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1714发布日期:2021-05-11 15:0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及焙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



背景技术:

稀土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石化和化学工业中,采用稀土催化剂可以简化工艺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在陶瓷、工业冶金及离子导电等领域也发现了稀土氧化物的优越性,在环境污染治理和化肥催化剂方面运用更加突出。稀土氧化物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稀土氧化焙烧均采用单筒旋转窑,窑体采用外热式时,筒体内物料因堆积厚度较大,受热不均,同时接触空气面积较小,物料氧化不均匀,使后续工段接收到的物料因品质不均而反应强度偏差较大,使稀土的浸出率降低。为使稀土氧化焙烧合格,只能降低单位产量来满足后续工序生产,如果要提高产量,则需增加单筒旋转窑体直径,热量损失也随之加大,换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物料堆积厚度大、受热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包括顺次连通的进料段、焙烧段和出料段。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焙烧管焙烧物料,使焙烧管中的物料堆积厚度变薄,进而与氧气接触充分,物料氧化反应完全,得到焙烧合格的稀土,且在焙烧同等品质物料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转窑产量。进一步地,若干焙烧管及焙烧管中物料在旋转滚筒旋转过程中会形成力矩平衡,与单管转窑相比大大降低了传动功率,减少了整个滚筒的扭矩,从而减少筒体变形,延长整个窑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有效节约综合成本。

作为一选项,所述焙烧管具体为圆柱形焙烧管。

作为一选项,所述焙烧管沿旋转滚筒内壁均匀分布。

作为一选项,旋转滚筒直径为1-1.5m。

作为一选项,所述焙烧管内设有若干扬板。

作为一选项,所述扬板与焙烧管管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20-40°。

作为一选项,所述焙烧管长度等于整个旋转滚筒的长度。

作为一选项,所述进料段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焙烧管连通。

作为一选项,所述进料段、焙烧段、出料段同轴设置,进料段、焙烧段、出料段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10°。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各选项对应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或替换构成新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转窑的焙烧段包括旋转滚筒、设于旋转滚筒内的若干焙烧管,焙烧管内有待焙烧的物料;通过若干焙烧管焙烧物料,使焙烧管中的物料堆积厚度变薄,进而与氧气接触充分,物料氧化反应完全,得到焙烧合格的稀土,且在焙烧同等品质物料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转窑产量。进一步地,若干焙烧管及焙烧管中物料在旋转滚筒旋转过程中会形成力矩平衡,与单管转窑相比大大降低了传动功率,减少了整个滚筒的扭矩,从而减少筒体变形,延长整个窑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有效节约综合成本。

(2)本实用新型焙烧管具体为圆柱形焙烧管,利于物料的翻转与氧气充分接触,实现完全的氧化反应。

(3)本实用新型焙烧管沿旋转滚筒内壁均匀分布,能够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使物料快速、充分与外界高温烟气换热,进而使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氧化反应。

(4)本实用新型旋转滚筒直径为1-1.5m,产出的物料产品质量稳定。

(5)本实用新型焙烧管内设有若干扬板,用于搅拌物料,还可进一步打散稀土中的颗粒物。

(6)本实用新型焙烧管长度等于整个旋转滚筒的长度,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物料焙烧,提升焙烧的工作效率。

(7)本实用新型进料段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与焙烧管连通,用于将物料送入焙烧管。

(8)本实用新型进料段、焙烧段、出料段同轴设置,进料段、焙烧段、出料段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10°,便于物料的进料和出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转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焙烧段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焙烧管截面图。

图中:进料段1、焙烧段2、旋转滚筒21、焙烧管22、扬板23、出料段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一种稀土氧化焙烧用转窑,转窑包括顺次连通的进料段1、焙烧段2和出料段3,焙烧段2包括旋转滚筒21、设于旋转滚筒21内的若干焙烧管22,焙烧管22内有待焙烧的物料;通过若干焙烧管22焙烧物料,使焙烧管22中的物料堆积厚度变薄,进而与氧气接触充分,物料氧化反应完全,得到焙烧合格的稀土,且在焙烧同等品质物料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转窑产量。进一步地,若干焙烧管22及焙烧管22中物料在旋转滚筒21旋转过程中会形成力矩平衡,与单管转窑相比大大降低了传动功率,减少了整个滚筒的扭矩,从而减少筒体变形,延长整个窑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有效节约综合成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进料段1中的进料端口与焙烧管22连通,焙烧管22的出料端口与出料段3的出料端口连通;作为一选项,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进料段1、出料段3采用现有的常规滚筒形式,中间焙烧段2的焙烧管22具体可以设有3个,4个、5个或6个,均贴合旋转滚筒21内壁均与分布设置,进一步保证物料受热条件;焙烧管22的数量具体取决于旋转滚筒21的直径与焙烧管22截面长度。

进一步地,焙烧管22具体为圆柱形焙烧管22,即焙烧管22的横截面为圆形,利于物料的翻转与氧气充分接触,实现完全的氧化反应。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焙烧管22沿旋转滚筒21内壁均匀分布,能够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使物料快速、充分与外界高温烟气换热,进而使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氧化反应。

进一步地,旋转滚筒21直径为1-1.5m,产出的物料产品质量稳定。作为一选项,旋转滚筒21的直径为1.5m,旋转滚筒21内设有4个直径0.5m的焙烧管22,在同等焙烧产品质量条件下,转窑产量可提高50%~80%,有效节约综合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焙烧管22内设有若干扬板23,用于搅拌物料,还可进一步打散稀土中的颗粒物。作为一选项,扬板的数量为12个,利于充分搅拌稀土。作为一选项,扬板具体为310s钢板,耐热性能好,热传效率高,增加了热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扬板23一端焊接于焙烧管22内壁,且与焙烧管22管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20-40°,优选为30°,以将物料扬起,以充分搅拌物料。

进一步地,焙烧管22长度等于整个旋转滚筒21的长度,即焙烧管22长度略小于焙烧段2长度,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物料焙烧,提升焙烧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进料段1设有与焙烧管22连通的一个进料管,即进料管输出段与若干焙烧管输入段连通,且焙烧管输入段可适当置于进料管输出段,例如焙烧管输入段前5cm置于进料管输出段。作为一选项,该进料管设于进料段1靠近焙烧段2的部位,即进料管设于进料段1尾部,在实现精准进料的同时进一步节约了转窑的成本。

进一步地,进料段1、焙烧段2、出料段3同轴设置,进料段1、焙烧段2、出料段3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10°,便于物料的进料和出料。作为一选项,进料段1、焙烧段2、出料段3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焙烧管22焙烧物料,使焙烧管22中的物料堆积厚度变薄,进而与氧气接触充分,物料氧化反应完全,得到焙烧合格的稀土,且在焙烧同等品质物料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转窑产量。进一步地,若干焙烧管22及焙烧管22中物料在旋转滚筒21旋转过程中会形成力矩平衡,与单管转窑相比大大降低了传动功率,减少了整个滚筒的扭矩,从而减少筒体变形,延长整个窑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有效节约综合成本。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代,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