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446454发布日期:2022-01-12 03:3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金属铜(cu)具有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延展性好、成形加工性优异等突出特点,从而广泛应用于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军工破甲武器、电磁炮轨道等领域。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金属铜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应对其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单一金属铜硬度和强度较低,已难以满足科技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多种多样的铜合金或铜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在实际工况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对材料的服役性能要求非常高,比如无油脂润滑摩擦、磨损、腐蚀和核辐射交互作用的苛刻工况,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损、耐腐蚀、抗核辐射、低摩擦系数等,实现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而现有材料难以满足要求。
3.从铜基复合材料发展趋势来看,在铜基体中掺杂单一组元很难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铜基复合材料,因此,人们逐渐在铜基体中掺杂多组元以发挥各个组元的优势,从而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铜基复合材料。
4.中国专利cn201910703198.2公开一种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的组分为w为3~18%,b4c为0.5~5%,其余的为铜。该专利引入w和b4c使铜材料具有高耐磨、高耐辐射等性能,但该材料不具有自润滑性。众所周知,摩擦、磨损、润滑是材料失效的三大形式,仅仅保证材料的耐磨性在有些工况下是不够的,如在需要减摩和润滑的工况,怎么保证材料同时具有高耐磨性和自润滑性,是一项科技工作者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5.与此同时,中国专利cn201810034091.9公开一种更耐磨的新型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指出“当样品不含hbn时,摩擦系数相对较大,且在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发生较大的波动。加入hbn后,样品的摩擦系数显著下降”、“当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作为摩擦材料时,hbn在摩擦表面的剪力作用下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其润滑机理类似于石墨薄膜改善材料的摩擦性能”。该专利同时也指出“添加hbn作为固体润滑剂可以改善锡青铜的摩擦学性能,但它也会降低锡青铜的耐磨性。因此,hbn在锡青铜中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5~2.5%”。可见,该专利知晓hbn可以改善铜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但为了防止hbn对铜材料耐磨性的负面影响,仅仅采用控制hbn含量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目的二在于提供所述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同为含硼物质的b4c和hbn协同引入到铜基体中,通过限定各组分的含量,同时保证了铜材料的高耐磨性和充分的自润滑性;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经特定条件下的烧结,使b4c和hbn可相互交织,实现铜材料的高致密化。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铜基复合材料,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b4c为10~20%,hbn为5~10%,其余的为铜。
8.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cu粉、b4c粉和hbn粉为原料,重量比控制在(70~85):(10~20):(5~10),装入陶瓷球磨罐,抽真空并充高纯氩气;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球磨罐放入球磨机进行球磨,在真空保护下球磨2~5h,得混合粉体;将所述混合粉体取出填充到耐热钢制模具中;步骤三、将经步骤二填充的模具放到真空热压烧结炉内进行热压烧结成型,烧结温度为1035~1050℃,烧结压力为45~50mpa,保温、保压时间1~2h,真空度10-5
~10-7
pa,烧结完成后随炉降温至室温,得到一种新型铜基复合材料。
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一所述的cu粉、b4c粉和hbn粉的纯度均大于99.9%。
1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一所述的cu粉、b4c粉和hbn粉的粒度均≤500nm。
11.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二所述真空球磨的真空度为10-2
pa。
1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所述热压烧结的升温速度为70℃~75℃/min。
13.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制备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所制备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主要综合性能指标优异(最高致密度达99.95%,最高抗拉强度达450mpa,最高硬度达86hbw)。可以用于干摩擦、磨损、腐蚀和核辐射交互作用的苛刻工况。
14.2、致密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在铜基体中同时引入hbn和b4c,由于hbn的层片状结构以及b4c较高的共价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制备出高致密的铜基复合材料,而实践证明采用普通的烧结手段是行不通的。本发明经深入钻研粉末冶金相关原理和大量试验,发现在半熔态(温度1035~1050℃)、高真空(真空度≥10-5
pa)、高压力(烧结压力≥45mpa)的综合烧结条件下,b4c和hbn可相互交织,从而实现铜材料的高致密化,进而获得高性能铜材料。
15.3、b4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中子吸收截面大等特性,而hbn是一种优异的固体润滑剂,同时具有耐腐蚀、吸收中子等特性。b4c和hbn同为含硼物质,在性能上可形成协同作用。hbn含量充足时,会形成明显的自润滑性能,含量较低时的润滑性能有限。因此,为了充分发挥hbn的润滑性能并保证其耐磨性,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本发明将特定含量的b4c和hbn协同引入到cu基体中,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成形方法,获得兼具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耐核辐射和良好自润滑性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实施例1(1) 选用cu粉(纯度和粒度分别为99.99%和50nm)、b4c粉(纯度和粒度分别为
99.96%和20nm)和hbn粉(纯度和粒度分别为99.98%和10nm)为原料,重量比控制在70:20:10,采用天平精确称重后,装入陶瓷球磨罐,抽真空,最终真空度为10-2
pa;(2) 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进行球磨,球磨时间5h,将混合粉体取出填充到耐热钢制模具中;(3) 将模具放到真空热压烧结炉内进行热压烧结成型,烧结温度为1050℃,升温速度为75℃/min,烧结压力50mpa,保温、保压时间2h,真空度10-7
pa,烧结完成后随炉降温冷却,得到新型铜基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电导率达致密度达99.95%,抗拉强度达450mpa,硬度为86hbw。
18.实施例2工艺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但工艺参数有所不同。
19.(1) cu粉粒度500nm,b4c粉粒度70nm,hbn粉粒度80nm,重量比控制在85:10:5;(2) 球磨时间2h;(3) 热压烧结温度为1035℃,升温速度为70℃/min,烧结压力45mpa,保温、保压时间1h,真空度10-5
pa,所得到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致密度达99.12%,抗拉强度358mpa,硬度为75hbw。
20.实施例3工艺过程基本同实施例1,但工艺参数有所不同。
21.(1) cu粉粒度300nm,b4c粉粒度500nm,hbn粉粒度500nm,重量比控制在79:15:6;(2) 球磨时间4.5h;(3) 热压烧结温度为1040℃,升温速度为72℃/min,烧结压力47mpa,保温、保压时间1.8h,真空度10-6
pa,所得到的铜基复合材料,致密度达99.53%,抗拉强度达379mpa,硬度为78hbw。
22.本发明采用的b4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中子吸收截面大等特性,而hbn是一种优异的固体润滑剂,同时具有耐腐蚀、吸收中子等特性,若将b4c和hbn协同引入到cu基体中,并采用合适的成形方法,一方面有望获得兼具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耐核辐射和良好自润滑性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目前,这种材料尚未见相关报道。另一方面,b4c和hbn同为含硼物质,在性能上可形成协同作用,如中子吸收能力大幅提高。
23.hbn含量充足时,才会形成明显的自润滑性能,含量较低时的润滑性能有限。因此,为了充分发挥hbn的润滑性能并保证其耐磨性,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若在铜基体中添加高含量hbn的同时,添加一定含量高耐磨性粒子,如具有自然界第三硬度的b4c,两者可实现协同化,进而同时保证铜材料的高耐磨性和充分的自润滑性。
24.采用本发明制备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生产周期短且工艺较简单,制备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可用于干摩擦、磨损、腐蚀和核辐射交互作用的苛刻工况,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