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8251发布日期:2021-02-20 19:5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砂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


背景技术:

[0002]
混砂机是使型砂中各组分均匀混合,并使粘结剂有效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的设备,混砂机是铸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直接影响着型砂质量和型砂成本的控制。
[0003]
现有的混砂机的智能化程度低,缺乏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功能、树脂固化剂配比控制不可靠、故障排查困难,不利用生产的现场组织和型砂质量、成本的控制。无法根据型砂的温度快速调整树脂、固化剂的加入量,导致型砂的固化速度不稳定,影响型砂的使用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混砂机的智能化程度低,缺乏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功能、树脂固化剂配比控制不可靠、故障排查困难,不利用生产的现场组织和型砂质量、成本的控制。无法根据型砂的温度快速调整树脂、固化剂的加入量,导致型砂的固化速度不稳定,影响型砂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包括树脂气动三通阀、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台车、树脂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固化剂b桶液位传感器,所述台车顶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大臂螺旋输送、提升机、树脂桶、固化剂a桶、固化剂b桶与布袋除尘器,且大臂螺旋输送左侧设置有混砂搅笼,所述混砂搅笼内部设置有固化剂流量传感器,所述台车后侧设置有砂库,所述提升机左侧设置有加砂斗,所述提升机前侧设置有plc电控柜,且plc电控柜前端上侧设置有触控屏,所述plc电控柜前侧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树脂泵变频器、固化剂a泵变频器与固化剂b泵变频器,且树脂桶内部下侧设置有树脂泵,同时树脂桶内部上侧设置有树脂桶液位传感器,所述固化剂a桶内部下侧设置有固化剂a泵,且固化剂a 桶内部上侧设置有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所述固化剂b桶内部下侧设置有固化剂b泵,且固化剂b桶内部上侧设置有固化剂b泵变频器,所述布袋除尘器下侧设置有空压机,且空压机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06]
优选的,所述混砂搅笼与树脂桶连通处设置有树脂气动三通阀,且树脂桶与混砂搅笼连通处设置有树脂流量传感器。
[0007]
优选的,所述混砂搅笼与固化剂a桶连通处设置有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且混砂搅笼与固化剂b桶连通处设置有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
[0008]
优选的,所述树脂气动三通阀、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固化剂流量传感器、plc电控柜、触控屏、树脂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压机、压力传感器、树脂泵变频器、固化剂a泵变频器、固化剂b泵变频器、树脂桶液位传感器、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固化剂b桶液位传感器、树脂泵、固化剂a泵与固化剂b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大臂螺旋输送左侧与混砂搅笼相连通。
[0010]
优选的,所述加砂斗下端与大臂螺旋输送相连通,且加砂斗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设置有固化剂流量传感器、树脂流量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固化剂流量传感器监测固化剂的加入量,树脂流量传感器监测树脂的加入量,温度传感器监测型砂的温度,通过触控屏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经过plc内部程序运算,控制树脂、固化剂的加入量,解决了型砂温度变化对树脂砂固化速度的不利影响,便于生产的组织实施。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0015]
图中:1、混砂搅笼,2、树脂气动三通阀,3、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4、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5、固化剂流量传感器,6、大臂螺旋输送,7、台车,8、加砂斗,9、提升机,10、砂库,11、plc电控柜,12、树脂桶,13、固化剂a 桶,14、固化剂b桶,15、布袋除尘器,16、触控屏,17、树脂流量传感器, 18、温度传感器,19、空压机,20、压力传感器,21、树脂泵变频器,22、固化剂a泵变频器,23、固化剂b泵变频器,24、树脂桶液位传感器,25、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26、固化剂b桶液位传感器,27、树脂泵,28、固化剂a 泵,29、固化剂b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如图1和图2所示,台车7顶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大臂螺旋输送6、提升机9、树脂桶12、固化剂a桶13、固化剂b桶14与布袋除尘器15,且大臂螺旋输送6左侧设置有混砂搅笼1,混砂搅笼1与树脂桶12连通处设置有树脂气动三通阀2,且树脂桶12与混砂搅笼1连通处设置有树脂流量传感器17,便于监测树脂桶12内对混砂搅笼1内输入的树脂量,混砂搅笼1与固化剂a桶13连通处设置有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3,且混砂搅笼1与固化剂b桶14连通处设置有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4,使固化剂a桶13以及固化剂b桶14均与混砂搅笼1相连通,树脂气动三通阀2、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3、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4、固化剂流量传感器5、plc电控柜11、触控屏16、树脂流量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 18、空压机19、压力传感器20、树脂泵变频器21、固化剂a泵变频器22、固化剂b泵变频器23、树脂桶液位传感器24、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25、固化剂 b桶液位传感器26、树脂泵27、固化剂a泵28与固化剂b泵2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通过各个传感器监测混砂机内部的运行状况,便于plc电控柜 11控制各个实行部件按预定程序运行,大臂螺旋输送6左侧与混砂搅笼1相连通,通过大臂螺旋输送6将加砂斗8内的型砂输送至混砂搅笼1内,混砂搅笼1 内部设置有固化剂流量传感器5,台车7后侧设置有砂库10,提升机9
左侧设置有加砂斗8,加砂斗8下端与大臂螺旋输送6相连通,且加砂斗8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便于监测加砂斗8内型砂的温度,提升机9前侧设置有plc电控柜11,且plc电控柜11前端上侧设置有触控屏16,plc电控柜11前侧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树脂泵变频器21、固化剂a泵变频器22与固化剂b泵变频器 23,且树脂桶12内部下侧设置有树脂泵27,同时树脂桶12内部上侧设置有树脂桶液位传感器24。
[0018]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化剂a桶13内部下侧设置有固化剂a泵28,且固化剂a桶13内部上侧设置有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25,固化剂b桶14内部下侧设置有固化剂b泵29,且固化剂b桶14内部上侧设置有固化剂b泵变频器23,布袋除尘器15下侧设置有空压机19,且空压机19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
[0019]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移动式智能化混砂机时,温度传感器18的型号为 wzp-230,plc的型号为s7-200smart,固化剂流量传感器5的型号为ldg,树脂流量传感器17的型号为lzdh,首先接通外部电源,启动台车7,台车7沿导轨移动至指定位置,型砂从砂库10内经过提升机9进入加砂斗8内部,温度传感器18监测加砂斗8内部型砂的温度,大臂螺旋输送6将加砂斗8内的型砂输送至混砂搅笼1内部,启动树脂泵27,树脂泵27将树脂桶12内的树脂输送至混砂搅笼1内部,树脂流量传感器17监测树脂的输入量,固化剂a泵28将固化剂a桶13内的固化剂输送至混砂搅笼1内部,固化剂b泵29将固化剂b桶14 内的另一种固化剂输送至混砂搅笼1内部,固化剂流量传感器5监测两种固化剂的输入量,通过触控屏16向plc电控柜11输入参数,plc电控柜11根据温度传感器18监测的温度信息,经过plc内部程序运算,通过树脂泵变频器21 控制树脂泵27功率,调整树脂的输入量,通过固化剂a泵变频器22控制固化剂a泵28的功率以及通过固化剂b泵变频器23控制固化剂b泵29的功率,起到调整两种固化剂输入量的作用,便于混砂搅笼1均匀高效的混合型砂,树脂气动三通阀2、固化剂a气动三通阀3以及固化剂b气动三通阀4起到控制树脂与两种固化剂的输送通道的作用,树脂桶液位传感器24、固化剂a桶液位传感器25以及固化剂b桶液位传感器26监测树脂与两种固化剂剩余量的作用,便于plc电控柜11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充,启动布袋除尘器15,布袋除尘器 15过滤粉尘,起到净化周围空气的作用,启动空压机19,空压机19抽取附近的空气进入布袋除尘器15内部,起到清理布袋除尘器15内滤网的作用,空压机19上的压力传感器20监测风压,风压过大时压力传感器20向plc电控柜11 发出信号,plc电控柜11控制空压机19关闭,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这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0]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1]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