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2273发布日期:2021-03-16 22: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在医疗器械长时间不使用时,可能会与外界的水汽进行接触,而在器械的表面出现锈迹现象,现有对医疗器械进行除锈时需要人手工进行处理,在使用到除锈剂时,若是人手直接与其发生接触,可能会出现腐蚀现象,使得处理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上方安装有试剂管组,并与防护外壳一侧装配的试剂槽通过设置管道连接,所述防护外壳前侧上方的开口处铰接有进料盖,并在防护外壳前侧位于进料盖正下方的位置处铰接有出料盖;

所述试剂管组底端延伸到防护外壳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腔通过在防护外壳内壁焊接的刷板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刷洗室和浸泡室,所述刷洗室内安装有两组可转动的毛刷辊,且其中一组毛刷辊延伸到外界的部分装配有电机组,所述浸泡室内从上而下分别设置有接料槽和电动气缸,所述接料槽的内部装配有接料网板,所述电动气缸配套的活塞杆一端与接料网板的底端焊接。

优选的,所述试剂槽的内部装配有微型水泵,且微型水泵的出水口与试剂管组通过设置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外壁位于试剂槽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废料槽,且废料槽与接料槽之间通过设置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的表面装配有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刷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45°,且刷板底端与防护外壳内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件。

优选的,所述接料槽的内壁底端对称式焊接有两组限位柱,所述接料网板表面预设的限位孔与限位柱配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料网板内壁的上方均匀设置有若干橡胶辊,在同一平面上,若干所述橡胶辊的高度在朝向出料盖的方向上依次递减,所述接料网板靠近出料盖的一端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在防护外壳内部设计毛刷辊和刷板,在保证待除锈器械在刷板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喷淋和刷洗的双重作业,能够对器械表面大部分的锈迹部分进行快速高效的清理。

二是在防护外壳内设计接料槽和接料网板,通过将器械浸泡在除锈剂一段时间后,可确保器械表面的锈迹被完全清除,使接料网板与接料槽分离,确保淋干后的器械自动在橡胶辊表面滑动,方便进行收集处理。

三是在防护外壳外壁设计试剂槽和废料槽,能够对使用和未使用的除锈剂进行分离式收集处理,避免除锈剂渗透到外界而发生腐蚀现象,方便对使用后的除锈剂进行集中式二次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防护外壳;2、进料盖;3、试剂管组;31、喷头;4、试剂槽;5、废料槽;6、出料盖;7、电机组;8、毛刷辊;9、刷板;10、接料槽;11、接料网板;12、橡胶辊;13、电动气缸;14、翻板;15、限位柱;16、缓冲件;17、出液管;18、电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一种医疗器械生产用除锈装置,包括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的上方安装有试剂管组3,并与防护外壳1一侧装配的试剂槽4通过设置管道连接,防护外壳1前侧上方的开口处铰接有进料盖2,并在防护外壳1前侧位于进料盖2正下方的位置处铰接有出料盖6;

试剂管组3底端延伸到防护外壳1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喷头31,防护外壳1的内腔通过在防护外壳1内壁焊接的刷板9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刷洗室和浸泡室,刷洗室内安装有两组可转动的毛刷辊8,且其中一组毛刷辊8延伸到外界的部分装配有电机组7,浸泡室内从上而下分别设置有接料槽10和电动气缸13,接料槽10的内部装配有接料网板11,电动气缸13配套的活塞杆一端与接料网板11的底端焊接。

如图1所示,试剂槽4的内部装配有微型水泵,且微型水泵的出水口与试剂管组3通过设置管道连通。

具体的,试剂槽4和废料槽5的表面均刻设有刻度线,方便工作人员实时观测槽体内液体的量。

上述在防护外壳1外壁设计试剂槽4和废料槽5,能够对使用和未使用的除锈剂进行分离式收集处理,避免除锈剂渗透到外界而发生腐蚀现象,方便对使用后的除锈剂进行集中式二次处理。

如图3所示,防护外壳1外壁位于试剂槽4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废料槽5,且废料槽5与接料槽10之间通过设置出液管17连通,出液管17的表面装配有电动阀门18。

如图2所示,刷板9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45°,且刷板9底端与防护外壳1内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件16。

上述在防护外壳1内部设计毛刷辊8和刷板9,在保证待除锈器械在刷板9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喷淋和刷洗的双重作业,能够对器械表面大部分的锈迹部分进行快速高效的清理。

具体的,开启电机组7,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使得两组毛刷辊8均进行逆时针转动,确保器械在和刷板9表面斜向下滑动,而后掉落到浸泡室的接料槽10内。

如图2和3所示,接料槽10的内壁底端对称式焊接有两组限位柱15,接料网板11表面预设的限位孔与限位柱15配套连接。

如图2所示,接料网板11内壁的上方均匀设置有若干橡胶辊12,在同一平面上,若干橡胶辊12的高度在朝向出料盖6的方向上依次递减,接料网板11靠近出料盖6的一端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14。

上述在防护外壳1内设计接料槽10和接料网板11,通过将器械浸泡在除锈剂一段时间后,可确保器械表面的锈迹被完全清除,使接料网板11与接料槽分10离,确保淋干后的器械自动在橡胶辊12表面滑动,方便进行收集处理。

具体的,器械在掉落到接料槽10内后,处于若干橡胶辊12的表面,在除锈剂内浸泡一段时间后,控制电动气缸13,带动接料网板11向上移动,当接料网板11与接料槽10内壁脱离时,橡胶辊12表面的器械也被淋干;此时翻板14进行逆时针向下翻转,使得清洗后的器械在若干橡胶辊12表面滑动,打开出料盖6即可将器械取出进行后续的处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