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8868发布日期:2021-07-02 19: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下方铸造模具(1)和上方加压模具(2),所述下方铸造模具(1)与所述上方加压模具(2)相适配设置且相互独立;

所述下方铸造模具(1)包括外模(11)和无缝钢管(12),所述外模(11)与所述无缝钢管(12)同轴安装后且将底部封堵,所述外模(11)与所述无缝钢管(12)之间形成铸造腔(13);

所述上方加压模具(2)包括模具上扣模(21)、压下施压模(22)和压下机构(23),所述模具上扣模(21)与所述外模(11)相对应设置,所述压下施压模(22)与所述压下机构(23)相连接,所述压下施压模(22)在所述压下机构(23)驱动下可在所述铸造腔(13)内向下移动;

所述下方铸造模具(1)在轴向上的长度为10cm-5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11)包括外周模(111)、中轴模(112)和底模(113),所述外周模(111)和所述中轴模(112)通过所述底模(113)固定相连接,所述外周模(111)、所述中轴模(112)和所述底模(113)围成圆环形空腔,所述无缝钢管(12)与所述中轴模(112)同轴设置且固定在所述底模(113)上;

所述模具上扣模(21)包括上扣外模(211)、上扣内模(212)和内外模连接板(213),所述上扣外模(211)与所述外周模(111)相对应,所述上扣内模(212)与所述无缝钢管(12)和所述中轴模(112)相对应,所述内外模连接板(213)将所述上扣外模(211)与所述上扣内模(212)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12)与所述中轴模(112)同轴安装时,所述无缝钢管(12)内壁与所述中轴模(112)外壁之间留有0.1mm-1.0mm的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模(111)或/和所述中轴模(112)或/和所述底模(113)部设置有振动机构(3);或者,在所述下方铸造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可驱动所述下方铸造模具(1)匀速或者变速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腔(13)在径向上的厚度与所述无缝钢管(12)在径向上的厚度之比为1:(0.1-1.0);所述铸造腔(13)在径向上的厚度为2cm-30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12)外壁上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凸肋(121)或/和凹槽(122),所述凸肋(121)和所述凹槽(122)的两端未延伸至所述无缝钢管(12)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辊套压力铸造装置,包括:下方铸造模具和上方加压模具,下方铸造模具包括外模和无缝钢管,外模与无缝钢管同轴安装后且将底部封堵,外模与无缝钢管之间形成铸造腔;上方加压模具包括模具上扣模、压下施压模和压下机构,模具上扣模与外模相对应设置,压下施压模与压下机构相连接,压下施压模在压下机构驱动下可在铸造腔内向下移动,下方铸造模具在轴向上的长度为10cm‑500cm。通过设置上方加压模具,即在浇铸完辊套外层的合金钢液后对其施以压力,使得合金钢液致密性更好,且能够有效消除合金钢液中的气孔和能够更好地促进合金钢液与熔融后的无缝钢管层相互渗透、扩散,从而使得辊套的内外层金属结合更加牢固。

技术研发人员:黄玲;向勇;曾麟芳;李聚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