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8701发布日期:2021-05-11 14:3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外圆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外圆磨床是加工工件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一般是由基础部分的铸铁床身,工作台,支承并带动工件旋转的头架、尾座、安装磨削砂轮的砂轮架(磨头),控制磨削工件尺寸的横向进给机构,控制机床运动部件动作的电器和液压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公告号为cn2033308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外圆磨床加工的自动进给装置,包括磨床,磨床上设有用于顶紧工件的顶针和对工件外圆进行修正的砂轮机构,以及对工件外圆进行测量的测量装置和数控系统;测量装置包括气缸、测量装置主体和测量头,气缸与磨床固定连接,测量装置主体与气缸杆头固定连接,测量头与测量装置主体连接;砂轮机构和测量装置与设定加工范围和加工精度并显示测量结果的数控系统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只通过顶针对工件进行顶紧,工件在磨削时容易出现打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工件不稳,磨削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磨削过程中工件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转动盘,以及滑动设置在床体上的尾座,所述转动盘朝向尾座的一端设有第一顶针,所述尾座与第一顶针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顶针,所述转动盘靠近尾座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磨削工件之前,操作者先在工件的两端均开设一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在同一轴线上,然后操作者在工件靠近第一顶针的一端开设一个带动槽,此时操作者将第一顶针顶紧在固定槽内,将第二顶针抵紧在另一个固定槽内,同时操作者将定位件抵紧在带动槽中,使得定位件通过带动槽对工件进行定位,从而限制工件沿圆周方向转动,以达到固定工件的效果,从而增加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工件出现打滑的可能,以提高对工件表面的磨削质量。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远离转动盘的一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远离定位柱的一端向靠近第一顶针的一侧延伸,所述定位板远离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用于抵紧工件的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同时顶紧在工件上时,定位销插接到带动槽中,此时定位销通过带动槽对工件进行定位,从而定位销可以限制工件沿圆周方向的转动,进而减少工件出现打滑的可能,以提升对工件的磨削精度。

可选的,所述定位柱穿设于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与定位柱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需要调节定位板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时,操作者转动定位板,使得定位板沿定位柱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定位板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将定位销抵紧到工件上,进一步提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定位销穿设于腰形孔中,所述定位销在定位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夹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推动定位销沿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当定位销与工件上的带动槽对齐时,操作者推动定位销抵紧到带动槽内,以达到微调定位销的效果,进而便于操作者将定位销抵紧在带动槽内,此时操作者固定远离工件的夹紧块,然后转动另一个夹紧块,使得两个夹紧块同时抵紧在定位板上,从而实现固定定位销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对定位销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者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转动盘靠近尾座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顶针插接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沿周缘方向对称设有两个用于固定第一顶针的抵紧件;所述抵紧件包括用于抵紧第一顶针的抵紧块,所述转动盘在安装槽沿轴向的侧壁上开设限位槽,所述抵紧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转动盘在限位槽远离第一顶针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限位槽相通;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槽在滑块与抵紧块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铰接在抵紧块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向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侧倾斜并铰接于滑块上,所述转动盘靠近尾座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滑块的沉头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安装第一顶针的过程中,操作者将第一顶针的尾部插接到安装槽内,接着操作者转动沉头螺栓,使得沉头螺栓推动滑块向安装槽的底壁靠近,此时滑块通过连杆推动抵紧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并且使得抵紧块抵紧到第一顶针上,以达到固定顶针的效果,从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对第一顶针进行固定,进而增加第一顶针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操作者对第一顶针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靠近安装槽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槽在靠近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槽的端面上;当所述抵紧块抵紧在第一顶针上时,所述弹簧处于部分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块在向第一顶针靠近时,抵紧块带动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同时导向块对弹簧进行压缩,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当操作者需要取出第一顶针时,操作者反向转动沉头螺栓,此时弹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簧推动导向块带动抵紧块向远离第一顶针的一侧移动,从而抵紧块实现了自动复位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再次对第一顶针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针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第一顶针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槽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第一顶针插接到安装槽内时,操作者将定位杆插接到定位槽内,此时操作者推动第一顶针向安装槽底壁靠近,导向块可以通过导向槽对第一顶针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得第一顶针做直线运动,从而定位杆对第一顶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对第一顶针进行定位,以增加第一顶针的定位精准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针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设有挡块,当所述抵紧块抵触于第一顶针上时,所述挡块位于抵紧块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且所述挡块抵触与抵紧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块抵紧在抵紧块上时,抵紧块可以通过挡块对第一顶针进行限位,从而减少第一顶针从安装槽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第一顶针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定位件对工件进行定位,可以限制工件沿圆周方向的转动,从而增加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减少工件出现打滑的可能,提高了对工件表面的磨削质量;

2.通过夹紧块可以实现固定定位销的目的,并且便于操作者对定位销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者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定位;

3.通过抵紧块对第一顶针进行固定,以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对第一顶针进行固定,同时可以增加第一顶针的稳定性,并且便于操作者对第一顶针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抵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11、转动盘;111、安装槽;112、限位槽;113、滑槽;114、导向槽;115、弹簧;12、尾座;13、第一顶针;131、定位槽;132、挡块;14、第二顶针;15、定位杆;2、抵紧件;21、抵紧块;211、导向块;22、滑块;23、连杆;24、沉头螺栓;3、定位件;31、定位柱;32、定位板;321、腰形孔;33、定位销;34、夹紧块;4、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回转工件磨床高精度快速定位机构。参照图1和图2,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床体1主轴上的转动盘11,以及滑动设置在床体1上的尾座12。转动盘11在背离主轴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11,且安装槽111与主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安装槽111内插接有第一顶针13,并且转动盘11在安装槽111沿圆周方向对称设有两个抵紧件2。同时转动盘11在背离主轴的一端设有定位件3。尾座12在与第一顶针1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顶针14,且第二顶针14固定于尾座12上。

参照图1和图2,操作者在磨削工件4之前,操作者先分别在工件4的两端钻设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中心点的连线与工件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同时操作者在工件4的一端钻设一个带动槽。操作者在固定工件4的过程中,操作者先将第一顶针13的尾部插接到安装槽111内,接着操作者通过两个抵紧件2将第一顶针13固定在安装槽111内,从而达到了紧固第一顶针13的效果,进而增加第一顶针13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操作者将第一顶针13抵紧在工件4的固定槽内,同时将定位件3抵紧在带动槽内。最后操作者推动尾座12向工件4靠近,使得第二顶针14抵紧在另一个固定槽内,从而实现夹紧工件4的目的。此时再对工件4进行磨削,定位件3可以对工件4进行定位,以限制工件4圆周方向的转动,从而增加工件4在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工件4与第一顶针13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以提升对工件4表面磨削的质量。

参照图2和图3,转动盘11在安装槽11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5,第一顶针13靠近安装槽111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131,且定位槽131的尺寸与定位杆15的尺寸相同。并且定位杆15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主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定位槽13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一顶针13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操作者在插接第一顶针13时,操作者将定位杆15插接定位槽131内,并推动第一顶针13向安装槽111底壁靠近。此时定位杆15通过定位槽131对第一顶针1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对第一顶针13进行定位,进而减少第一顶针13出现偏移的可能,以便于对第一顶针13进行固定。

参照图2和图3,转动盘11在安装槽11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2,并且转动盘11在限位槽112远离定位杆15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13,滑槽113与定位槽131相通,且限位槽112和滑槽113均沿安装槽111的轴向设置。抵紧件2包括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12内的抵紧块21,以及滑动连接在滑槽113内的滑块22。抵紧块21靠近滑块22的一侧铰接有连杆23,连杆23远离抵紧块21的一端向远离安装槽111底壁的一侧倾斜,且连杆23远离抵紧块21的一端铰接于滑块22的中部。同时转动盘11在背离主轴的一端开设有沉槽,沉槽内穿设有与转动盘11螺纹连接的沉头螺栓24,且沉头螺栓24远离沉槽的一端延伸到滑槽113内并抵触于滑块22上。

参照图2和图3,操作者对第一顶针13定位以后,操作者同时转动两个抵紧件2中的沉头螺栓24,使得沉头螺栓24推动滑块22向安装槽111的底壁靠近。此时滑块22通过连杆23推动抵紧块21向第一顶针13靠近,直至两个抵紧件2中的抵紧块21同时抵紧到第一顶针13上,从而实现固定第一顶针13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对第一顶针13进行固定,以增加第一顶针13的稳定性。

参照图3,限位槽112在靠近安装槽111底壁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4,抵紧块21在靠近滑槽113且与导向槽114对应的一端设有导向块211,导向块211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14内。并且导向槽114在靠近安装槽11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15,弹簧115的另一端固定导向块211上。抵紧块21在向第一顶针13靠近的过程中,抵紧块21带动导向块211对弹簧115进行压缩。当操作者需要更换第一顶针13时,操作者反向转动沉头螺栓24,此时弹簧115通过导向块211推动抵紧块21快速复位,以便于操作者二次夹装第一顶针13。

参照图3,第一顶针13在抵紧块21与安装槽111的底壁之间设有挡块132,挡块132固定于第一顶针13上。当抵紧块21抵紧在第一顶针13上时,挡块132抵触于抵紧块21靠近安装槽111底壁的端面上。此时转动盘11在转动的过程中,抵紧块21可以通过挡块132对第一顶针13进行限位,从而达到进一步固定第一顶针13的效果,进而减少第一顶针13从安装槽111内脱离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1和图2,定位件3包括固定于转动盘11上的定位柱31,且定位柱31与安装槽111不在同一轴线上。定位柱31远离转动盘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板32,定位板32沿转动盘11的径向设置,且定位板32远离定位柱31的一端朝向第一顶针13延伸。定位板3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孔321,腰形孔321内滑动连接有定位销33。定位销33靠近工件4的一端呈圆锥形,并且定位销33在定位板3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夹紧块34。

参照图1和图2,操作者在固定工件4的过程中,操作者先转动定位板32,对定位板32与工件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接着操作者推动定位销33沿腰形孔321的长方向滑动,直至定位销33与带动槽对齐时,操作者推动定位销33抵紧到带动槽内,并且使得定位销33抵紧在带动槽中。然后操作者固定远离工件4的夹紧块34,再转动另一个夹紧块34,直至两个夹紧块34同时抵紧在定位板32上时,两个夹紧块34达到固定定位销33的效,从而实现固定工件4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对工件4进行固定,以增加工件4在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先将第一顶针13插接到安装槽111中,接着操作者转动沉头螺栓24,使得沉头螺栓24推动滑块22向靠近安装槽111底壁的一侧移动。此时滑块22通过连杆23推动抵紧块21抵紧在第一顶针13上,以实现固定第一顶针13的目的。接着操作者将第一顶针13和第二顶针14抵紧到工件4上,然后操作者转动定位板32,对定位板32与工件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接着操作者推动定位销33沿腰形孔321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定位销33与带动槽对齐时,操作推动定位销33抵紧到带动槽内,最后操作者通过两个夹紧块34对定位销33进行紧固,从而使得定位销33实现定位工件4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