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箱以及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作箱以及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3d打印设备主要用于快铸产品的工件打印,尤其在汽车行业应用广泛。一般情况下,当工件在工作箱上打印完成后,需要将工作箱上的工件输送至后处理工件进行处理,在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都是通过手工将工作箱上的工件搬运至后处理工件上,导致工件的生产效率低且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箱以及3d打印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操作人员都是通过手工将工作箱上的工件搬运至后处理工件上,导致工件的生产效率低且人工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工作箱,包括:
6.箱体;
7.底板,用于承载承载板,其中,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工件;
8.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底板在所述箱体内升降,以使所述底板移动至预设位置;
9.第二驱动组件,当所述底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丝杆、螺母以及举升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举升件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丝杆绕自身的轴向转动,所述丝杆带动所述螺母沿所述丝杆的轴向移动,所述螺母带动所述举升件沿所述丝杆的轴向移动,所述举升件带动所述底板在所述箱体内沿所述丝杆的轴向升降,以使所述底板移动至预设位置。
11.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和滚轮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滚轮通道,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滚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底板背对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滚轮组件转动,所述滚轮组件带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12.优选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以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均设置在所述底板背对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并且所述滚轮的顶部从所述滚轮通道伸出从而与所述承载板接触,所述滚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伸出,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伸出的
一端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13.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推杆,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杆伸缩,以使所述推杆带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14.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支架、导轨、滑动件、第三电机、齿条、齿轮以及推杆,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齿合,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旋转,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推杆移动,所述推杆带动所述承载板从所述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15.优选地,所述工作箱还包括:
16.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承载板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承载板在所述底板上移动。
17.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对角线上,用于对所述承载板的四边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承载板在所述底板上移动。
18.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所述承载板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夹紧槽和第二夹紧槽,在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伸入所述第一夹紧槽内,使得所述第一夹紧件朝向所述第二夹紧槽的方向夹紧所述第一夹紧槽的内壁,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件伸入所述第二夹紧槽内,使得所述第二夹紧件朝向所述第一夹紧槽的方向夹紧所述第二夹紧槽的内壁,从而使所述限位组件夹紧所述承载板;在松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从所述第一夹紧槽内伸出,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件从所述第二夹紧槽内伸出,从而使所述限位组件松开所述承载板。
19.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20.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上述工作箱。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底板在箱体内升降,以使底板移动至预设位置;当底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载板从底板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通过承载板能够承载工件,使得承载板在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工件一起移动至下一工位,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化输送,不仅能够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操作人员手工搬运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箱的主视图;
25.图2是图1中e
‑
e处的剖视图;
26.图3是图2中f
‑
f处的剖视图;
27.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底板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28.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底板和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29.图6是图5中t处的放大图;
30.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31.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32.图9是图8中y处的放大图;
33.图10是图9的另一示意图;
34.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35.图12是图11中g处的放大图;
36.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37.图14是图13中h处的放大图;
38.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39.图16是图15中m处限位组件夹紧状态下的放大图;
40.图17是图15中m处限位组件松开状态下的放大图。
41.10、工作箱;1、箱体;2、底板;21、滚轮通道;3、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电机;311、第一主动轮;32、丝杆;33、螺母;34、举升件;35、第一从动轮;36、第一传动带;4、第二驱动组件;41、第二电机;411、第二主动轮;42、滚轮组件;421、滚轮;422、转轴;423、第一轴承;424、第二轴承;425、第一轴承座;426、第二轴承座;427、第二从动轮;43、第二传动带;44、第一驱动件;45、推杆;46、支架;47、导轨;48、滑动件;49、第三电机;401、齿条;402、齿轮;403、推杆;5、承载板;51、第一夹紧槽;52、第二夹紧槽;6、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单元;611、第一限位件;612、第一抵顶件;613、第二抵顶件;62、第二限位单元;63、第三限位单元;64、第一限位销;65、第二限位销;66、第二驱动件;67、第一夹紧件;68、第二夹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如图1
‑
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作箱10,所述工作箱10包括箱体1、底板2、第一驱动组件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4,所述底板2用于承载承载板5,其中,所述承载板5用于承载工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底板2在所述箱体1内升降,以使所述底板2移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底板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5从所述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46.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底板2在箱体1内升降,以使底板2移动至预设位置;当底板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4能够驱动承载板5从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通过承载板5能够承载工件,使得承载板5在第二驱动组件4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工件一起移动至下一工位,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化输送,不仅能够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操作人员手工搬运的劳动强度。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底板2在箱体1内升降,以使底板2移动至与箱体1顶部齐平的位置。
48.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5采用格栅承载板,格栅承载板用于多个小型工件的放置和输送,并且通过格栅承载板上的网格栅孔可实现工件上下左右全方位无死角吹砂,便于小型工件的清理,从而提高小型工件的清砂效率。可以了解,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承载板5也可以采用水泥承载板、金属承载板、竹胶承载板或者其他材质承载板。
49.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且相对设置。
51.如图2
‑
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丝杆32、螺母33以及举升件34,所述第一电机31和所述丝杆32传动连接,所述螺母33套设在所述丝杆32上,所述举升件34的一端与所述螺母3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丝杆32绕自身的轴向转动,所述丝杆32带动所述螺母33沿所述丝杆32的轴向移动,所述螺母33带动所述举升件34沿所述丝杆32的轴向移动,所述举升件34带动所述底板2在所述箱体1内沿所述丝杆32的轴向升降,以使所述底板2移动至预设位置。
5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从动轮35和第一传动带36,所述第一从动轮35套设在所述丝杆32上,所述第一电机31具有第一主动轮311,所述第一传动带36套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35和所述第一主动轮311上,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311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311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36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36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35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35带动所述丝杆32绕自身的轴向转动。
53.如图4
‑
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41
和滚轮组件42,所述底板2上设有滚轮通道21,所述第二电机41和所述滚轮组件42均设置在所述底板2背对所述承载板5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41驱动所述滚轮组件42转动,所述滚轮组件42带动所述承载板5从所述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54.所述滚轮通道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滚轮组件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轮组件42设置在对应地所述滚轮通道21内,所述第二电机41分别与多个所述滚轮组件42传动连接。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通道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通道21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两侧。所述滚轮组件42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滚轮组件42分成两组,每组所述滚轮组件42的数量为三个,两组所述滚轮组件42设置在对应地两个所述滚轮通道21内,所述第二电机41分别与两组所述滚轮组件4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1同步驱动两组所述滚轮组件42转动。
56.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组件42包括滚轮421、转轴422、第一轴承423、第二轴承424、第一轴承座425、第二轴承座426以及第二从动轮427,所述第一轴承座425和所述第二轴承座426均设置在所述底板2背对所述承载板5的一侧,并且所述滚轮421的顶部从所述滚轮通道21伸出从而与所述承载板5接触,所述滚轮421套设在所述转轴422上,所述第一轴承423套设在所述转轴42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轴承424套设在所述转轴422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轴承423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425内,所述第二轴承424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426内,所述转轴422的一端从第二轴承座426上伸出,所述第二从动轮427套设在所述转轴422伸出的一端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二传动带43,所述第二电机41具有第二主动轮411,所述第二传动带43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轮427和所述第二主动轮411上,所述第二电机41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411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轮411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43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43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427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427带动所述转轴422转动,所述转轴422带动所述滚轮421转动,所述滚轮421带动所述承载板5从所述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57.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滚轮组件4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滚轮组件42、第二滚轮组件42以及第三滚轮组件42,所述第二传动带43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所述第二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所述第三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轮411上,所述第二电机41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411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轮411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43转动,以使所述第二传动带43同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所述第二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以及所述第三滚轮组件42的第二从动轮427转动。
58.如图7所示,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件4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44的推杆45,所述第一驱动件44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44用于驱动所述推杆45伸缩,以使所述推杆45带动所述承载板5从所述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59.如图8
‑
10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支架46、导轨47、滑动件48、第三电机49、齿条401、齿轮402以及推杆403,所述支架46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导轨47设置在所述支架46上,所述滑动件4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47上,所述齿条401设置在所述支架46上,所述第三电机49设置在所述滑动件48上,所述齿轮402套设在所述第三电机
49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402和所述齿条401齿合,所述推杆403设置在所述滑动件48上,所述第三电机49驱动所述齿轮402沿所述齿条401旋转,所述齿轮402带动所述滑动件48沿所述导轨47移动,所述滑动件48带动所述推杆403移动,所述推杆403带动所述承载板5从所述底板2上移出,以将所述承载板5上的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
60.如图11所示,所述工作箱10还包括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用于对所述承载板5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承载板5在所述底板2上移动。通过所述限位组件6对所述承载板5进行限位,能够防止所述承载板5在打印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使得沙料能够均匀地铺设在所述承载板5上,从而提高工件的打印质量。
6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限位单元61和第二限位单元62,所述第一限位单元61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6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对角线上,用于对所述承载板5的四边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承载板5在所述底板2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单元61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62能够对所述承载板5的四边进行限位,从而提高所述承载板5限位的可靠性。
62.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单元61包括第一限位件611、第一抵顶件612以及第二抵顶件613,所述第二限位单元62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三抵顶件以及第四抵顶件,所述第一限位件611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对角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611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抵顶件612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在第一方向上能够抵顶或松开所述承载板5的第一边,所述第二抵顶件613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在第二方向上能够抵顶或松开所述承载板5的第二边,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抵顶件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且在第一方向上能够抵顶或松开所述承载板5的第三边,所述第四抵顶件穿设在所述第四通孔内且在第二方向上能够抵顶或松开所述承载板5的第四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63.如图13
‑
14所示,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三限位单元63、第一限位销64以及第二限位销65,所述第三限位单元63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一角上,所述第一限位销64和所述第二限位销65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相对所述第三限位单元63对角的两条临边上,用于对所述承载板5的四边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承载板5在所述底板2上移动。
64.进一步地,第三限位单元63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限位单元61,此处不再赘述。
65.如图15
‑
17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件6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66上的第一夹紧件67和第二夹紧件68,所述承载板5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夹紧槽51和第二夹紧槽52,在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件66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67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67伸入所述第一夹紧槽51内,使得所述第一夹紧件67朝向所述第二夹紧槽52的方向夹紧所述第一夹紧槽51的内壁,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68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件68伸入所述第二夹紧槽52内,使得所述第二夹紧件68朝向所述第一夹紧槽51的方向夹紧所述第二夹紧槽52的内壁,从而使所述限位组件6夹紧所述承载板5;在松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件66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67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夹紧件67从所述第一夹紧槽51内伸出,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68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夹紧件68从所述第二夹紧槽52内伸出,从而使所述限位组件6松开所述承载板5。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