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5664发布日期:2021-02-09 21:5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正朝着轻型、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汽车散热器结构也不断适应新发展。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汽车散热板是汽车散热器中必不可少的器件,为了使汽车散热板的散热效果更好,在对汽车散热板进行加工时,需要非常小心地注意对散热板进行加工。但是在制造的过程常常会出现脱模困难等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以解决现有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运动且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和第六模板;相邻两个模板之间均设有用来进行汽车散热板成型的成型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装有胶水的注塑管;所述注塑管贯穿各个模板并与各个成型腔连通;所述注塑管随着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相向运动向各个成型腔喷出胶水。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6]
注塑管与各个模板的成型腔连通,且注塑管随着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相向运动,向各个成型腔喷出胶水,起到对成型腔内加工成型的汽车散热板进行喷涂的作用,利用胶水隔开汽车散热板和成型腔内壁,使成型后的汽车散热板能够快速从成型腔中完成脱模。
[0007]
为了加速脱模,注塑管中的胶水采用散热胶,散热胶喷涂到汽车散热板上,不仅能够增加汽车散热板的散热功能,还能起到加大汽车散热板和模板之间的温度差异,更加方便汽车散热板在成型后的快速脱模。
[0008]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板加工脱模困难的问题。
[0009]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下模具的下方,所述支撑架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多个支脚。
[0010]
通过支撑架和支脚来支撑下模具、各个模板和上模具。
[0011]
进一步,所述支脚滑动连接在支撑架和下模具之间。
[0012]
通过滑动调节支脚在支撑架和下模具之间的位置,调节支脚对下模具的支撑受力点,有助于针对不同受力要求的加工对象,及时调整支脚对下模具的支撑受力位置。
[0013]
进一步,所有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随着上模具一起运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上的成型腔彼此连通形成上模具腔。
[0014]
上模具和三个模板一起形成供汽车散热板成型的上模具腔。
[0015]
进一步,所有所述第四模板、第五模板和第六模板随着下模具一起运动,第四模板、第五模板和第六模板上的成型腔彼此连通形成下模具腔。
[0016]
下模具和三个模板一起形成供汽车散热板成型的下模具腔。
[0017]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同侧设置有彼此连接的卡接结构。
[0018]
通过卡接结构,使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之间的六个模板能够紧固在一起,有利于前面汽车散热板的成型。
[0019]
进一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具上的卡槽和设置在下模具的卡扣,或者,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具上的卡扣和设置在下模具上的卡槽;所述卡槽和卡扣彼此卡接。卡接结构,通过分别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卡槽和卡扣进行连接,这样的卡接方式易于设置,操作简便。
[0020]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从下往上穿过下模具、第六模板和第五模板的第一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内装载具有冷却作用的注射剂。
[0021]
通过第一注射器注射到第五模板和第四模板之间的注射剂,使这两个模板之间的温度和加工成型的汽车散热板之间温度差,热胀冷缩,更利于两者之间的缝隙变大,有助于快速脱模。
[0022]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从下往上穿过各个模板的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二注射器内装载有润滑油;各个模板上均设置有孔道;所述第二注射器的顶端开口与各个模板的孔道连通。
[0023]
第二注射器通过孔道将润滑油传递到各个模板之间,而孔道又和成型腔连通,使成型腔和汽车散热板之间通过润滑油的隔离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脱模。
[0024]
进一步,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均随着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相向运动而启动注射。当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向运动的时候,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同注塑管一样,被推动挤压进而使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向外喷出注射剂或润滑油。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3、第一模板4、第二模板5、第三模板6、第四模板7、第五模板8、第六模板9、注塑管10、第一注射器13、第二注射器14、进气口15、出气口16、支撑架17。
[0029]
实施例一
[003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汽车散热板加工模具,包括支撑架17,支撑架17上方安装有下模具1和上模具3,上模具3位于下模具1的正上方,下模具1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凸起外侧开有凹槽,下模具1内设有通气管。如图2所示,下模具1的左侧开有进气口15右侧开有出气口16,进气口15和出气口16与通气管连通,下模具1的外侧安装卡扣,上模具3内开有上模腔,上模腔的两侧设有卡槽,通过卡槽与卡扣连接。
[0031]
在上模具3和下模具1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模板4、第二模板5、第三模板6、第四模板7、第五模板8和第六模板9。在支撑架的上方,通过支脚支撑下模具1。在下模具1 上安装有注塑管10,注塑管10向上依次穿过第六模板9、第五模板8、第四模板7、第三模板6和第二模板5,第二模板5、第三模板6、第四模板7、第五模板8和第六模板9上开有供注塑管10中喷出的胶水流通的导孔,通过每个模板上的导孔,连通形成供胶水从上往下流通的导向通道。
[0032]
在支撑架上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注射器13和第二注射器14,第一注射器13穿过第六模板9和第五模板8,使在第五模板8和第四模板7之间加工的工件,能够被第一注射器13 中的注射剂涂覆,第二注射器14穿过第六模板9,第二注射器14的顶端第二模板5到第六模板9开有彼此连通的孔道,第二注射器14能够通过孔道将第二注射器14中装载的润滑油喷涂到第二模板5到第六模板9之间,方便在散热板加工成型后进行快速脱模。
[0033]
本实施例中,注塑管10中装载的胶水为现有散热胶,第一注射剂中装载的注射剂为现有冷凝剂,第二注射器14中装载的润滑油为常用润滑用油液。
[0034]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模具3和下模具1之间设置的卡槽和卡扣,能够将第一模板4至第六模板9通过卡槽和卡扣的连接暂时固定成一个整体,方便对模板中成型的汽车散热板进行形状固定,而在汽车散热板成型后,打开卡槽和卡扣,通过上模具3和下模具1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注塑管10中的胶水被注塑管10的挤压推动进入到导孔中,将与导孔接触的各个模板之间的汽车散热板的外层涂覆上胶水,有助于增加汽车散热板的散热性能,然后随着上模具3 和下模具1的继续相对运动,使反复被推动挤压的第二注射器14向第五模板8和第四模板 7之间喷出注射剂,注射剂涂覆杂第五模板8和第四模板7之间,加快第五模板8和第四模板7的冷却,通过这两个模板,与其他模板之间形成温度差,进而加大成型后的汽车散热板与各个模板之间的温度差,为后面快速脱模做准备。最后,通过上模具3和下模具1之间相对运动而被反复挤压的第二注射器14,喷出装载的润滑油,使润滑油通过孔道流入到各个模板层之间,使模板与成型后的汽车散热板之间充斥着润滑油,使在上模具3和下模具1 在反向运动,即在开模后,已经加工好的汽车散热板能够快速从对应模板的型腔中快速脱模。
[0035]
实施例二
[0036]
本实施例中,通气管的形状为n形,且通气管与设置在上模具3顶端凹槽连通。通过通气管,能够方便保持各个模板之间的空气畅通,更加方便汽车散热板在加工成型后快速脱模。
[0037]
实施例三
[0038]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内表面设有滑道,且滑道与支脚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支脚的位置,能够调节下模具1的相对位置,方便适应不同的加工环境。
[0039]
实施例四
[0040]
本实施例中,注塑管10贯穿下模具1和各个模板,与各个模板中的成型腔均连通。通过下模具1和上模具3的设置可以紧固模具,是成型的散热器盖板形状稳定,通过通气管,进气口15和出气口16的设置可以对成型后的模具冲气压脱模,通过注塑管10中的散热胶进一步加快成型散热板的散热性能。
[0041]
实施例五
[0042]
本实施例中,上模具3外侧设置的是卡扣,下模具1的外侧设置的是卡槽,卡扣和卡槽可以卡接。
[004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