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盘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6183发布日期:2021-02-09 21:0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盘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盘用治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耐磨盘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其表面或者侧面可能会产生毛边,另外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穿孔,在穿孔的过程中其孔口边缘可能会产生毛边或者其他地方需要二次磨削的地方,因此对耐磨盘进行质检或二次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在对耐磨盘进行二次加工的时候,不方便对耐磨盘进行固定,导致二次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耐磨盘用治具,方便对耐磨盘进行限位,进而方便对其进行质检或二次加工。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5]
一种耐磨盘用治具,包括
[0006]
治具板,治具板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一凹槽板,所述第一凹槽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耐磨盘支撑板,所述耐磨盘支撑板上用于放置耐磨盘;
[0007]
耐磨盘第一限位杆,耐磨盘第一限位杆固定在所述耐磨盘支撑板的上表面;
[0008]
第二凹槽板,第二凹槽板设有若干,且它们均镶嵌在所述耐磨盘支撑板的上表面,且它们位于所述耐磨盘第一限位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凹槽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耐磨盘第二限位杆,所述耐磨盘第一限位杆和所述耐磨盘第二限位杆均用于插入耐磨盘上的孔内;
[0009]
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自外向内贯穿于所述治具板的侧面,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端贯穿于所述第一凹槽板的侧面;
[0010]
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用于固定所述耐磨盘支撑板;
[0011]
第二转杆,第二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治具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二螺纹孔;
[0012]
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用于固定所述耐磨盘支撑板上的耐磨盘。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板设置有四个,且它们呈环状等距的分布在所述耐磨盘第一限位杆的外侧。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耐磨盘第二限位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
[0015]
优选的,所述耐磨盘第二限位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板的内壁长度。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板的内底侧面与所述耐磨盘支撑板的底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三转杆。
[0017]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杆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凹槽板转动连接。
[0018]
优选的,所述耐磨盘支撑板的顶侧面高度高于所述治具板的顶侧面高度。
[0019]
优选的,所述耐磨盘第一限位杆和所述耐磨盘第二限位杆均为圆柱体结构。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转动的耐磨盘支撑板和耐磨盘第一限位杆以及可以升起或躺下的耐磨盘第二限位杆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让耐磨盘放在支撑板上面被限位,方便对耐磨盘进行转动,进而方便对其全方位的质检,另外配合可以转动的第二转杆和横杆以及可以贯穿横杆的第二螺纹杆可以对支撑板上的耐磨盘进行固定,方便耐磨盘被二次加工或者对其某个有毛边的部分进行去除毛边,该治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治具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凹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转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凹槽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治具板,2-第一凹槽板,3-耐磨盘支撑板,4-耐磨盘第一限位杆,5-第二凹槽板,6-耐磨盘第二限位杆,7-第一转杆,8-第一螺纹孔,9-第一螺纹杆,10-第二转杆,11-横杆,12-第二螺纹孔,13-第二螺纹杆,14-第三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耐磨盘用治具,包括
[0029]
治具板1,治具板1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一凹槽板2,第一凹槽板2为圆柱桶状结构,第一凹槽板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耐磨盘支撑板3,耐磨盘支撑板3上用于放置耐磨盘,耐磨盘支撑板3为圆柱体结构,符合耐磨盘的结构;
[0030]
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固定在耐磨盘支撑板3的上表面,位于耐磨盘支撑板3的中心位置;
[0031]
第二凹槽板5,第二凹槽板5设有若干,且它们均镶嵌在耐磨盘支撑板3的上表面,且它们位于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的外侧,第二凹槽板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即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可以横放在第二凹槽板5内,当需要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的时候,将其放平即可,若需要一个或两个,将对应的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掰直即可,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和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均用于插入耐磨盘上的孔内,耐磨盘为一圆盘结构,其表面会贯穿有若干圆孔,其中部分圆孔处于其表面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了中的第一限位杆4和四个第二限位杆6均与其表面中心位置的圆孔一一对应;
[0032]
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纹孔8自外向内贯穿于治具板1的侧面,且第一螺纹孔8的内端贯穿于第一凹槽板2的侧面;
[0033]
第一螺纹杆9,第一螺纹杆9穿过第一螺纹孔8的内侧用于固定耐磨盘支撑板3,第一螺纹杆9的内端可以抵住耐磨盘支撑板3,避免耐磨盘支撑板3发生转动,进而方便对固定
在其表面的耐磨盘进行质检或二次加工;
[0034]
第二转杆10,第二转杆10转动连接在治具板1的上表面,且第二转杆10上固定有横杆11,横杆11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二螺纹孔12;
[0035]
第二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3穿过第二螺纹孔12的内侧用于固定耐磨盘支撑板3上的耐磨盘,在需要从耐磨盘顶部对其固定的时候,转动第二转杆10,使第二螺纹孔12位于耐磨盘的上方,然后使用第二螺纹杆13对耐磨盘进行固定,就可以对耐磨盘进行二次打磨即可。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凹槽板5设置有四个,且它们呈环状等距的分布在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的外侧,为了对应耐磨盘上的圆孔,方便对耐磨盘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耐磨盘在质检或者二次加工的时候在支撑板3上发生偏移。
[003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凹槽板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固定在第一转杆7的外侧,为了方便对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进行旋转,使之卧倒或起立。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的长度小于第二凹槽板5的内壁长度,为了方便收纳第二限位杆6。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凹槽板2的内底侧面与耐磨盘支撑板3的底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三转杆14,第三转杆14通过轴承与第一凹槽板2转动连接,为了方便对耐磨盘支撑板3进行转动,进而方便对其上的耐磨盘进行转动,方便对其进行毛边检测。
[004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耐磨盘支撑板3的顶侧面高度高于治具板1的顶侧面高度,为了防止耐磨盘会与治具板1接触,使治具板1不会影响到耐磨盘的转动。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耐磨盘第一限位杆4和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均为圆柱体结构,为了适应耐磨盘上孔的结构。
[0042]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以转动的耐磨盘支撑板3和耐磨盘第一限位4杆以及可以升起或躺下的耐磨盘第二限位杆6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让耐磨盘放在支撑板3上面被限位,方便对耐磨盘进行转动,进而方便对其全方位的质检,另外配合可以转动的第二转杆10和横杆11以及可以贯穿横杆的第二螺纹杆13可以对支撑板3上的耐磨盘进行固定,方便耐磨盘被二次加工或者对其某个有毛边的部分进行去除毛边,该治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