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022发布日期:2021-11-06 02:5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叶片根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风电叶片大部分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为其主要材料,真空灌注成型,每个风电叶片是由两部分对接而成,在对接之前需要对风电叶片根部合模缝打磨。
3.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11702602 a)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根部合模缝打磨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叶片打磨组件、叶片进给组件和喷淋组件,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横梁上设有丝杆传动机构一,丝杆传动机构一与叶片打磨组件连接,叶片进给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下端连接有四组电动缸,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丝杆传动机构二,丝杆传动机构二上连接有夹具固定座,夹具固定座的上端连接有叶片夹具,喷淋组件包括水箱,水箱连接有喷淋管;叶片打磨组件和叶片进给组件可实现风电叶片根部合模缝的自动打磨。
4.现有的专利文件中的设备不能对需要打磨的地方进行来回打磨,打磨效果差,调节使用很不方便,单一将粉尘进行雾化,不能对雾化的粉尘及时吸收,设计不合理,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安装有工作台,所述箱体的内部底部位置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两端转动方向相反的螺栓杆a,所述螺栓杆a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的上表面安装有夹块,所述夹块延伸至工作台的上方,所述螺栓杆a的一端焊接有主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的侧壁啮合转动连接有副锥齿轮,所述副锥齿轮的上端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抽风装置,所述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栓杆b,所述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的一端安装有打磨装置,所述螺栓杆b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水筒,所述水筒的侧壁安装有雾化喷头。
8.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底部位置开设有工形滑槽,所述工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工形滑块,所述工形滑块的上表面与螺母块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工形滑块在工形滑槽的内部滑动,保证螺母块平稳移动,同时可以避免螺母块的转动。
9.优选的,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有抽风筒,所述抽风筒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中空块,所述抽风筒与中空块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所述
软管的一端与中空块连接;抽风机启动通过软管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抽风,气孔进风,边转动边抽风,转动本身带动箱体内部气流流动,雾化粉尘的吸收效果更好,设计合理。
10.优选的,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有转动轮,所述螺栓杆b的侧壁与转动轮啮合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侧壁设置有竖直框,所述竖直框的一侧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内部安装有中空管;转动轮带动限位杆转动,限位杆推动竖直框来回平移,可以进行来回打磨,打磨效果好,自动化调节,调节使用方便。
11.优选的,所述中空管的两端安装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部通过螺纹与横杆转动连接;转动螺纹套管,使得横杆插接在中空管内部的距离改变,从而可以调节横杆的长度,更准确的定位打磨部位。
12.优选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有连接板,所述横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安装有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磨头;打磨电机启动带动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
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水筒连接;通过加压泵加压,雾化喷头喷出雾状气流对粉尘进行湿润。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内部安装有支架,所述竖直框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支架对移动的竖直框进行限位,保证其平稳移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电机转动,螺栓杆b带动啮合的转动转动,转动轮带动限位杆转动,限位杆推动竖直框来回平移,可以进行来回打磨,打磨效果好,自动化调节,调节使用方便,转动螺纹套管,使得横杆插接在中空管内部的距离改变,从而可以调节横杆的长度,更准确的定位打磨部位。
17.2、本实用新型中,抽风机启动通过软管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抽风,气孔进风,边转动边抽风,转动本身带动箱体内部气流流动,雾化粉尘的吸收效果更好,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驱动装置完成多个工作,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抽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的实施例二的a处放大图。
23.图中:1箱体、2螺栓杆a、3双轴电机、4工作台、5夹块、6螺母块、7主锥齿轮、8副锥齿轮、9雾化喷头、10水筒、11转动杆、12驱动箱、13电机、14螺栓杆b、15横杆、16转动轮、17支架、18竖直框、19限位杆、20抽风筒、21气孔、22螺纹套管、23中空管、24工形滑块、25工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2,箱体1的内侧壁安装有工作台4,箱体1的内部底部位置安装有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两端转动方向相反的螺栓杆a2,螺栓杆a2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块6,螺母块6的上表面安装有夹块5,夹块5延伸至工作台4的上方,螺栓杆a2的一端焊接有主锥齿轮7,主锥齿轮7的侧壁啮合转动连接有副锥齿轮8,副锥齿轮8的上端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抽风装置,抽风装置包括有抽风筒20,抽风筒20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21,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中空块,抽风筒20与中空块转动连接,箱体1的一侧侧壁安装有抽风机,抽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一端与中空块连接,见附图1和3;抽风机启动通过软管对箱体1的内部进行抽风,气孔21进风,边转动边抽风,转动本身带动箱体1内部气流流动,雾化粉尘的吸收效果更好,设计合理。
27.驱动箱1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栓杆b14,驱动箱12的内部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有转动轮16,螺栓杆b14的侧壁与转动轮16啮合转动连接,转动轮16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限位杆19的侧壁设置有竖直框18,竖直框18的一侧安装有横杆15,横杆15的内部安装有中空管23,中空管23的两端安装有螺纹套管22,螺纹套管22的内部通过螺纹与横杆15转动连接,驱动箱12的内部安装有支架17,竖直框18设置在支架17的一侧,见附图1、2和4;转动轮16带动限位杆19转动,限位杆19推动竖直框18来回平移,可以进行来回打磨,打磨效果好,自动化调节,调节使用方便,转动螺纹套管22,使得横杆15插接在中空管23内部的距离改变,从而可以调节横杆15的长度,更准确的定位打磨部位,支架17对移动的竖直框18进行限位,保证其平稳移动。
28.位置调节装置的一端安装有打磨装置,打磨装置包括有连接板,横杆15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的侧壁安装有打磨电机,打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磨头,见附图1;打磨电机启动带动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
29.螺栓杆b14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一端连接有水筒10,水筒10的侧壁安装有雾化喷头9,箱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加压泵,加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水筒10连接,见附图1;通过加压泵加压,雾化喷头喷出雾状气流对粉尘进行湿润。
30.实施例二:
31.一种风电叶片根部自动打磨装置,箱体1的内部底部位置开设有工形滑槽25,工形滑槽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工形滑块24,工形滑块24的上表面与螺母块6固定连接,见附图5;通过设置工形滑块24在工形滑槽25的内部滑动,保证螺母块6平稳移动,同时可以避免螺母块6的转动。
32.工作原理:电机13转动,螺栓杆b14带动啮合的转动16转动,转动轮16带动限位杆19转动,限位杆19推动竖直框18来回平移,可以进行来回打磨,打磨效果好,自动化调节,调节使用方便,转动螺纹套管22,使得横杆15插接在中空管23内部的距离改变,从而可以调节横杆15的长度,更准确的定位打磨部位,支架17对移动的竖直框18进行限位,保证其平稳移
动,打磨电机启动带动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抽风机启动通过软管对箱体1的内部进行抽风,气孔21进风,边转动边抽风,转动本身带动箱体1内部气流流动,雾化粉尘的吸收效果更好,设计合理,通过加压泵加压,雾化喷头喷出雾状气流对粉尘进行湿润,通过螺栓杆b14转动带动水筒10转动,边转动边润湿,加快箱体1内部气流流动,通过设置工形滑块24在工形滑槽25的内部滑动,保证螺母块6平稳移动,同时可以避免螺母块6的转动。
33.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3、打磨电机、抽风机和双轴电机3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电机13、打磨电机、抽风机和双轴电机3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