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磨抛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研磨转换系统盘。
背景技术:2.目前,国内外的金相试样磨抛设备均采用碳化硅或氧化铝制成不同粒目的砂纸附在磨抛盘上进行粗磨、细磨,然后在带有绒布的磨盘上加入适量的抛光粉或膏进行抛光,磨抛是通过由粗磨-细磨-抛光的全过程,而已有的磨抛机往往通过更换不同粒目的砂纸或者把磨抛机制成多个抛光盘来实现的,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费时间且硬度低、损耗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92228698.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磨圈式金刚石金相试样磨抛机,由于设计了多个磨圈组装的磨盘,每个磨圈的粒目由粗到细,从而实现了在一台机器上一次完成粗磨-细磨-抛光的全过程;但是在磨抛过程中需要对应不同的磨圈依次调整工件的位置,较为繁琐。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快速更换不同规格及种类砂纸的高效研磨转换系统盘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更换不同规格及种类砂纸的高效研磨转换系统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高效研磨转换系统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吸附有磁性盘,所述磁性盘的顶部吸附有转换盘,所述转换盘的顶部拆卸自由的设置有抛光盘。
7.所述转换盘具有磁吸于所述磁性盘顶部的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抛光盘拆卸自由连接的结合层。
8.所述结合层是设置在所述基板顶部的特氟龙涂层,所述抛光盘为背胶砂纸或背胶抛光布,所述抛光盘通过背胶粘附于所述结合层的顶部。
9.所述结合层是设置在所述基板顶部的硅橡胶片,所述抛光盘为薄膜砂纸,所述抛光盘静电吸附于所述结合层的顶部。
10.所述结合层是设置在所述基板顶部的自粘性硅胶片,所述抛光盘为无背胶的砂纸,所述抛光盘粘附于所述结合层的顶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转换盘与磁性盘的磁吸连接方式,可实现对磁性盘上的转换盘及抛光盘的快速更换,可采用多个转换盘分别安装多个粒目不同的抛光盘,在磨抛时更换即可;
13.(2)通过不同的转换盘可连接不同类型的抛光盘,能满足不同的磨抛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16.如图1所示,高效研磨转换系统盘,包括转盘1,转盘1的顶部吸附有磁性盘2,磁性盘2的顶部吸附有转换盘3,转换盘3的顶部拆卸自由的设置有抛光盘4,其中磁性盘2通过其本身的磁性吸附在转盘1的顶部,转换盘3一方面用于磁吸在磁性盘2的顶部,另一方面可用于与抛光盘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首先,转换盘3与磁性盘2的磁吸连接方式,可实现对磁性盘2上的转换盘3及抛光盘4的快速更换,可采用多个转换盘3分别安装多个粒目不同的抛光盘4,在磨抛时快速更换即可;另外,通过不同的转换盘3可连接不同类型的抛光盘4,能满足不同的磨抛需求。
17.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换盘3具有磁吸于磁性盘2顶部的基板301,基板301 的顶部设置有与抛光盘4拆卸自由连接的结合层302;其中基板301用于与磁性盘2吸附连接,结合层302可采用不同的材质固定于基板301的顶面,用于与不同材质的抛光盘4拆卸自由的连接。
18.作为转换盘3的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层302是设置在基板301顶部的特氟龙涂层,抛光盘4为背胶砂纸或背胶抛光布,抛光盘4通过背胶粘附于结合层302 的顶部,利用特氟龙涂层的不粘性,砂纸或抛光布可通过背胶粘附于转换盘3 的顶部,同时易撕下不产生残留,便于对抛光盘4进行更换。
19.作为转换盘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层302是设置在基板301顶部的硅橡胶片,抛光盘4为薄膜砂纸,抛光盘34静电吸附于结合层302的顶部,其中硅橡胶片粘接于基板301的顶部,薄膜砂纸为pet基体的砂纸,抛光盘4通过静电吸附于转换盘3的顶部,且结合层302与抛光盘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磨抛过程中抛光盘4不会相对于转换盘3发生移动,同时易撕下,便于对抛光盘4 进行更换。
20.作为转换盘3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层302是设置在基板301顶部的自粘性硅胶片,抛光盘4为无背胶的砂纸,抛光盘4粘附于结合层302的顶部,其中自粘性硅胶片粘接于基板301的顶部,其中无背胶的砂纸(即pb砂纸)可粘接于自粘性硅胶片的顶部,且易撕下,进行更换。
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