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7369发布日期:2021-05-25 12:5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钢锭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



背景技术:

钢锭模铸锭(模铸)钢的浇注,就是把在炼钢炉中或炉外精炼所得到的合格钢水,经过钢包(又称盛钢桶)及中间钢包等浇注设备,注入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或结晶器中,使之凝固成钢锭或钢坯。钢锭(坯)是炼钢生产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与冶炼和浇注有直接关系,是炼钢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使用的钢锭模具在对钢锭进行铸造时,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熔融状态下钢水在凝固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且这些热量热散发在空气中会使周围的温度上升的很高,使钢锭加工环境较恶劣,且散发出的热量不易被回收;2、现有的钢锭模具散热较慢,导致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主要由下模本体和上模本体组成,还包括第一余热收集机构、第二余热收集机构、第三余热收集机构,所述第一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一外壳、第一吸热管,所述第一散热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上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散热板外侧开设有螺旋状的卡槽一,该卡槽一内侧卡接有所述第一吸热管,所述第一外壳从所述上模本体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吸热管外侧,所述第二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散热板、第二外壳、第二吸热管,所述第二散热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下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散热板外侧开设有螺旋状的卡槽二,该卡槽二内侧卡接有所述第二吸热管,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二吸热管外侧,所述第三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第三散热板、第三外壳、第三吸热管,所述第三散热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下模本体底部,所述第三散热板底部开设有涡状的卡槽三,该卡槽三内侧卡接有所述第三吸热管,所述第三吸热管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外壳,且所述第三外壳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下模本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环,且所述第一支撑环套设在所述上模本体外侧,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一支撑环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模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三支撑环,所述第二外壳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外壳内侧中央设置有顶块,该顶块抵在所述第三散热板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外侧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吸热管内部的水流从中间向外流动,所述第二吸热管和所述第一吸热管内部的水流从下向上流动,所述第三吸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吸热管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吸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吸热管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吸热管、所述第二吸热管和所述第一吸热管的材料为铜;

优选的,所述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和所述第一散热板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的镶嵌有铜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散热板快速的把上模本体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一吸热管,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一吸热管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

本装置可以通过第二散热板快速的把下模本体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二吸热管,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二吸热管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

本装置可以通过下模本体快速的把下模本体底部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三吸热管,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三吸热管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

本装置整体上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解决了这些热量热散发在空气中会使周围的温度上升的很高,使钢锭加工环境较恶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说明:

1、模具本体;2、第一余热收集机构;3、第二余热收集机构;4、第三余热收集机构;101、下模本体;102、上模本体;201、第一散热板;202、第一外壳;203、第一吸热管;204、第一支撑环;301、第二散热板;302、第二外壳;303、第二吸热管;304、第二支撑环;305、第三支撑环;401、第三散热板;402、第三外壳;403、第三吸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3所示,一种余热可回收的钢锭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主要由下模本体101和上模本体102组成,还包括第一余热收集机构2、第二余热收集机构3、第三余热收集机构4,第一余热收集机构2包括第一散热板201、第一外壳202、第一吸热管203,第一散热板201通过螺钉连接在上模本体102的外壁上,第一散热板201外侧开设有螺旋状的卡槽一,该卡槽一内侧卡接有第一吸热管203,第一外壳202从上模本体102上端套设在第一吸热管203外侧,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散热板201快速的把上模本体102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一吸热管203,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一吸热管203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上模本体102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第二余热收集机构3包括第二散热板301、第二外壳302、第二吸热管303,第二散热板301通过螺钉连接在下模本体101的外壁上,第二散热板301外侧开设有螺旋状的卡槽二,该卡槽二内侧卡接有第二吸热管303,第二外壳302套设在第二吸热管303外侧,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散热板301快速的把下模本体101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二吸热管303,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二吸热管303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第三余热收集机构4包括第三散热板401、第三外壳402、第三吸热管403,第三散热板401通过螺钉连接在下模本体101底部,第三散热板401底部开设有涡状的卡槽三,该卡槽三内侧卡接有第三吸热管403,第三吸热管403外侧设置有第三外壳402,且第三外壳402通过螺钉连接在下模本体101底部,这样设置可以通过下模本体101快速的把下模本体101底部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再把热量传递给第三吸热管403,进而把热量传递到第三吸热管403内部的水流中,水流把热量带走并回收,不仅加快了散热即缩短了钢锭进行铸造的周期,还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第一外壳202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环204,且第一支撑环204套设在上模本体102外侧,第一外壳202和第一支撑环204通过螺栓与上模本体102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支撑环204对第一外壳202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一外壳202的强度,防止第一外壳202被挤压变形挤坏第一吸热管203,第二外壳302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三支撑环305,第二外壳302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环304,第二外壳302和第二支撑环304通过螺栓与下模本体101连接,第二外壳302和第二支撑环304通过螺栓与下模本体101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支撑环304和第三支撑环305对第二外壳302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二外壳302的强度,防止第二外壳302被挤压变形挤坏第二吸热管303,第三外壳402内侧中央设置有顶块,该顶块抵在第三散热板401下方,这样设置可以通过顶块对第三外壳402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三外壳402的强度,防止第三外壳402被挤压变形挤坏第三吸热管403,第一外壳202、第二外壳302和第三外壳402外侧设置有隔热层,这样设置可以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第三吸热管403内部的水流从中间向外流动,第二吸热管303和第一吸热管203内部的水流从下向上流动,第三吸热管403的出水口与第二吸热管303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第二吸热管303的出水口与第一吸热管203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模具本体1的温度从下到上依次进行降温,防止影响钢锭的质量,第三吸热管403、第二吸热管303和第一吸热管203的材料为铜,这样设置可以快速的吸收第三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301和第一散热板201上的热量,第三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301和第一散热板201靠近模具本体1的一侧的镶嵌有铜片,这样设置实现了第三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301和第一散热板201快速的吸收模具本体1上的热量和快速的放出自身的热量。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首先把下模本体101和上模本体102进行合模,然后利用水管把第三吸热管403的出水口与第二吸热管303的进水口连通,在利用水管把第二吸热管303的出水口与第一吸热管203的进水口连通,然后把第三吸热管403的进水口连接冷水源的水泵,把第一吸热管203的出水口连接热量收集装置,再然后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开启水泵和热量收集装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