所述加热炉和钢丝圈连接,所述一字型孔位于下料机构的一侧,所述钢丝圈位于运输机构和牵引机构之间,所述上料机构与运输机构对应,所述运输机构和牵引机构均与钢丝圈对应,首先,通过上料机构的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连接杆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连接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台进行运转,传送台在运输时可以使若干个连接柱进行同步移动,通过双杆双向气缸可以使上料夹具进行夹紧作业,将人工放置的金属线材夹紧并且通过传送台进行运输;
[0007]
步骤2.将上料夹具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当金属线材移动至运输机构的引导部件的一侧时,通过第三齿轮与运输部件的连接可以使运输部件提供的驱动力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齿轮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从可以使第一引导连接杆和第二引导连接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引导连接杆和第二引导连接杆分别带动第一引导转轴和第二引导转轴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引导转轴和第二引导转轴会呈相对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上料夹具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
[0008]
步骤3.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组件之间:等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引导转轴的一侧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五齿轮进行转动,第五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运输组件进行同步转动,并且第五齿轮还会带动第四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四齿轮可以带动第一运输组件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会呈相对方向进行转动,在通过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可以使引导部件进行转动;
[0009]
步骤4.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金属线材的一端在引导部件作用下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组件之间时,通过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组件带动金
属线材进行移动,使金属线材的一端从钢丝圈的一端移动至钢丝圈内,并且金属线材会贴着钢丝圈内的底端移动,此时会对金属线材进行加热;
[0010]
步骤5.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圈:当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并且移动至牵引机构的固定底座上的圆形孔内时,通过夹紧气缸使牵引夹具夹住金属线材的一端,在通过第三驱动电机使移动块向反方向移动,使牵引夹具带动金属线材进行移动;
[0011]
步骤6.金属线材自动下料:最后,通过牵引夹具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圈后,通过下料机构的移动气缸带动移动连接板使下料固定底座进行移动,使下料夹具移动至与金属线材对应,通过下料气缸使下料夹具将金属线材夹紧,在通过移动气缸使下料固定底座移动至原位,在通过第四驱动电机的驱动使转动连接杆带动转动连接箱进行180
°
的角度转变,使下料夹具与成品放置箱对应,然后通过下料气缸的驱动使下料夹具将金属线材放下,使金属线材进入成品放置箱内,从而可以完成对金属线材的下料作业。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1.本申请通过人工将若干根金属线材依次放置到上料机构上,通过运输机构将金属线材移动至运输机构上方,通过运输机构将金属线材进行运输,运输机构将金属线材从钢丝圈的一端运输进钢丝圈内,并且延伸出钢丝圈的另一端外,在通过牵引机构将延伸出钢丝圈另一端的金属线材牵引至钢丝圈外,在通过下料机构将作业完成的金属线材进行下料作业;通过上述的连接配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一根根的金属线材进行退火作业时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
[0014]
2.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实现了将金属线材夹紧运输、将上料夹具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组件之间、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以及圈金属线材自动下料,实现了金属线材的自动退火,自动化程度高,效率大大提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中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中夹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0023]
附图标记:承载板1、加热炉11、钢丝圈12、一字型孔13、上料机构2、第一电机底座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连接杆23、传送台24、夹紧部件25、连接柱251、双杆双向气缸252、上料夹具253、运输机构3、引导部件31、第一齿轮311、第一引导连接杆312、第一引导转轴313、第二齿轮314、第二引导连接杆315、第二引导转轴316、连接底座317、第一气缸318、
引导固定座319、固定连接杆3110、第三齿轮3111、运输部件32、第一运输组件321、第二运输组件322、连接皮带3211、运输连接杆3212、运输转轴3213、第四齿轮323、第五齿轮324、第二电机底座325、第二驱动电机326、牵引机构4、固定底座41、移动底座42、移动块43、第三驱动电机44、丝杆45、夹紧气缸46、牵引夹具47、圆形孔411、下料机构5、下料固定底座51、移动连接杆52、移动连接板53、移动气缸54、第四驱动电机55、转动连接杆56、转动连接箱57、下料气缸58、下料夹具59、成品放置箱5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0026]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金属线材自动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0]
步骤1.将金属线材夹紧运输:设置承载板1、上料机构2、运输机构3、牵引机构4和下料机构5,所述承载板1上设有加热炉11、钢丝圈12和一字型孔13,所述加热炉11和钢丝圈12连接,所述一字型孔13位于下料机构5的一侧,所述钢丝圈12位于运输机构3和牵引机构4之间,所述运输机构3和牵引机构4均与钢丝圈12对应,首先,通过上料机构2的第一驱动电机22带动第一驱动连接杆23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连接杆23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台24进行运转,传送台24在运输时可以使若干个连接柱251进行同步移动,通过双杆双向气缸252可以使上料夹具253进行夹紧作业,将人工放置的金属线材夹紧并且通过传送台24进行运输;
[0031]
步骤2.将上料夹具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当金属线材移动至引导部件31的一侧时,通过第三齿轮3111与运输部件32的连接可以使运输部件32提供的驱动力带动第一齿轮311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齿轮311可以带动第二齿轮314进行转动,从可以使第一引导连接杆312和第二引导连接杆31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引导连接杆312和第二引导连接杆315分别带动第一引导转轴313和第二引导转轴316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引导转轴313和第二引导
转动会呈相对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上料夹具253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
[0032]
步骤3.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和第二运输组件之间:等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引导转轴313的一侧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326驱动第五齿轮324进行转动,第五齿轮324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运输组件322进行同步转动,并且第五齿轮324还会带动第四齿轮323进行转动,通过第四齿轮323可以带动第一运输组件321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会呈相对方向进行转动,在通过第四齿轮323带动第三齿轮3111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3111可以使引导部件31进行转动;
[0033]
步骤4.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在引导部件31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组件322之间时,通过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组件322带动金属线材进行移动,使金属线材的一端从钢丝圈12的一端移动至钢丝圈12内,并且金属线材会贴着钢丝圈12内的底端移动,此时金属线材会进行加热;
[0034]
步骤5.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圈:当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12并且移动至固定底座41上的圆形孔411内时,通过夹紧气缸46使牵引夹具47夹住金属线材的一端,在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4使移动块43向反方向移动,使牵引夹具47带动金属线材进行移动;
[0035]
步骤6.金属线材自动下料:最后,通过牵引夹具47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圈12后,通过移动气缸54带动移动连接板53使下料固定底座51进行移动,使下料夹具59移动至与金属线材对应,通过下料气缸58使下料夹具59将金属线材夹紧,在通过移动气缸54使下料固定底座51移动至原位,在通过第四驱动电机55的驱动使转动连接杆56带动转动连接箱57进行180
°
的角度转变,使下料夹具59与成品放置箱510对应,然后通过下料气缸58的驱动使下料夹具59将金属线材放下,使金属线材进入成品放置箱510内,从而可以完成对金属线材的下料作业。
[0036]
具体的,所述上料机构2、运输机构3、牵引机构4和下料机构5沿金属线材加工顺序依次设置在承载板1上,所述上料机构2与运输机构3对应,所述牵引机构4与下料机构5对应;在进行作业时,通过人工将若干根金属线材依次放置到上料机构2上,通过运输机构3将金属线材移动至运输机构3上方,通过运输机构3将金属线材进行运输,运输机构3将金属线材从钢丝圈12的一端运输进钢丝圈12内,并且延伸出钢丝圈12的另一端外,在通过牵引机构4将延伸出钢丝圈12另一端的金属线材牵引至钢丝圈12外,在通过下料机构5将作业完成的金属线材进行下料作业;通过上述的连接配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一根根的金属线材进行退火作业时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
[0037]
具体的,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底座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连接杆23、传送台24和夹紧部件25,所述第一电机底座21和第一驱动电机22设置在承载板1的另一侧,所述传送台24和夹紧部件25设置在承载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底座21设置在承载板1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设置在第一电机底座21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连接杆23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连接杆23贯穿承载板1与传送台24连接,所述夹紧部件25设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夹紧部件25依次间隔设置在传送台24上,每组所述夹紧部件25均包括连接柱251、双杆双向气缸252和上料夹具253,所述连接柱251设置在传送台24上,所述双杆双向气缸252设置在连接柱251内,所述上料夹具253设置在连接柱251的下方,所述上料夹具253与双杆双向气缸252连接;在进行作业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2带动第一驱动连接杆23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连接杆23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台24进行运转,传送台24在运
输时可以使若干个连接柱251进行同步移动,通过双杆双向气缸252可以使上料夹具253进行夹紧作业,将人工放置的金属线材夹紧并且通过传送台24进行运输,从而完成金属线材你的上料作业。
[0038]
具体的,所述运输机构3包括引导部件31和运输部件32,所述引导部件31设置在传送台24的下方,所述运输部件32设置在引导部件31与钢丝圈12之间,所述引导部件31与运输部件32水平对应;在进行作业时,通过传送台24的驱动使上料夹具253将金属线材移动至引导部件31的上方时,通过引导部件31将上料夹具253上的金属线材夹紧并且移动至运输部件32内,通过运输部件32将金属线材移动至钢丝圈12内;通过上述可以完成对金属线材的运输作业。
[0039]
具体的,所述引导部件31包括第一齿轮311、第一引导连接杆312、第一引导转轴313、第二齿轮314、第二引导连接杆315、第二引导转轴316、连接底座317、第一气缸318、引导固定座319、固定连接杆3110和第三齿轮3111,所述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4、第一气缸318、引导固定座319、固定连接杆3110和第三齿轮3111均设置在承载板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引导连接杆312、第一引导转轴313、第二引导连接杆315、第二引导转轴316、引导固定座319和固定连接杆3110均设置在承载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导转轴313设置在第一引导连接杆312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齿轮311设置在第一引导连接杆312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引导转轴316设置在第二引导连接杆315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齿轮314设置在第二引导连接杆315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齿轮3111设置在第一齿轮311的一侧,所述第三齿轮3111与第一齿轮311啮合,所述第三齿轮3111还与运输部件32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11还与第二齿轮314啮合,所述引导固定座319通过固定连接杆3110固定设置在承载板1上,并且所述引导固定座319位于第一引导转轴313和第二引导转轴316的下方,所述连接底座317设置在第二引导连接杆315上,所述第一气缸318的输出端与连接底座317连接;在进行作业时,通过第三齿轮3111与运输部件32的连接可以使运输部件32提供的驱动力带动第一齿轮311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齿轮311可以带动第二齿轮314进行转动,从可以使第一引导连接杆312和第二引导连接杆31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引导连接杆312和第二引导连接杆315分别带动第一引导转轴313和第二引导转轴316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引导转轴313和第二引导转动会呈相对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上料夹具253上的金属线材向下牵引,而第一气缸318可以驱动连接底座317进行移动,连接底座317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二引导连接杆315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引导转轴316移动至第一引导转轴313的斜下方,等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引导转轴313的一侧时,通过第一气缸318将第二引导转轴316移动回原位进行作业。
[0040]
具体的,所述运输部件32包括第一运输组件321、第二运输组件322、第四齿轮323、第五齿轮324、第二电机底座325和第二驱动电机326,所述第一运输组件321设置在第二运输组件322的上方,所述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组件322均包括连接皮带3211、四个运输连接杆3212和四个运输转轴3213,每个所述运输转轴3213均设置在一个运输连接杆3212的一端上,所述连接皮带3211串联四个运输连接杆3212的另一端,使四个运输连接杆3212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23设置在第一运输组件321上的其中一个运输连接杆3212上,所述第五齿轮324设置在第二运输组件322上的其中一个运输连接杆3212上,所述第四齿轮323和第五齿轮324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23还与第三齿轮3111啮合,所述第二电机底座325设置在承载板1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26设置在第二电机底座325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26的输
出端与第五齿轮324连接;在进行作业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326驱动第五齿轮324进行转动,第五齿轮324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运输组件322进行同步转动,并且第五齿轮324还会带动第四齿轮323进行转动,通过第四齿轮323可以带动第一运输组件321进行同步转动,此时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会呈相对方向进行转动,在通过第四齿轮323带动第三齿轮3111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齿轮3111可以使引导部件31进行转动;在引导部件31将金属线材移动至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组件322之间时,通过第一运输组件321和第二运输组件322带动金属线材进行移动,使金属线材的一端从钢丝圈12的一端移动至钢丝圈12内,并且金属线材会贴着钢丝圈12内的底端移动,此时金属线材会进行加热;通过上述的连接配合可以将金属线材移动至钢丝圈12内,完成从而完成对金属线材的运输作业。
[0041]
具体的,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固定底座41、移动底座42、移动块43、第三驱动电机44、丝杆45、夹紧气缸46和牵引夹具47,所述固定底座41设置在承载板1上,所述固定底座41上开设有圆形孔411,并且所述固定底座41位于钢丝圈12和移动底座42之间,所述移动底座42设置在承载板1上,并且所述移动底座42位于固定底座41的一侧,所述移动块43设置在移动底座42内,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4设置在承载板1上,并且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4位于移动底座42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4的输出端与丝杆45连接,所述丝杆45设置在移动底座42内,并且所述丝杆45贯穿移动块43,所述夹紧气缸46和牵引夹具47均设置在移动块43的上方,所述夹紧气缸46的与牵引夹具47连接,所述牵引夹具47与固定底座41上的圆形孔411对应;在进行作业时,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4带动丝杆45进行转动,丝杆45在转动时可以使移动块43在移动底座42内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移动块43会带动夹紧气缸46和牵引夹具47进行同步移动;当金属线材的一端穿过钢丝圈12并且移动至固定底座41上的圆形孔411内时,通过夹紧气缸46使牵引夹具47夹住金属线材的一端,在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4使移动块43向反方向移动,使牵引夹具47带动金属线材进行移动,通过牵引夹具47将金属线材完全拉出钢丝圈12后,通过下料机构5进行下料作业。
[0042]
具体的,所述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固定底座51、移动连接杆52、移动连接板53、移动气缸54、第四驱动电机55、转动连接杆56、转动连接箱57、下料气缸58、下料夹具59和成品放置箱510,所述下料固定底座51设置在承载板1上,并且所述下料固定底座51位于一字型孔13的一侧,所述移动连接杆52的一端设置在下料固定底座51上,并且所述移动连接杆52位于一字型孔13内,所述移动连接板53设置在移动连接杆52另一端上,所述移动气缸54的输出端与移动连接板53连接,所述第四驱动电机55设置在下料固定底座51上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电机55的输出端与转动连接杆56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杆56与转动连接箱57连接,所述转动连接箱57设置在下料固定底座51内,所述下料气缸58和下料夹具59均设有两个,每个所述下料气缸58均与一个下料夹具59连接,其中一个下料气缸58和下料夹具59设置在转动连接箱57内的一侧,另一个下料气缸58和下料夹具59设置在转动连接箱57内的另一侧,两个所述下料夹具59均与牵引夹具47对应,所述成品放置箱510设置在下料固定底座51的下方,两个所述下料夹具59还与成品放置箱510对应;在进行作业时,牵引夹具47将金属线材拉出钢丝圈12后,通过移动气缸54带动移动连接板53使下料固定底座51进行移动,使下料夹具59移动至与金属线材对应,通过下料气缸58使下料夹具59将金属线材夹紧,在通过移动气缸54使下料固定底座51移动至原位,在通过第四驱动电机55的驱动使转动连接杆56带动转动连接箱57进行180
°
的角度转变,使下料夹具59与成品放置箱510对应,然后通过下
料气缸58的驱动使下料夹具59将金属线材放下,使金属线材进入成品放置箱510内,从而可以完成对金属线材的下料作业。
[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