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毛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4654发布日期:2020-10-09 18:4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毛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毛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加工得出的半成品普遍存在残留毛刺的现象,特别是工件内部具有交叉孔时,尤其是异形孔内更是毛刺的聚集地,而且这种现象难以避免。毛刺的存在不仅影响工件的外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去毛刺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工件中异形孔上的毛刺主要是依靠刀片刮削、电解、水力、高温和砂轮磨削等方法清除,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针对异形孔中毛刺的去除工件去除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毛刺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异形孔的毛刺去除效率低且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去毛刺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沿x轴方向依次布置有送料机构、工件固定机构和下料台;

所述工件固定机构的一侧布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沿z轴设置的第一z轴移栽装置,所述第一z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打磨头,所述打磨头布置于所述工件固定机构的上方;

所述工件固定机构的另一侧布置有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包括x轴移栽装置,所述x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第二z轴移栽装置,所述第二z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y轴移栽装置,所述y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第一取料机构,所述第一取料机构包括第一取料件;

所述工件固定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和所述第一取料件至少设置有两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z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打磨头设于所述旋转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送料机构和所述工件固定机构之间还布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粗定位底座,所述粗定位底座上设有粗定位块,所述粗定位块在所述粗定位底座上围设形成用于定位工件的粗定位槽;

所述x轴移栽装置上还驱动连接有第二取料机构,所述第二取料机构包括用于对位于所述粗定位底座上的工件进行取料的第二取料件a。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精定位底座,所述精定位底座上设有精定位块,所述精定位块上开设有精定位槽a;

所述精定位底座上还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上开设有精定位槽b;所述定位滑块受驱滑动至抵靠所述精定位块,所述精定位槽a精定位槽b组合构成用于定位工件的精定位总槽;

所述第二取料机构还包括用于对位于所述精定位底座上的工件进行取料的第二取料件b。

进一步地,所述粗定位底座上设有用于感应工件的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取料件、所述第二取料件a和所述第二取料件b均为真空吸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包括工件放置台,所述工件放置台上活动设有固定卡块a和固定卡块b,所述固定卡块a和所述固定卡块b用于受驱相向或背向运动,且所述固定卡块a和所述固定卡块b关于所述打磨头所在轴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为直振送料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台上开设有工件容纳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去毛刺系统,由送料机构、工件固定机构、打磨机构和移栽机构实现了全自动的工件打磨系统,取代了人工操作对不同形状工件中异形孔的毛刺进行去除,提高了工件打磨的效率,降低了工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毛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毛刺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毛刺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毛刺系统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100、工作台;10、送料机构;20、定位机构;21、粗定位底座;211、粗定位块;212、粗定位槽;22、精定位底座;221、精定位块;222、精定位槽a;223、定位滑块;2231、精定位槽b;30、工件固定机构;31、固定卡块a;32、固定卡块b;40、下料台;51、支撑架;52、第一z轴移栽装置;53、打磨头;531、安装座;532、旋转驱动件;533、旋转座;601、底座;61、x轴移栽装置;62、第二z轴移栽装置;63、y轴移栽装置;641、第一取料机构;6411、第一取料件;642、第二取料机构;6421、第二取料件a;6422、第二取料件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去毛刺系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沿x轴方向依次布置有送料机构10、工件固定机构30和下料台40;其中,送料机构10为直振送料机构10,进一步地,下料台40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工件容纳槽。

进一步地,工件固定机构30的一侧布置有打磨机构;打磨机构包括设于工作台上的支撑架51,支撑架51上设有沿z轴设置的第一z轴移栽装置52,第一z轴移栽装置52上驱动连接有打磨头53,打磨头53布置于工件固定机构30的上方。具体地,该第一z轴移栽装置52可以包括滑台气缸、滑轨及滑块等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移栽装置即可。

工件固定机构30包括工件放置台,工件放置台上活动设有固定卡块a222和固定卡块b32,固定卡块a222和固定卡块b32用于受驱相向或背向运动,且固定卡块a222和固定卡块b32关于打磨头53所在轴线对称。

打磨时,固定卡块a222和固定卡块b32向下运动并压紧工件,使工件进露出需要打磨的部位,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固定。

该打磨头53通过第一z轴移栽装置52的驱动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打磨头53靠近或远离工件固定机构30,进而能对置于该工件固定机构30上的工件进行打磨。

此外,工件固定机构30的另一侧布置有移栽机构,移栽机构通过底座601设置于工作台上。移栽机构包括x轴移栽装置61,x轴移栽装置上驱动连接有第二z轴移栽装置62,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上驱动连接有y轴移栽装置63,y轴移栽装置63上驱动连接有第一取料机构641,第一取料机构641包括第一取料件6411。

具体地,该x轴移栽装置61采用伺服电机,y轴移栽装置63采用气缸,第二z轴移栽装置62可以包括滑台气缸、滑轨及滑块等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移栽装置即可。

该移栽机构通过x轴移栽装置61以将置于工件固定机构30上的工件沿x轴向靠近下料台40的一端移动,进而实现了工件的转运。而y轴移栽装置63和第二z轴移栽装置62的相互配合则用于实现对工件固定机构30的靠近和远离,从而在对工件的打磨过程中进行避让,并在移栽时能够靠近工件固定机构30并对工件进行取料。

其中,工件固定机构30、打磨机构和第二取料件a6421至少设置有两套,而x轴移栽装置61除了用于实现将工件从工件固定机构30至下料台40的转移,还用于实现各工件固定机构30之间工件的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固定机构30、打磨机构和第二取料件a6421设置有四套,即一个工件的毛刺去除工作需要经过四个打磨机构进行打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各个打磨机构的打磨头53以及机械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一个工件在四个打磨步骤间的循序渐进,从而使得工件中异形孔的毛刺能够彻底去除。此外,若工件中具有不同形状的异形孔,也能够通过该去毛刺系统进行去毛刺工作。

此外,第一z轴移栽装置52上驱动连接有安装座531,安装座531上设有旋转驱动件532,旋转驱动件532驱动连接有旋转座533,旋转座533上设有快速夹头,打磨头53设于快速夹头上。通过该旋转驱动件532实现打磨头53的旋转,并通过快速夹头实现打磨头53的便捷更换。具体地,该旋转驱动件532为伺服电机。

为了进一步确保工件的打磨效果,工作台上位于送料机构10和工件固定机构30之间还布置有定位机构20,定位机构20包括粗定位底座60121,粗定位底座60121上设有粗定位块211,粗定位块211在粗定位底座60121上围设形成用于定位工件的粗定位槽212;该粗定位槽212用于实现对工件的初步定位。

x轴移栽装置61上还驱动连接有第二取料机构642,第二取料机构642包括用于对位于粗定位底座上的工件进行取料的第二取料件a6421;该第二取料件a6421用于将位于粗定位底座60121上的工件移动至下一工位。

进一步地,粗定位底座60121底座601上设有用于感应工件的感应器。

进定位机构20还包括精定位底座60122,精定位底座60122上设有精定位块221,精定位块221上开设有精定位槽a222;精定位底座60122上还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223,定位滑块223上开设有精定位槽b2231;定位滑块223受驱滑动至抵靠精定位块221,精定位槽a222精定位槽b2231组合构成用于定位工件的精定位总槽。该精定位槽用于在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定位。

第二取料机构642还包括用于对位于精定位底座上的工件进行取料的第二取料件b6422,该第二取料件b6422用于将位于精定位底座60122上的工件移动至工件固定机构3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料件6411、第二取料件a6421和第二取料件b6422均为真空吸装置;并且第一取料件6411、第二取料件a6421和第二取料件b6422均设置于一移栽板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去毛刺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工件从送料机构10进入粗定位底座60121进行定位,感应器感应到粗定位块211内有料后,送料机构10停止动作;

2)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上升y轴移栽装置63和移栽板一起上升;y轴移栽装置63向前带动移栽板靠近工件固定机构30;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下降,此时第二取料件a6421对应粗定位底座60121,第二取料件b6422对应精定位底座60122的位置工件;

3)第二取料件a6421接触工件,真空吸机构吸附粗定位底座60121位置工件,其他位置对应初始状态无工件,真空吸机构不动作;

4)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上升,x轴移栽装置61右移一个工位距离,此时第二取料件a6421准精定位底座60122,感应器感应到粗定位底座60121无料,送料机构10动作将料送入粗定位底座60121;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下降,第二取料件a6421将该机构工件放置在精定位底座60122上,定位滑块223前推,将精定位底座60122上工件推至标准位置;

5)第二z轴移栽装置62上升,x轴移栽装置61左移一个工位距离,装置复原;

6)重复步骤1)~5),将精定位底座60122工件移到顺位第一位的工件固定机构30上,不停将新的工件从粗定位底座60121工件移到精定位底座60122,又进入工件固定机构30中;工件固定机构30放入工件,固定卡块a222和固定卡块b32同时向中间运动,将顺位第一位的工件固定机构30内工件压住,仅露出需要加工异性孔位;第一x轴移栽装置61向下运动,带动打磨头53向下运动进行打磨,完成后第一x轴移栽装置61向上运动复位。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各工件固定机构30上均放置有一个工件;此时每当移栽机构动作一次,均有一个工件从上一个工位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加工完成的工件在下料台40中进行下料。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