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1746发布日期:2021-04-30 09:1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工位打磨设备大多采用一轮一带的方式进行传动,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多工位打磨设备仅能适配一个工位,当有增加工位的需求时,多工位的多工位打磨设备的整体重量、体型会不断叠加,影响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该多工位打磨设备通过一个主动辊同时驱动多个工作单元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传动结构,重量更轻,成本低廉,更容易实现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小型化,便于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辊和至少两个工作单元,所述主动辊连接在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至少两个所述工作单元分别通过工作带与同一根主动辊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多工位打磨设备,通过一个主动辊同时驱动多个工作单元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传动结构,重量更轻,成本低廉,更容易实现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小型化,便于安装。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工作单元均设置在主动辊的外侧,所述主动棍上依次套设对应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带。

将工作单元设置在主动辊的外侧,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带直接与主动辊套接,即主动辊分别独立的带动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带进给,避免了设置更多的传动结构,进一步的简化了结构,更加便于设备小型化。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工作单元以所述主动辊的圆心为圆心呈环形排列。

工作单元呈环形排列,各个工作单元之间留有的空间更大,更加便于进行实际的打磨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不同工作单元的打磨发生干涉。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工作单元依次排列设置。

工作单元依次排列设置,相较于其他设置方式来说,结构更加紧凑,也更加便于安装和运输。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主动辊的轴线平行。

工作单元沿主动辊的轴线依次排列设置,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也方便进行操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工作单元错位排列设置在主动辊的外侧。

由于至少两个工作单元分别与同一个主动辊连接,不可避免的使得两个工作单元的距离比较小,将两个工作单元错位布置,便于进行打磨操作,避免两个工作单元同时工作时相互发生干涉。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工作单元呈阶梯形排列设置在主动辊的外侧。

阶梯形排列的工作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得更小,但不同工作单元之间工作空间仍然较大,能够空间利用效率更高,在保证了结构紧凑的同时便于打磨操作。

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多工位打磨设备,通过一个主动辊同时驱动多个工作单元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传动结构,重量更轻,成本低廉,更容易实现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小型化,便于安装;

2、将工作单元设置在主动辊的外侧,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带直接与主动辊套接,即主动辊分别独立的带动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带进给,避免了设置更多的传动结构,进一步的简化了结构,更加便于设备小型化;

3、工作单元呈环形排列,各个工作单元之间留有的空间更大,更加便于进行实际的打磨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不同工作单元的打磨发生干涉;

4、工作单元依次排列设置,相较于其他设置方式来说,结构更加紧凑,也更加便于安装和运输;

5、工作单元沿主动辊的轴线依次排列设置,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也方便进行操作;

6、由于至少两个工作单元分别与同一个主动辊连接,不可避免的使得两个工作单元的距离比较小,将两个工作单元错位布置,便于进行打磨操作,避免两个工作单元同时工作时相互发生干涉;

7、阶梯形排列的工作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得更小,但不同工作单元之间工作空间仍然较大,能够空间利用效率更高,在保证了结构紧凑的同时便于打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工作单元布置图;

图13是图12的右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安装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机架;11、驱动电机;20、主动辊;30、安装板;40、工作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工位打磨设备,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辊20和工作单元40,主动辊20连接在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两个工作单元40分别通过工作带50与同一根主动辊20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架10,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11。

驱动电机11安装在机架10上,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延伸出机架10侧壁,主动辊20套设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

还包括安装板30,安装板30与机架10固定连接,安装板30从机架10延伸至主动辊20外侧,工作单元40安装在安装板30上。

本实用新型的多工位打磨设备,通过一个主动辊20同时驱动两个工作单元40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传动结构,重量更轻,成本低廉,更容易实现多工位打磨设备的小型化,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单元40均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主动棍上依次套设对应每个工作单元40的工作带50。

将工作单元40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每个工作单元40的工作带50直接与主动辊20套接,即主动辊20分别独立的带动每个工作单元40的工作带50进给,避免了设置更多的传动结构,进一步的简化了结构,更加便于设备小型化。

为避免相互发生干涉,工作单元40沿主动辊20的轴线方向排列,但排列的方式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单元40依次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单元40的排列方向与主动辊20的轴线平行,且高度等高。

工作单元40沿主动辊20的轴线依次排列设置,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也方便进行操作。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工作单元40以主动辊20的圆心为圆心呈环形排列,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单元40间隔180°进行设置。

工作单元40呈环形排列,即各个工作单元40之间留有的空间更大,更加便于进行实际的打磨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不同工作单元40的打磨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0与机架10的连接为可转动的连接,且转动中心与主动辊20的轴线重合,即通过调节安装板30,可以实现工作单元40绕主动辊20旋转进行位置的调整。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三个工作单元40依次排列设置,且高度等高。

工作单元40依次排列设置,相较于其他设置方式来说,结构更加紧凑,也更加便于安装和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单元40的排列方向与主动辊20的轴线平行。

工作单元40沿主动辊20的轴线依次排列设置,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也方便进行操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单元40的数量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相同构思下,还可以继续增加工作单元40的数量。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5和图6所示,三个工作单元40错位排列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

由于三个工作单元40分别与同一个主动辊20连接,不可避免的使得三个工作单元40的距离比较小,将两个工作单元40错位布置,便于进行打磨操作,避免两个工作单元40同时工作时相互发生干涉。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7和图8所示,三个工作单元40呈阶梯形排列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

阶梯形排列的工作单元40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得更小,但不同工作单元40之间工作空间仍然较大,能够空间利用效率更高,在保证了结构紧凑的同时便于打磨操作。

本实施例的打磨设备同样属于工作单元40错位排列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工作单元40沿主动辊的轴线方向布置。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单元40交错设置。

交错设置的工作单元40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各自的打磨操作造成干涉。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另外一种阶梯形排列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打磨设备打磨起来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单元40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的打磨设备同样属于工作单元40错位排列设置在主动辊2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单元40沿主动辊的轴线方向布置。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3个工作单元40,3个工作单元在主动辊20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在垂直于主动辊20的轴线的方向依然为依次设置,且三个工作单元40依次错开,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尽量避免不同工作单元40中的工作发生干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