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5079发布日期:2021-05-14 15:1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探测器外壳上盖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探测器(detector),是观察、记录粒子的装置,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探测器可分为两类:计数器和径迹探测器。
3.现有的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在使用时,腔体的内侧在铸模完成后,极其不便将铸件与模具分离,从而常会在脱模过程中对铸件造成损坏,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冷却系统多是对单侧的模具进行冷却,从而极大降低了装置的冷却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在使用时,不便进行脱模,且不便对外壳上盖进行多角度的冷却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包括第一铸件模具和第二铸件模具,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第一铸件模具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模具顶盖,且所述第二铸件模具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模具底座,且所述第二铸件模具的顶部开设有供模具铸件成型的铸造型腔,其中所述第二铸件模具和第一铸件模具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机构,且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第二铸件模具内侧对应铸造型腔内底部两侧的第一内置冷凝管和第二内置冷凝管,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铸件模具的内侧对应铸造型腔正上方外侧位置处的外置冷凝管,且所述第二铸件模具和第一铸件模具通过限位机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壳体模具底座的顶部对应第二铸件模具的正下方位置处安装有取件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矩阵分布在壳体模具底座顶部的四个限位固定杆,且所述限位固定杆贯穿第二铸件模具,并插设在第一铸件模具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铸件模具上对应限位固定杆的插设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套。
7.进一步地,所述取件装置包括矩阵分布在壳体模具底座顶部的四个限位脱模杆,且所述限位脱模杆的外侧套设有脱模弹簧,其中所述第二铸件模具上开设有供限位脱模杆贯穿的缓冲孔位。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模具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浇筑定位圈,且所述壳体模具顶盖和浇筑定位圈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置冷凝管、外置冷凝管和第二内置冷凝管均包括冷却管和注水头,且所述注水头固定在冷却管的两端,且第一内置冷凝管和第二内置冷凝管上的注水头固定在第二铸件模具的两侧,外置冷凝管上的注水头固定在第一铸件模具的一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模具底座的顶部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限位柱,且所述第二铸件模具的底部开设有供限位柱贯穿的限位孔。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通过设计安装在第一铸件模具和第二铸件模具上的冷却机构,实现了对铸造型腔的冷却处理,同时利用第一内置冷凝管和第二内置冷凝管的内部冷却,以及外置冷凝管对铸造型腔上模具铸件的外部冷却,极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实现对浇铸模具的快速冷却处理。
13.2、通过设计安装在壳体模具底座和第二铸件模具贴合面位置处的取件装置,实现了对第一铸件模具和第二铸件模具的快速分离,避免了第一铸件模具和第二铸件模具在取模过程中对模具铸件的提拉损坏,减少了破损模具铸件的产生,增加了装置的铸件效率。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模具底座和第二铸件模具组合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模具底座和铸造型腔组合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造型腔和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铸件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模具顶盖;2、壳体模具底座;3、第一铸件模具;4、第二铸件模具;5、浇筑定位圈;6、限位脱模杆;7、铸造型腔;8、限位固定杆;9、第一内置冷凝管;10、限位伸缩套;11、脱模弹簧;12、外置冷凝管;13、第二内置冷凝管;14、模具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包括第一铸件模具3和第二铸件模具4,还包括冷却机构,第一铸件模具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模具顶盖1,且第二铸件模具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模具底座2,且第二铸件模具4的顶部开设有供模具铸件14成型的铸造型腔7,其中第二铸件模具4和第一铸件模具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机构,且冷却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第二铸件模具4内侧对应铸造型腔7内底部两侧的第一内置冷凝管9和第二内置冷凝管13,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铸件模具3的内侧对应铸造型腔7正上方外侧位置处的外置冷凝管12,且第二铸件模具4和第一铸件模具3通过限位机构固定连接,其中壳体模具底座2的顶部对应第二铸件模具4的正下方位置处安
装有取件装置。
2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限位机构包括矩阵分布在壳体模具底座2顶部的四个限位固定杆8,且限位固定杆8贯穿第二铸件模具4,并插设在第一铸件模具3的内侧,其中第一铸件模具3上对应限位固定杆8的插设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套10,通过设计安装在壳体模具底座2和第二铸件模具4贴合面位置处的取件装置,实现了对第一铸件模具3和第二铸件模具4的快速分离,避免了第一铸件模具3和第二铸件模具4在取模过程中对模具铸件14的提拉损坏,减少了破损模具铸件14的产生,增加了装置的铸件效率。
2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取件装置包括矩阵分布在壳体模具底座2顶部的四个限位脱模杆6,且限位脱模杆6的外侧套设有脱模弹簧11,其中第二铸件模具4上开设有供限位脱模杆6贯穿的缓冲孔位,壳体模具顶盖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浇筑定位圈5,且壳体模具顶盖1和浇筑定位圈5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2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内置冷凝管9、外置冷凝管12和第二内置冷凝管13均包括冷却管和注水头,且注水头固定在冷却管的两端,且第一内置冷凝管9和第二内置冷凝管13上的注水头固定在第二铸件模具4的两侧,外置冷凝管12上的注水头固定在第一铸件模具3的一侧,壳体模具底座2的顶部两侧位置处对称安装有限位柱,且第二铸件模具4的底部开设有供限位柱贯穿的限位孔。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此类用于制作探测器外壳上盖的模具在需要对模具铸件14进行浇铸制作时,将浇铸的液体从壳体模具顶盖1上浇筑定位圈5的位置注入,并通过浇筑定位圈5的底部进入到铸造型腔7的内侧,且实现对铸件的现有技术浇铸,且需要将铸件完成后的第一铸件模具3和第二铸件模具4分离,则将第二铸件模具4下移,在第二铸件模具4的推移下,使得脱模弹簧11处于收缩状态,且限位脱模杆6将推动第二铸件模具4顶部的第一铸件模具3,均匀的与第二铸件模具4分离,因而使得第一铸件模具3上的型腔不会对模具铸件14进行损坏,同时在取件之前需要对模具铸件14进行冷却处理,将直接通过对第一内置冷凝管9、外置冷凝管12和第二内置冷凝管13进行注水循环冷却即可,同时内置和外置的配合冷却,实现对模具铸件14的均匀快速冷却,完成使用。
28.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设计安装在第一铸件模具3和第二铸件模具4上的冷却机构,实现了对铸造型腔7的冷却处理,同时利用第一内置冷凝管9和第二内置冷凝管13的内部冷却,以及外置冷凝管12对铸造型腔7上模具铸件14的外部冷却,极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实现对浇铸模具的快速冷却处理。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