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9316发布日期:2021-03-19 11: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接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器最为古朴,保留不少传统工艺。

彝族漆器,是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其制作工序复杂,使用的材料也比较广泛。其中以木胎制作最为常见也最被广泛使用。

选用木胎制作漆器,在完成漆器形制的大体镟制后,需要上漆以增强漆器的使用时间和耐酸耐碱能力,但是初步完成镟制的木胎,其表面都不平整,或有镟纹,或存在高低不平等多种不利施漆的问题存在,所以必须在上漆前对初步完成镟制的木胎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而在传统的漆器制作过程中,打磨工具多是从河滩拾来的扁圆、石质柔软的鹅卵石,也有使用错草的,需要对木胎进行两到三遍的打磨,直至光滑为止。这种打磨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彝族漆器的加工生产,徒增漆器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十分的消耗人体体力。

所以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的,为了解决目前彝族漆器在打磨时仍然需要人力打磨,导致漆器的生产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彝族漆器在打磨时仍然需要人力打磨,导致漆器的生产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包括内撑部件、支撑部件、打磨部件、电机、废料槽和顶紧部件,废料槽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形槽状结构;支撑部件固定于废料槽上,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支撑杆的一端竖直的固定于废料槽的四角的槽壁上,支撑板固定于支撑杆的另一端;打磨部件固定于支撑板上,其以沿着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方式垂直于支撑板设置若干个;内撑部件包括丝杆和撑开部,撑开部套接在丝杆上,其一端固定于丝杆的一端,其另一端在沿着丝杆滑动的情况下,撑开部能够撑开或收缩,丝杆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丝杆的中轴线与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同向,且位于其下方;固定有撑开部的丝杆的一端伸入木胎的内腔中,通过将撑开部撑开抵接于木胎内壁的方式,对木胎进行固定;顶紧部件设置在废料槽的槽壁上,对木胎进行顶紧;打磨部件的一端与木胎的外表面抵接。

目前彝族漆器的制作过程中,在完成漆器形制的大体镟制后,需要上漆以增强漆器的使用时间和耐酸耐碱能力,但是初步完成镟制的木胎,其表面都不平整,或有镟纹,或存在高低不平等多种不利施漆的问题存在,所以必须在上漆前对初步完成镟制的木胎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而在传统的漆器制作过程中,打磨工具多是从河滩拾来的扁圆、石质柔软的鹅卵石,也有使用错草的,需要对木胎进行两到三遍的打磨,直至光滑为止。这种打磨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彝族漆器的加工生产,徒增漆器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十分的消耗人体体力。所以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撑部件,可以实现对初步镟制完成的木胎进行固定的目的,其通过将撑开部伸入木胎的内腔中,然后通过让撑开部沿着丝杆长度方向运动,实现撑开部的撑开和收缩,在撑开部撑开时,撑开部抵接于木胎内壁,完成对木胎的夹持固定,在撑开部收缩时,解除木胎的固定状态;通过设置顶紧部件,使得木胎的固定更加稳定;还通过设置打磨部件,并使打磨部件与木胎的外表面接触,然后通过旋转丝杆带动内撑部件转动,进而带动木胎旋转,使得不断转动的木胎相对于打磨部件完成圆周运动,即完成了对木胎外表面的打磨;还通过设置废料槽,使得打磨过程中因打磨而不断掉落的碎屑落入废料槽中,完成了对废料的收集;通过设置电机连接丝杆,利用机器代替人力让丝杆转动,解放了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是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杆。即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时,先将木胎固定于内撑部件上,再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高度来适应打磨杆至木胎外表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撑开部包括第一滑动块、撑开杆、第二滑动块和第一压缩弹簧,第二滑动块固定于丝杆的一端,第一滑动块滑动套接于丝杆上,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通过撑开杆进行连接,第一压缩弹簧套接于丝杆上,其位于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抵接。第一滑动块包括第一套接环、第一套接管和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有若干个,其一端以沿着第一套接管的圆周等间隔的方式垂直于第一套接管的外壁固定设置于第一套接管上,第一套接环以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的方式设置;第二滑动块包括第二套接环、第二套接管和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有若干个,其一端以沿着第二套接管的圆周等间隔的方式垂直于第二套接管的外壁固定设置于第二套接管上,第二套接环以依次贯穿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的方式设置。撑开杆包括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第一铰接杆有若干个,其以一端铰接于相邻第一连接块之间的方式设置;第二铰接杆有若干个,其以一端铰接于相邻第二连接块之间的方式设置;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杆的中间位置处。

通过设置固定于丝杆一端的第二滑动块和套接于丝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同时利用撑开杆对二者进行连接,使得在第一滑动块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时,能够使得撑开杆撑开,在第一滑动块背离第二滑动块运动时,撑开杆收缩。其运动过程类似于雨伞的打开和闭合过程。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之间设置压缩弹簧,使得只有当第一滑动块受到向着第二滑动块的力时,才能够朝着第二滑动块运动,并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使之储存弹性势能;在第一滑动块受到的力消失后,压缩弹簧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回复其原来的状态,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恢复原位。

进一步的,内撑部件还包括调节握手和推动套筒,调节握手套设于丝杆上,且其与丝杆形成螺纹配合,使得在旋拧调节握手的情况下,调节握手能够沿着丝杆运动;推动套筒套设在丝杆上,其位于调节握手和第一滑动块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调节握手和第一滑动块抵接。

通过设置调节握手和推动套筒,使得旋拧调节握手可以实现调节握手在丝杆上来回移动,亦即实现了带动推动套筒在丝杆上的来回移动,由于推动套筒与第一滑动块抵接,所以在调节握手带动推动套筒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时,推动套筒推动第一滑动块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此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由于调节握手和丝杆的螺纹配合,使得压缩弹簧不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只能处于压缩状态。在调节握手朝着背离第二滑动块的方向移动时,压缩弹簧释放弹性势能,推动套筒被推着朝着远离第二滑动块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板厚的孔道,孔道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打磨部件包括限位杆、打磨套筒、第二压缩弹簧和打磨杆,打磨套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其中心轴线与孔道的中心轴线同轴;第二压缩弹簧设置于打磨套筒内,其一端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其中心轴线与孔道的中心轴线同轴;打磨杆设置于打磨套筒内,且其一端与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伸出打磨套筒;限位杆外表面设有与孔道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其套接于第二压缩弹簧内,且其一端通过孔道伸出支撑板的上表面。

通过将打磨杆与压缩弹簧连接,并一起置于打磨套筒内,同时将打磨套筒固定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使得打磨杆在受到朝向支撑板方向的力时,能够收缩回打磨套筒中,到受力取消时,又能够因为压缩弹簧的弹力而恢复原位,伸出打磨套筒;通过设置与孔道螺纹配合的限位杆,使得通过旋拧限位杆可以实现限位杆在支撑板中上下移动,由于限位杆套设在压缩弹簧内,故而能够通过调节上下移动来实现对打磨杆缩回打磨套筒的长度的限位,使之缩回打磨套筒的长度由限位杆而决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可以缩回打磨套筒的打磨杆,能够实现打磨杆对木胎的曲面的适应。

进一步的,顶紧部件包括支持杆和顶紧杆,支持杆竖直的固定于废料槽远离电机的槽壁上;顶紧杆以垂直的方式螺纹连接于支持杆上,且顶紧杆与丝杆同轴;顶紧杆的端头设置有轴承,在轴承外套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端头为圆锥形,其中轴线与顶紧杆的中轴线同轴。

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顶紧杆于支持杆中,能够实现调节顶紧杆的长度,来适应于木胎的位置;通过在与木胎接触的端头设置轴承,在轴承外套接转动块,并使转动块的圆锥形头部与木胎的中心进行抵接,使得木胎在旋转时不会对顶紧杆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如下的一种或几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撑部件,可以实现对初步镟制完成的木胎进行固定的目的,其通过将撑开部伸入木胎的内腔中,然后通过让撑开部沿着丝杆长度方向运动,实现撑开部的撑开和收缩,在撑开部撑开时,撑开部抵接于木胎内壁,完成对木胎的夹持固定,在撑开部收缩时,解除木胎的固定状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打磨部件,并使打磨部件与木胎的外表面接触,然后通过旋转丝杆带动内撑部件转动,进而带动木胎旋转,使得不断转动的木胎相对于打磨部件完成圆周运动,即完成了对木胎外表面的打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废料槽,使得打磨过程中因打磨而不断掉落的碎屑落入废料槽中,完成了对废料的收集;

4、通过设置电机连接丝杆,利用机器代替人力让丝杆转动,解放了人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木胎未顶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木胎顶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动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动块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动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动块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内撑部件、11-丝杆、12-调节握手、13-推动套筒、14-第一滑动块、141-第一套接环、142-第一套接管、143-第一连接块、15-第一铰接杆、16-第二铰接杆、17-第二滑动块、171-第二套接环、172-第二套接管、173-第二连接块、18-第一压缩弹簧、2-支撑部件、21-支撑杆、22-支撑板、23-孔道、3-打磨部件、31-限位杆、32-打磨套筒、33-第二压缩弹簧、34-打磨杆、4-电机、5-废料槽、6-木胎、7-顶紧部件、71-支持杆、72-顶紧杆、73-轴承、74-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包括内撑部件1、支撑部件2、打磨部件3、电机4、废料槽5和顶紧部件7,废料槽5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形槽状结构;支撑部件2固定于废料槽5上,其包括支撑杆21和支撑板22,支撑杆21的一端竖直的固定于废料槽5的四角的槽壁上,支撑板22固定于支撑杆21的另一端;打磨部件3固定于支撑板22上,其以沿着支撑板2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方式垂直于支撑板22设置若干个;内撑部件1包括丝杆11和撑开部,撑开部套接在丝杆11上,其一端固定于丝杆11的一端,其另一端在沿着丝杆11滑动的情况下,撑开部能够撑开或收缩,丝杆11的另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4的输出轴和丝杆11的中轴线与支撑板2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同向,且位于其下方;固定有撑开部的丝杆11的一端伸入木胎6的内腔中,通过将撑开部撑开抵接于木胎6内壁的方式,对木胎6进行固定;顶紧部件7紧部件7设置在废料槽5的槽壁上,对木胎6进行顶紧;打磨部件3的一端与木胎6的外表面抵接。通过设置内撑部件,可以实现对初步镟制完成的木胎进行固定的目的,其通过将撑开部伸入木胎的内腔中,然后通过让撑开部沿着丝杆长度方向运动,实现撑开部的撑开和收缩,在撑开部撑开时,撑开部抵接于木胎内壁,完成对木胎的夹持固定,在撑开部收缩时,解除木胎的固定状态;通过设置顶紧部件,使得木胎的固定更加稳定;还通过设置打磨部件,并使打磨部件与木胎的外表面接触,然后通过旋转丝杆带动内撑部件转动,进而带动木胎旋转,使得不断转动的木胎相对于打磨部件完成圆周运动,即完成了对木胎外表面的打磨;还通过设置废料槽,使得打磨过程中因打磨而不断掉落的碎屑落入废料槽中,完成了对废料的收集;通过设置电机连接丝杆,利用机器代替人力让丝杆转动,解放了人力。优选的,支撑杆是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杆,即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先将木胎固定于内撑部件上,再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高度来适应打磨杆至木胎外表面的距离。

优选的,撑开部包括第一滑动块14、撑开杆、第二滑动块17和第一压缩弹簧18,第二滑动块17固定于丝杆11的一端,第一滑动块14滑动套接于丝杆11上,第一滑动块14和第二滑动块17通过撑开杆进行连接,第一压缩弹簧18套接于丝杆11上,其位于第一滑动块14和第二滑动块17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块14和第二滑动块17抵接。

优选的,第一滑动块14包括第一套接环141、第一套接管142和第一连接块143,第一连接块143有若干个,其一端以沿着第一套接管142的圆周等间隔的方式垂直于第一套接管142的外壁固定设置于第一套接管142上,第一套接环141以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块143的另一端的方式设置;第二滑动块17包括第二套接环171、第二套接管172和第二连接块173,第二连接块173有若干个,其一端以沿着第二套接管172的圆周等间隔的方式垂直于第二套接管172的外壁固定设置于第二套接管172上,第二套接环171以依次贯穿第二连接块173的另一端的方式设置。

优选的,撑开杆包括第一铰接杆15和第二铰接杆16,第一铰接杆15有若干个,其以一端铰接于相邻第一连接块143之间的方式设置;第二铰接杆16有若干个,其以一端铰接于相邻第二连接块173之间的方式设置;第一铰接杆15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杆16的中间位置处。

通过设置固定于丝杆一端的第二滑动块和套接于丝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同时利用撑开杆对二者进行连接,使得在第一滑动块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时,能够使得撑开杆撑开,在第一滑动块背离第二滑动块运动时,撑开杆收缩。其运动过程类似于雨伞的打开和闭合过程。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之间设置压缩弹簧,使得只有当第一滑动块受到向着第二滑动块的力时,才能够朝着第二滑动块运动,并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使之储存弹性势能;在第一滑动块受到的力消失后,压缩弹簧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回复其原来的状态,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恢复原位。

优选的,内撑部件1还包括调节握手12和推动套筒13,调节握手12套设于丝杆11上,且其与丝杆形成螺纹配合,使得在旋拧调节握手12的情况下,调节握手12能够沿着丝杆11运动;推动套筒13套设在丝杆11上,其位于调节握手12和第一滑动块14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调节握手12和第一滑动块14抵接。通过设置调节握手和推动套筒,使得旋拧调节握手可以实现调节握手在丝杆上来回移动,亦即实现了带动推动套筒在丝杆上的来回移动,由于推动套筒与第一滑动块抵接,所以在调节握手带动推动套筒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时,推动套筒推动第一滑动块向着第二滑动块移动,此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由于调节握手和丝杆的螺纹配合,使得压缩弹簧不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只能处于压缩状态。在调节握手朝着背离第二滑动块的方向移动时,压缩弹簧释放弹性势能,推动套筒被推着朝着远离第二滑动块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支撑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板厚的孔道23,孔道2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打磨部件3包括限位杆31、打磨套筒32、第二压缩弹簧33和打磨杆34,打磨套筒32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支撑板22的下表面上,且其中心轴线与孔道23的中心轴线同轴;第二压缩弹簧33设置于打磨套筒32内,其一端固定于支撑板22上,且其中心轴线与孔道23的中心轴线同轴;打磨杆34设置于打磨套筒32内,且其一端与第二压缩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伸出打磨套筒32;限位杆31外表面设有与孔道23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其套接于第二压缩弹簧33内,且其一端通过孔道23伸出支撑板22的上表面。通过将打磨杆与压缩弹簧连接,并一起置于打磨套筒内,同时将打磨套筒固定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使得打磨杆在受到朝向支撑板方向的力时,能够收缩回打磨套筒中,到受力取消时,又能够因为压缩弹簧的弹力而恢复原位,伸出打磨套筒;通过设置与孔道螺纹配合的限位杆,使得通过旋拧限位杆可以实现限位杆在支撑板中上下移动,由于限位杆套设在压缩弹簧内,故而能够通过调节上下移动来实现对打磨杆缩回打磨套筒的长度的限位,使之缩回打磨套筒的长度由限位杆而决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可以缩回打磨套筒的打磨杆,能够实现打磨杆对木胎的曲面的适应。

优选的,包含打磨杆的打磨套筒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是紧密排列的,即紧挨着的,使得打磨杆之间的间隙足够小。同时打磨杆的与木胎外表面接触的一端端头是具有打磨能力的,可以是包覆着砂纸的端头,也可以是小型的砂盘等等可以实现打磨的元器件。

优选的,打磨杆与木胎外表面接触的一端端头可以是球铰的形式,使得打磨杆能够更好的适应木胎外表面的曲面形状。

优选的,顶紧部件包括支持杆和顶紧杆,支持杆竖直的固定于废料槽远离电机的槽壁上;顶紧杆以垂直的方式螺纹连接于支持杆上,且顶紧杆与丝杆同轴;顶紧杆的端头设置有轴承,在轴承外套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端头为圆锥形,其中轴线与顶紧杆的中轴线同轴。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顶紧杆于支持杆中,能够实现调节夹紧杆的长度,来适应于木胎的位置;通过在与木胎接触的端头设置轴承,在轴承外套接转动块,并使转动块的圆锥形头部与木胎的中心进行抵接,使得木胎在旋转时不会对顶紧杆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