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6706发布日期:2021-08-17 13:5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支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细长辊制造过程中,辊身淬火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决定了细长辊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淬火时需要使用中心架支承细长辊,防止其在淬火过程中发生跳动,影响淬火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已有技术中的中心支承装置沿中心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3个滚轮组件对细长辊进行支承,其中有一个滚轮组件在调节时非常不便,那是因为靠近加热感应器,并且工作过程中的加热感应器的温度高达900°以上,因此,调整该滚轮组件使有触电和烫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方便调节,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工人触电和烫伤危险的新型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中心架、上支撑滚动机构和下支撑滚动机构,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和下支撑滚动机构呈上下布置并设在中心架上,

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包括上支撑座、上滚轮构件和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上支撑座设在中心架上,所述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上支撑座装配连接,且上滚轮构件通过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所述下支撑滚动机构包括下支撑座、下滚轮构件和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下支撑座设在中心架上并位于上支撑座的正下方,所述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下支撑座装配连接,所述下滚轮构件通过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包括上螺杆、上弹簧和上导向套,所述上滚轮构件包括上滚轮,以及与其转动连接的上滚轮座,所述上螺杆插入上支撑座内,所述上螺杆的一端与上支撑座螺纹连接,另一端的端部勾住上导向套,所述上导向套与上滚轮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弹簧套装在上螺杆的外周,上弹簧的一端与上支撑座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上导向套的端部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支撑座的侧壁上设有腰圆形孔,上导向套具有螺纹孔,上支撑座的腰圆形孔内设有上导销,且上导销的端部拧入上导向套的螺纹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螺杆一端的端部设有上调节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包括下螺杆、下弹簧和下导向套,所述下滚轮构件包括下滚轮座,且下滚轮座上设有两个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滚轮,所述下螺杆插入下支撑座内,所述下螺杆的一端与下支撑座螺纹连接,另一端的端部勾住下导向套,所述下导向套与下滚轮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弹簧套装在下螺杆的外周,下弹簧的一端与下支撑座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下导向套的端部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支撑座的侧壁上设有腰圆形孔,下导向套具有螺纹孔,下支撑座的腰圆形孔内设有下导销,且下导销的端部拧入下导向套的螺纹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螺杆一端的端部设有下调节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架包括中心座和上压环,所述上压环与中心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设在上压环上,下支撑滚动机构设在中心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架、上支撑滚动机构和下支撑滚动机构,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和下支撑滚动机构呈上下布置并设在中心架上,

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包括上支撑座、上滚轮构件和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上支撑座设在中心架上,所述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上支撑座装配连接,且上滚轮构件通过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所述下支撑滚动机构包括下支撑座、下滚轮构件和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下支撑座设在中心架上并位于上支撑座的正下方,所述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下支撑座装配连接,所述下滚轮构件通过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使用时,将待淬火的细长辊穿过中心架,所述中心架位于加热感应器和冷却喷水圈的一侧,且加热感应器位于中心架和冷却喷水圈之间,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的上滚轮构件和下支撑滚动机构的下滚轮构件通过对应的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上下调节,使上滚轮构件和下滚轮构件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壁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上下两组滚轮构件即能保证其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壁上,且上下两组滚轮构件均远离加热感应器,这样,不仅方便调节,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工人触电和烫伤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所示,一种新型中频细长辊淬火中心支承装置,包括中心架1、上支撑滚动机构2和下支撑滚动机构3,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2和下支撑滚动机构3呈上下布置并设在中心架1上,

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2包括上支撑座21、上滚轮构件22和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上支撑座21设在中心架1上,所述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上支撑座21装配连接,且上滚轮构件22通过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所述下支撑滚动机构3包括下支撑座31、下滚轮构件32和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所述下支撑座31设在中心架1上并位于上支撑座21的正下方,所述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与下支撑座31装配连接,所述下滚轮构件32通过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实现上下调节。

如图3、4所示,为了方便对不同规格的细长辊实现支承,使得上滚轮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所述上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包括上螺杆23、上弹簧24和上导向套25,所述上滚轮构件22包括上滚轮221,以及与其转动连接的上滚轮座222,所述上螺杆23插入上支撑座21内,所述上螺杆23的一端与上支撑座21螺纹连接,另一端的端部勾住上导向套25,所述上导向套25与上滚轮座22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弹簧24套装在上螺杆23的外周,上弹簧24的一端与上支撑座21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上导向套25的端部相抵。具体的过程是:根据细长辊的外径,正向或反向转动上螺杆23,由于上螺杆23勾住上导向套25,使得上导向套25可沿着上支撑座21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上弹簧24呈压缩或复位状态,这样,所述上滚轮221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完成细长辊上部的支承。

如图4所示,为了对上导向套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上导向套沿着上支撑座的线性移动,所述上支撑座21的侧壁上设有腰圆形孔,上导向套25具有螺纹孔,上支撑座21的腰圆形孔内设有上导销26,且上导销26的端部拧入上导向套25的螺纹孔内。

如图2、3、4、5所示,为了便于转动上螺杆23,调节上滚轮,所述上螺杆23一端的端部设有上调节手柄27。

如图3、4所示,为了方便对不同规格的细长辊实现支承,使得下滚轮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所述下滚轮构件调节组件包括下螺杆33、下弹簧34和下导向套35,所述下滚轮构件32包括下滚轮座322,且下滚轮座322上设有两个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滚轮321,所述下螺杆33插入下支撑座31内,所述下螺杆33的一端与下支撑座31螺纹连接,另一端的端部勾住下导向套35,所述下导向套35与下滚轮座322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弹簧34套装在下螺杆33的外周,下弹簧34的一端与下支撑座31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下导向套35的端部相抵。具体的过程是:根据细长辊的外径,正向或反向转动下螺杆33,由于下螺杆33勾住下导向套35,使得下导向套35可沿着下支撑座31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下弹簧34呈压缩或复位状态,这样,所述下滚轮321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完成细长辊下部的支承。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螺杆23和下螺杆33均是t形状的螺杆,上导向套25和下导向套35均具有t形孔,螺杆的t形部位与导向套的t形孔相配合,使得螺杆的另一端能够勾住导向套,并与其同步上下移动。

如图4所示,为了对上导向套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下导向套沿着下支撑座的线性移动,所述下支撑座31的侧壁上设有腰圆形孔,下导向套35具有螺纹孔,下支撑座31的腰圆形孔内设有下导销36,且下导销36的端部拧入下导向套35的螺纹孔内。

如图2、3、4、5所示,为了便于转动下螺杆33,调节下滚轮,所述下螺杆33一端的端部设有下调节手柄37。

如图1、2、3、5为了便于支承细长辊,所述中心架1包括中心座11和上压环12,所述上压环12与中心座11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2设在上压环12上,下支撑滚动机构3设在中心座11上。使用时,可预先将上压环12与中心座11分离,再将细长辊至于中心座11内,然后再将上压环12与中心座锁紧为一体,并通过调节,使得上下滚轮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预先将上压环12与中心座11分离,再将待淬火的细长辊4至于中心座11内,然后再将上压环12与中心座锁紧为一体,令细长辊4穿过中心架1,所述中心架1位于加热感应器5和冷却喷水圈6的一侧,且加热感应器5位于中心架1和冷却喷水圈6之间,所述上支撑滚动机构的上滚轮构件和下支撑滚动机构的下滚轮构件通过对应的滚轮构件调节组件上下调节,使上滚轮构件和下滚轮构件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壁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具体过程为:根据细长辊的外径,正向或反向转动上螺杆23和下螺杆33,由于上螺杆23勾住上导向套25,使得上导向套25可沿着上支撑座21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上弹簧24呈压缩或复位状态,这样,所述上滚轮221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完成细长辊上部的支承,所述下螺杆33勾住下导向套35,使得下导向套35可沿着下支撑座31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下弹簧34呈压缩或复位状态,这样,所述下滚轮座322上的两个下滚轮321能够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周壁上,完成细长辊下部的支承。这样,实现细长辊的三点支撑,与已有技术中三组滚轮调节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简化了调整机构、降低造价成本,而且只需调节上下两组滚轮构件即能保证其贴合在细长辊的外壁上,以及上下两组滚轮构件均远离加热感应器,因此,不仅方便调节,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工人触电和烫伤危险。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