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活塞铸件的浇道。
背景技术:[0002]
船舶发动机的活塞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汽缸中的燃烧压力,并将此力通过连杆传给曲轴,活塞上设置连接孔用于与连杆连接。船舶发动机的活塞在汽缸内以较高的速度(8~12m/s)往复运动,且速度不断地变化。
[0003]
船舶发动机的活塞通常采用铸造工艺制造成型,现有的浇道由于在结构上的设计存在缺陷,对于浇铸液中的渣的收集非常有限,导致浇铸成型后的活塞的表面出现斑点,显然,这是浇铸液中夹带的渣滓所引起的,因此,如何优化浇道的结构,提升浇道对渣滓的收集效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发动机活塞铸件的浇道,本实用新型利于使浇铸液中的渣滓在浇道内沉降。
[0005]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船用发动机活塞铸件的浇道,包括直浇道、引流道、内浇道,引流道与内浇道连接,还包括滤渣流道,该滤渣流道包括:
[0007]
控压阻流段,该控压阻流段与直浇道的输出部连接;
[0008]
过滤段,过滤段包括引流管、过滤器以及积渣段,引流管的一端与控压阻流段连接,引流管截面的面积大于控压阻流段的截面面积,在引流管的一端与控压阻流段之间形成阻流的台阶,过滤器设置在引流管上,引流管的另一端与积渣段连接,所述引流道的输入端与引流管连接,引流道与引流管连接的部位位于积渣段的上游,引流道的轴向与引流管和积渣段的轴向形成夹角,引流管和积渣段的轴向平行。
[0009]
进一步地,引流道包括:
[0010]
引流段,引流段与内浇道连接;
[0011]
与引流段连接的缓冲储渣段,缓冲储渣段的轴向与引流段的轴向平行,缓冲储渣段位于引流段与内浇道连接部位的下游。
[0012]
进一步地,积渣段包括:
[0013]
与浇铸液形成碰撞的缓冲管,缓冲管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延长缓冲的斜面;
[0014]
对浇铸液在受所述斜面的缓冲后以存储下沉渣滓的积渣管,积渣管与缓冲管连接,积渣管位于缓冲管的下方。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由于引流管截面的面积大于控压阻流段的截面面积,当浇铸液从直浇道流入到控压阻流段中时,浇铸液受控压阻流段的截面积减小的影响,使得流速及压力被迫下降,这样浇铸液在后续的流动中容易使渣滓下沉。由于设置了积渣段以及
积渣段的结构使浇铸液中的渣滓沉降并进入到积渣管中,从而减少了浇铸液中的渣滓浇入到浇铸模芯中,进而提升了浇铸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发动机活塞铸件的浇道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活塞配合的示意图;
[0018]
1为直浇道,2为引流道,2a为引流段,2b为缓冲储渣段,3为内浇道,4为控压阻流段,4a为台阶,5为引流管,5a为左引流管,5b为右引流管,6为过滤器,7为积渣段,7a为缓冲管,7b为斜面,7c为积渣管,a为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船用发动机活塞铸件的浇道,包括直浇道1、引流道2、内浇道3,直浇道1呈圆柱状,引流道2的截面呈梯形,这种截面的引流道2对浇铸液从两侧向中间形成挤压作用,利于使浇铸液中的渣滓进行沉降。引流道2与内浇道3连接,内浇道3为扁平的结构,内浇道3为多个,与同一引流道2连接的两邻两个内浇道3之间的间距小于活塞a的宽度。
[0021]
如图1所示,引流道2包括引流段2a、与引流段2a连接的缓冲储渣段2b,引流段2a与内浇道3连接;缓冲储渣段2b的轴向与引流段2a的轴向平行,缓冲储渣段2b位于引流段2a与内浇道3连接部位的下游。由于缓冲储渣段2b的轴向与引流段2a的轴向平行,由缓冲储渣段2b与引流段2a组成的引流道2为直管,因此,浇铸液沿着引流段2a流动时,浇铸液在惯性作用下先直行,在缓冲储渣段2b内进行缓冲后,其流速获得降低,从而浇铸液中夹带的渣滓被迫沉降到缓冲储渣段2b内,进而降低浇铸液中的含量渣量。
[0022]
还包括滤渣流道,引流道2和滤渣流道的轴向与活塞a之间的间距均优先采用100mm。滤渣流道包括控压阻流段4、过滤段,过滤段包括引流管5、过滤器6、以及积渣段7,控压阻流段4与直浇道1的输出部连接;直流道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压阻流段4,每个引流管5的一端与控压阻流段4连接,引流管5截面的面积大于控压阻流段4的截面面积,压阻流段4的长度优先采用40mm,引流管5的宽度优先采用40mm,引流宽5的高度优先采用70mm。引流管5由左引流管5a和右引流管5b组成,过滤器6设置在引流管5上,优选地,过滤器6安装在左引流管5a和右引流管5b之间,引流管5的这种结构可便宜安装过滤器6。
[0023]
在引流管5的一端与控压阻流段4之间形成阻流的台阶4a,台阶4a的高度优先采用40mm。由于引流管5截面的面积大于控压阻流段4的截面面积,当浇铸液从直浇道1流入到控压阻流段4中时,浇铸液受控压阻流段4的截面积减小的影响,使得流速及压力被迫下降,这样浇铸液在后续的流动中容易使渣滓下沉。
[0024]
引流管5的另一端与积渣段7连接,缓冲管7a的轴向与引流管5的轴向平行,控压阻流段4的轴向与引流管5的轴向平行。积渣段7包括与浇铸液形成碰撞的缓冲管7a、对浇铸液在受所述斜面7b的缓冲后以存储下沉渣滓的积渣管7c,缓冲管7a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延长缓冲的斜面7b,积渣管7c与缓冲管7a连接,积渣管7c位于缓冲管7a的下方。由于斜面7b对浇铸液形向下的压力,因此,更容易使浇铸液中的渣滓沉降,从而进入到积渣管7c中。
[0025]
引流道2的输入端与引流管5连接,引流道2与引流管5连接的部位位于积渣段7的上游,引流道2的轴向与引流管5和积渣段7的轴向形成夹角,夹角优先采用90
°
,引流管5和积渣段7的轴向平行。由于缓冲管7a的轴向与引流管5的轴向平行,控压阻流段4的轴向与引流管5的轴向平行,浇铸液进入到控压阻流段4中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沿下线流动,在与斜面7b碰撞后,形成回流并进入到引流道2中,由于设置了积渣段7以及积渣段7的结构使浇铸液中的渣滓沉降,从而减少了浇铸液中的渣滓浇入到浇铸模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