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抛光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架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因人体舒适及工作需要等情况下,自动升降桌日益流行,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成本及结构的需要,其支撑的机架,往往通过多个零件焊接而成,焊接后势必进行抛光处理,再进行外表面喷涂处理。如采用人工手动抛光,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抛光效果不一致,且抛光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而在全自动抛光机中,结构复杂,工序间输送往往采用机械手,制造成本高,维护及维修成本高,引起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上下料、自动进行工序间输送的机架的抛光机。
一种机架的抛光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前方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料机构,左侧上料机构作为下料用,右侧上料机构作为上料用,即能进行自动上下料。机架后方左右两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各设有转位机构,每个转位机构上设多个工位,每个加工工位侧设位于安装板上的抛光机构,在上料、两转位机构间及下料工位,均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通过导轨与机架连接。在左侧上料机构前方的机架上还设有夹紧件,在左侧上料机构上方设有移动机构,将工件向外移至另一工位。本发明能将升降桌的机架进行自动抛光、自动上下料,工序间自动进行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抛光一致性好,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在机架上设两间距设置的上料底板,上料底板中间下方处设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有带第一气缸的拨叉。第一滑轨的一侧设有承载底板,承载底板上设有第一旋转机构;承载底板上方设旋转底板,旋转底板上设有连接定位块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一端与旋转底板连接;所述的上料底板上侧和中间相对侧分别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轴承。通过轴承滑移,摩擦小,推动力小,且滑移速度快。
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连接轴,连接轴通过两托板固定在旋转底板上,旋转气缸通过隔块固定在旋转底板上,旋转气缸和连接轴之间通过第一法兰连接。结构合理,转向速度快。
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法兰轴,旋转气缸和法兰轴间通过第二法兰连接,旋转气缸固定在支板上,支板通过等高块固定在承载底板上。本上料机构结构合理,且能进行两个方向的转位,实用性用高,能自动进行上料及下料,上、下料时使用第一轴承移动,推动力小,用气缸进行上下料,效率高。
所述的抛光机构包括抛光底座,抛光底座上设滑动座,滑动座设置上下向和左右向2个,两滑动座间设加强座,上下向滑动座上设抛光轮。滑动座上设卡在其上的动块,能进行位置的移动,即抛光轮位置可以调整。适用的范围广。
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的前方设有第二滑轨,架体上方设有第一垫板,第一垫板上方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上设连接块,连接块下方设有第一推块,进行上下驱动;架体后方设有固定块,固定块设上第三气缸,进行左右驱动;第一推块前方设有推移底板,推移底板上设有第三滑轨,推移底板下方设有角钢,角钢上设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上设有连接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二推块,第二推块上设挡块,挡块上设带有销轴的卡块。本输送机构夹紧方便、结构简单合理、且能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运输装置,成本低,效率高。
所述的转位机构包括分度机构,分度机构上设带多个工位的转盘,转盘的每个工位上设定位夹块。能进行多工位的抛光。
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滑动板,滑动板一端与齿条连接,一端与滑移杆上的第四滑轨相连;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由电机驱动,齿轮轴与电机轴相连,滑动板下方连接支承块,压块通过安装在支承块上的第五滑轨滑移,由第五气缸驱动,压块下端设有压板,压板两端设有动力源驱动的卡爪。齿条与齿轮传动精度高,由卡爪夹住工件,进行移位,左右移动方便。
所述的夹紧件为转角气缸。夹紧效率高。
所述的动力源为通过旋转轴固定的由第六气缸驱动的第三推块。效率高。
所述的电机为伺服电机,定位精度高。
使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合理,能自动进行上、下料,工序间自动进行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抛光一致性好,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2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2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2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抛光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输送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输送机构5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输送机构5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转位机构6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移动机构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机架的抛光机。
本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的抛光机,包括机架1,机架1由多个方管连接而成,且机架1底部设有机脚,可以进行水平的调整。所述的机架1前方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料机构2,左侧上料机构2作为下料用,右侧上料机构2作为上料用,两者对称反向设置。机架1后方左右两侧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各设有转位机构6,每个转位机构6上设多个工位,本实施例设4个工位,每个加工工位侧设位于安装板3上的抛光机构4,本实施例加工工位为2个。在上料、两转位机构6间及下料工位,均设有输送机构5,输送机构5通过导轨10与机架1连接。在左侧上料机构2前方的机架1上还设有夹紧件9,在左侧上料机构2上方设有移动机构8,将工件7向外移至另一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料机构2包括在机架1上设两间距设置的上料底板206,上料底板206中间下方处设第一滑轨208,第一滑轨208上设有带第一气缸211的拨叉209,第一气缸211通过气缸座210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轨208的外一侧设有承载底板201,承载底板201上设有第一旋转机构205。承载底板201上方设旋转底板202,旋转底板202上设有连接定位块204的第二旋转机构203,第一旋转机构205一端与旋转底板202连接;所述的上料底板206上侧和中间相对侧分别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轴承207,中间侧用于工件7的滑移,上侧辅助滑移。
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203包括旋转气缸2031和连接轴2035,连接轴2035通过两托板2034固定在旋转底板202上,旋转气缸2031通过隔块2032固定在旋转底板202上,旋转气缸2031和连接轴2035之间通过第一法兰2033连接;连接轴2035上连接定位块204。
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205包括旋转气缸2031和法兰轴2054,旋转气缸2031和法兰轴2054间通过第二法兰2052连接,旋转气缸2031固定在支板2051上,支板2051通过等高块2053固定在承载底板201上。
且所述的连接轴2035在两托板2034内设有第二轴承2036,且托板2034外侧设闷盖2037。所述的法兰轴2054在承载底板201上下两侧设有第三轴承2055,法兰轴2054的一侧连接在旋转底板202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抛光机构4包括抛光底座401,抛光底座401固定在安装板3上,抛光底座401上设滑动座402,滑动座402设置上下向和左右向2个,两滑动座402间设加强座403,上下向滑动座402上设抛光轮404。滑动座402上设卡在其上的动块,能进行位置的移动,即抛光轮404位置可以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机构5包括架体501,所述的架体501的前方设有第二滑轨513,架体501上方设有第一垫板503,第一垫板503上方设有第二气缸512,第二气缸512上设连接块505,连接块505下方设有第一推块502,第一推块502下方为设两相隔的方块结构,进行上下驱动;架体501后方设有固定块504,固定块504设上第三气缸511,进行左右驱动;第一推块502前方设有推移底板509,推移底板509上设有第三滑轨506,推移底板509下方设有角钢508,角钢508上设有第四气缸514,第四气缸514上设有连接在第三滑轨506上的第二推块507,第二推块507上设挡块517,挡块517上设带有销轴516的卡块515。所述的卡块515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推块507两侧,每个卡块515上分别设有两个销轴516。所述的推移底板509上方两端设有挡板510,挡板510向内侧设有开口,与第一推块502下端相匹配,进行卡合连接。所述的固定块504固定在机架1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位机构6包括分度机构601,分度机构601为现有技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分度头类,在此不再展开。分度机构601上设带多个工位的转盘602,本实施例上设4工位,转盘602的每个工位上设定位夹块603。所述的分度机构601由伺服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机构8包括滑动板815,滑动板815一端与齿条817连接,一端与滑移杆818上的第四滑轨816相连,滑移杆818固定在机架1上;齿条817与齿轮811啮合,齿轮811由电机813驱动,电机813通过转接件812固定在滑移杆818上,,齿轮811套设在齿轮轴814上,齿轮轴814与电机813轴相连,两者通过联轴器连接,因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滑动板815下方连接支承块810,压块807通过安装在支承块810上的第五滑轨819滑移,由第五气缸809驱动,第五气缸809通过气缸安装座808固定在支承块810上;压块807下端设有压板801,压板801两端设有动力源驱动的卡爪805。支承块810及相连的零件有2组,可以同时进行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紧件9为转角气缸,且其数量为4,两侧各为2。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源为通过旋转轴803固定的由第六气缸806驱动的第三推块804。旋转轴803两端通过第二垫板802固定在压板801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813为伺服电机。
当此机架的抛光机使用时,横向的工件7放置在上料底板206中间相对两侧的第一轴承207上,由第一气缸211向前推送,推送至与定位块204卡合,第一气缸211复位,第二旋转机构203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带动工件7和定位块204转换成工件7成垂直直立状态,然后下方第一旋转机构205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再将工件7旋转90度,至加工状态,完成上料动作。然后两旋转气缸2031复位,重新进行下一个循环。
上料完成,位于工件7上方的输送机构5随即动作,第二气缸512的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一推块502及第一推块502前方的第二推块507、4个销轴516及所有相关联的零件下移,即安装在推移底板509上所有零件,直至第一推块502下方的方块结构,伸入工件7内,同时第四气缸514的活塞杆伸长,使4个销轴516套设在工件7的4个定位孔内,将工件7夹紧。然后第二气缸512的活塞杆缩回,将工件7上移至加工时的状态,然后由第三气缸511带动第一推块502及第一推块502前方的第二推块507、4个销轴516及所有相关联的零件向内移推至加工工位,使工件7与转盘602上的定位夹块603卡合,第三气缸511和第四气缸514复位,完成第一次输送动作。
然后由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转至第一加工工位,抛光机构4进行抛光动作。第一工位抛光完成,再由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转至第二加工工位,进行抛光动作,完成前面两向内对侧的侧面的抛光工序。
第二加工工位的抛光完成,再由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转至另一工位。再由位于两转位机构6间的输送机构5进行第二个转位机构6的输送。抓取和夹紧工件7的动作与第一次输送时一致。抓取和夹紧工件7完成后,由第三气缸511带动第一推块502及第一推块502前方的第二推块507、4个销轴516及所有相关联的零件向外移推至左面的转位机构6的第一工位上,使工件7与转盘602的定位夹块603卡合,完成第二次输送动作。
随后由位于左边的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至第一加工工位,进行抛光动作。此第一工位抛光完成,再由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转至第二加工工位,进行抛光动作,完成反面两向内对侧的侧面的抛光工序。
第二加工工位的抛光完成,再由转位机构6进行转位,转至另一工位。再由位于左侧上料机构2上方的输送机构5将工件7进行向外的输送。抓取和夹紧工件7的动作与第一次输送时一致。抓取和夹紧工件7完成后,由第三气缸511带动第一推块502及第一推块502前方的第二推块507、4个销轴516所有相关联的零件向外移推至左侧上料机构2上方,同时下方第一旋转机构205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与工件7平行状态,第二旋转机构203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使定位块204成垂直直立状态。工件7与定位块204卡后,第一旋转机构205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将工件7旋转90度位置,同时第二旋转机构203中的旋转气缸2031旋转,使定位块204成水平状态,将工件7转换成横向平放的状态,完成第三次输送动作。
随后上料机构中的第一气缸211向前推送,推送至与定位块204卡合,第一气缸211复位,带动工件7外移,与定位块204脱开,下料完成。
同时齿轮811带动齿条817后移,后移至工件7上方,由移动机构8内侧的第五气缸809驱动压板801压紧工件7,同时第六气缸806驱动的卡爪805两端卡住工件7,再由齿轮811带动齿条817前移至外端工位,第五气缸809、第六气缸806复位,齿轮811带动齿条817后移复位至原位。工件7由4个转角气缸压紧,工件7两端面进行抛光工序。
抛光完成,由移动机构8外侧的压块807和卡爪805,进行工件7向外的输送,动作与内侧的压块807和卡爪805相同,至此完成一个循环。如此循环进行,且各工位间连续动作,流水线式作业,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